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李崎(都江堰市长征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正文
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二:湖北口寻访记
2020-12-23 15:09:21
作者:李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在旬阳县红军镇红军宾馆住宿了一夜。次日一早,我请头天下午那个姓张的摩的师傅送我到湖北郧西县。张师傅驾驶技术谙熟,经常搭人到湖北那边,路况、路线了如指掌,可以称得上是鄂陕交界地带大山深处的“活地图”。

    我要去的目的地叫“湖北口”,这是一个位于鄂陕交界的郧西、镇安两县之间,在地图上也找不到的小镇。张师傅说,湖北口也叫泗峡口,是四面环山的关口。走进泗峡口,你会现实的感受到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湖北边镇,方圆百里的鄂陕两省百姓都管她叫“熬家场”。

    红军镇距离湖北口将近50公里,摩托车在蜿蜒崎岖的山道上足足跑了两个小时。沿途层峦叠嶂,沟壑纵横,穿越了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等多处高山峡谷,风景绝佳,民风淳朴。

    湖北口是一个回族乡,地处鄂西北边陲,踞于湖北大梁之巅,三面环陕(陕西镇安县),一面归鄂(湖北郧西县),地扼秦楚要冲,“一脚踏两省”。这里东距郧西县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全乡版图面积为251平方公里。

    据镇上的老人讲,这个秦楚边镇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远古时代这里是秦岭深处的小驿站,过往盐商茶商在这里歇脚驻足,秦楚间的的官差邮差在这里饮马加料,偶而也有州官、县官和巡抚大人在这里"体察民情"。民国至今,这里也出过几个州官县官,可谓地方随小,位置偏远,却也人杰地灵。

    到了湖北口街上,我具体了解了湖北口的准确位置,可年轻人都不知道。打听了几个老人,才得知真正的湖北口(湖北关)离场镇起码还有12公里,当地人叫泗峡口。于是,我只好请还没有离开湖北口场镇的张师傅继续送我直刹泗峡口。

    湖北口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高寒乡镇。1984年被省政府划为革命老苏区,是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特色浓厚,回汉杂居,是重要的省际边贸乡镇。

    因为泗峡口隶属湖北,自然少不了操正宗湖北方言的居民,他们管热叫"勒",管吃饭叫"加食";人数最多的当属一群下河人,也就是湖北人说的郧西人,他们讲下河话,是江淮方言的一种次方言,把上面叫"高头",把我叫"偶",语言轻柔委婉。还有一些村落的人操秦巴方言,也就是汉中方言,带有浓浓的川味。这个镇因为回族不少,更名为湖北口回族自治乡,这里的回族同胞全部讲正宗的西安方言。一镇四音,村村语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间口音不同,爷爷听不懂孙子的话在这里十分正常,但在中国的乡村小镇上这却是罕见的。

    寒风中,我跑步登上湖北关门楼眺望这个重要关隘的四周地形地势。泗峡口海拔1000多米,地处秦岭南麓深山中,空气清新凉爽。山上森林茂密,大树遮天蔽日,山下溪水莹莹,河中塘里鱼虾成群,展示着泗峡口原始的生态风貌。山谷河畔稻田犬牙交错、纵横密布,山坡上、山脚下农家小院炊烟缭绕,俨然一派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山大沟深,土厚民淳,是我对泗峡口的最深印象。这里民风淳朴善良,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保留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上古遗风。我看到,湖北郧西、陕西镇安两县的社区在这里还分别建成了游客中心、社区博物馆(陈列馆),让优秀民族传统得到了完整的保存。

    泗峡口最大的姓氏是李姓,祖籍湖北黄州,由下江迁徙而来,操江淮方言,目前有2000多人。李家是一支崇尚诗文古风的家族,"文礼学有成、积善定光荣",是其支族堂号。李姓是泗峡口的名门望族,历史上走进名人殿堂的泗峡口人多半出自李家,镇上的各种传说遗事也主要出自李姓人家。千百年来,泗峡口人保持着宽厚、淳朴、勤劳、善良的民族传统,在这块美丽而贫瘠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湖北口东居楚,西望秦,连接鄂陕两省,守着湖北的西北大门。在湖北关城楼的两侧,一边是“秦亭”,另一边是“楚亭”,亭子样式也有不同。湖北关一带不仅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曾经活动的鄂陕边区,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的活动区域。

    湖北口回族乡虎坪村,一幢老屋静静屹立在村口,黑瓦黄墙,蓝色的门牌号上写着“虎坪村六组27号”。这里原来叫涝池大院,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曾在这里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郧西会议”。

    很快,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周边开辟出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的根据地,并建立了1个区、46个乡村苏维埃政权机构。从此,红二十五军在鄂西北地区站稳脚跟。

    不久,红二十五军的活动范围进一步向陕南、豫西南扩大,全军发展到3700多人,地方游击师、抗捐军2000多人,同时成立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和13个区、46个乡、400余个村政权,辖区人口近50万,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

    1934年11月,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开始长征,他们从鄂豫皖根据地长征到郧西、陕南地区。部队到达郧西后,红二十五军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播撒革命火种,《什么是红军》宣传单就是当时印发的。

    郧西县档案馆收藏陈列的这张404字的传单上清晰写着:“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红军是苏维埃政府指挥的军队,红军是共产党人领导的军队”“红军里面的人,都是工人、农民、贫民、士兵出身,所以他们能代表穷人的利益”“红军与穷人关系特别亲”……落款为1934年12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政治部。

    这张珍贵的《什么是红军》宣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当地百姓清楚阐述了红军的宗旨、性质、任务和政策。褪色的宣传单,见证着永不褪色的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1935年5月,身为红军特务队副班长的李玉才,将一张红军传单交给妻子刘立英。刘立英虽不识字,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但她知道这是红军发的传单,便决心将它保存下去。

    随后,红军主力北上。在白色恐怖的艰苦环境中,在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方反动武装的反复搜查中,刘立英将这张传单藏了又藏,包了又包,几经转移,这张珍贵的红军传单终于得以保存至今。

    刘立英始终坚信,红军是穷人的队伍,只要红军还在,穷人就有希望,就有出头的一天。1947年冬,穷苦人的希望终于实现了,随着郧西解放,穷人翻了身,做了国家的主人。

    1981年,家住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虎头岩村的刘立英,将珍藏了46年的红军传单《什么是红军》交到郧西县档案馆。

    当年,从湖北口追随红军长征的丁起鸿,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了能让后人记住那段历史,丁起鸿给几个孩子分别起名为:爱民、爱国、爱军。

    据了解,郧西县档案馆还收藏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水壶、剪刀、烟袋等物。据称,这些都是当年红军在老乡家里养伤后,赠送给老乡的纪念品。这些物品凝结着军民血肉深情、永生不忘的情义。

    走进湖北郧西县,探寻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激情。如今,从湖北口到关防乡,再到上津镇……红军长征所经过的郧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古朴的湖北口人正以博大的胸怀海纳山外的世界。

    今日的湖北口、大郧西,可谓是客商云集、欣欣向荣,这片古老的热土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一路上,我耳闻目睹到,保护南水北调母亲河工程、秦岭南麓生态保护区工程已经在这里全面拉开,通往武汉、西安的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全面建成通车,上津古镇打造如火如荼,金矿、铜矿、黄姜皂素吸引着国际的目光。

    接相关链: 

    红军长征共有四支队伍,除红一方面军之外,其它三路军在长征途中都先后来到郧西县。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1月11日到达郧西县上津镇一带。经与国民党激战后,越秦岭、渡汉水、经汉中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三军于1932年11月29日,在夏曦、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进入郧西县上津镇,在白岩寨处击溃尾追之敌。次日,由槐树经关防抵达庙川(今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的东川,12月1日,由东川进入陕西。红二十五军在郧西活动时间最长,前后逾两年,并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1935年2月19日,鄂豫陕省委在郧西县庙川区虎坪涝池大院召开第二十次常委会议,此次会议被称为红二十五军的“遵义会议”。并到虎坪清真寺(十八盘清真寺)看望阿訇和回族群众,与回族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红四方面军在郧西县

    红四方面军于1932年11月11日,经郧西县三官洞到达鄂陕交界的郧西上津镇云岭一带。经与国民党激战后,红四方面军越秦岭、渡汉水、经汉中入川,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

    影响红四方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战在郧西县。1932年10月15日,在徐向前总指挥、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以及中央代表张国焘率领下,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余人从湖北广水开始西征, 11月初到达郧县南化塘地区休整了3天。11月11日,经郧西县三官洞到达了鄂陕交界的郧西县上津镇云岭一带。不料,敌陕军三个团已抢先占领了漫川关,堵住了红四方面军前进的道路,对红军形成了包围之势。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强攻漫川关以东的北山垭口,许世友率领三十四团战士们猛攻张家庄垭口,在敌人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血口,为全军杀出一条通道,粉碎了敌人围歼红四方面军于云岭山脉的企图。

    (二)红三方面军在郧西县

    红三方面军于1932年11月29日,在夏曦、贺龙、关向应的率领下进入郧西县上津镇,在白岩寨处击溃尾追之敌。次日,红三军由槐树经关防抵达庙川(湖北口)的东川,处决了槐树的大地主黄青山等4人,受到回汉群众的热烈拥护。12月1日,红三军由东川进入陕西。

    (三)红二十五军在郧西县

    特别是红二十五军在郧西活动时间最长,前后两年多,并创建了革命根据地,与回族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下一篇: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镇(组图)
·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镇(组图)
·李崎: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镇(组图)
·李崎:湖北口寻访记
·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李崎: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参观党史教育基地 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参观长征书
·李崎:参观党史教育基地 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参观
·牢记使命 永葆本色——农业银行都江堰支行团员青年参观长征书院(组图)
·李崎:牢记使命 永葆本色——农业银行都江堰支行团员青年参观长征书院(组图)
·红色耀中华 风骨传后人——都江堰市交通局公路管理所党员参观长征书院(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镇(组
李崎: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
特稿: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一:九龙山下红军
陕鄂豫晋四省红色研学纪实之二:湖北口寻访记
李崎:湖北口寻访记
特稿:湖北口寻访记
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李崎: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特稿:红军血洒漫川关(组图)
特稿:毛泽东思想研究学者高风同志遗体告别仪式12月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