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全川 “川北工农红军”在南部诞生
第二天一早,我们在南部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著名诗人莫小东的陪同下参观了南部县衙档案展览馆。随后,南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程小波继续陪同我们前往距离南部县城70多公里的升钟湖水库库区参观、考察红色遗址。
升钟湖是70年代建成的大型水利工程,号称“西南第一湖”。早在北宋时期,升钟湖一带就建有西水、晋安、新井三个县治,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为今天升钟湖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暴发了震撼巴蜀的升钟寺起义,成为“川北工农红军”的诞生地和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后的长征出发地。
来到升钟水库大坝前,我们换换走上几十阶台阶,参观了年久失修、大门紧锁的“升保起义纪念室”。为了方便我们参观、考察,南部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程小波提前给我们预约了曾经多年管理这个纪念室的义务讲解员袁文清大爷。很快,袁大爷叫一个小伙子拿来了钥匙,打开大门,让我们参观。
历经连年风雨侵蚀,这个纪念室早已经破旧不堪,摇摇欲坠。我们发现,室内的匾牌上的大字早已褪色、脱落,展览的照片也严重受潮。然而颇为尴尬的是,纪念室到了该彻底维修、扩建、改建的阶段,却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想不到的是,在各地红色旅游如火如荼的今天,升钟水库大坝前的这个红色纪念馆门前却如此“冷落”,甚至面对“无人问津”的境况。
袁文清老人说,“升保起义纪念室”建于1988年,建成后还是接待了不少参观者。2004年起,他连续8年管理维护纪念室,并自费四、五万元用于房屋修缮。随着升钟湖生态旅游的蓬勃兴起,特别是国际钓鱼节的举办,来升钟湖的游客基本上不知道这里曾是一篇红色的土地,爆发过震惊全省的农民武装起义,成立了“川北工农红军”。
在参观过程中,袁文清老人向我们一行讲述了“升保起义”(又叫“升保暴动”)的前后经过、历史意义————
1932年11月25日,在中共四川省委和南充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张友民、覃文、罗敏、汪治国、任足才、李凡山等中共党员,组织4000多名游击队员、农民、盐工,在南部县升钟寺、保城庙一带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武装起义——升钟寺起义。这次农民武装起义歼灭了国民党当地驻军和反动民团,摧毁了区公所,处决了副区长、副团总,史称“升钟寺起义”(又称“升保暴动”),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 袁文清大爷说,起义失败后敌人实行地毯式的反复大清乡,地主豪绅也乘机报复,不少红军游击队员和无辜群众惨遭杀害。在保城庙,敌人一次就杀害30多人。剑阁县县长吴龙骧外号“吴屠夫”,在蒙垭庙一次集中杀害16人后,又赶到张友民老家,烧了他家的房子,杀了他全家,就连三个月大的婴儿也未能幸免。南部县流马乡团总赵庭文为了请功,每杀一个人便割下双耳用铁丝穿着。清乡结束评功时,他交上的耳朵就有40多对。
面对敌人的屠刀,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没有屈服。不少群众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掩护地下党员、游击队员撤离。柳树乡被敌人逮捕的36名红军游击队员和农协会员有的被挖眼、有的被割舌,还有一位叫张翠兰的女同志双乳被割掉。但没一个人屈服,没有一个人叛变出卖他人,最后被集体杀害。
升钟寺起义失败之后,国民党军也对张家嘴村进行搜捕。张友民烈士的孙子张子洪说,他的奶奶先后在山上“五门洞”及庙里躲了一年半,才逃过一劫。但是村里200多间房屋被国民党军烧的一干二净,几十人被杀。今天的张家嘴村,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红军村”。
据南部县有关党史资料记载:经统计,此战毙敌15人,俘虏45人,缴获长短枪100多支,子弹万余发,遗憾的是区长赵昌荣、区团总何义普趁乱跳进厕所,涉水渡过西河逃脱。轰轰烈烈的升保农民暴动惊动了南京政府,震撼着川北大地。军阀田颂尧气急败坏,星夜急调南部、阆中、苍溪、剑阁、梓潼、盐亭、六县驻军和民团3000余人进剿。
1935年4月2日,红军在皂角乡锦竹湾建立了川陕省德丰县苏维埃政府(辖南、阆、剑、盐、苍、梓接壤地区)和两个区苏维埃、21个乡苏维埃政府。经大张旗鼓宣传动员,广大贫苦农民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仅20多天参军者就超过3000人。游击队扩编为游击大队,后又改编为红军升钟寺独立师,由师长兼政委于江震、副师长项兆开率领,汇入红四方面军大部队行列,踏上了北上抗日的征程。
西部大开发中,革命老区南部县率先倡议修建贯穿我国中西部地区25个县的兰渝铁路。争取兰渝铁路早日立项开工,得到了105名老红军、老首长的鼎力支持。罗青长、王定国、王定烈、陈明义、何正文……等高龄老红军继续为人民谋利益,先后踊跃签名支持将兰渝铁路纳入跨世纪铁路建设计划,让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早日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无疑有这105个老红军的一份功劳。今天的南部县,成南高速、成巴高速穿境而过,南部人实现坐动车到天南海北。作为“一带一路”重要陆上通道的兰渝铁路,已经成为造福130万南部人民的政治线、经济线和生命线。与此同时,南部通往升钟湖AAA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快速通道也即将开工建设。
“忘记历史,就意味著背叛”。离开南部时,我们了解到,目前当地正采取招商引资、企业赞助、地方财政自筹等办法,拟征用100亩土地建立“升保起义”纪念园,并以“升保起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碑林等全景式微缩景观为主体,形成自然红色旅游圣地。
升钟地区既是一处世界钓鱼宝地,又是升钟人民的革命摇篮。当年,红军曾三进三出“盐乡”南部,英雄的红军将士与坚贞不屈的南部人民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南部籍红军幸存者不足千人,其余多血洒沙场,为革命捐躯。
我们期待着再来南部祭奠红军英烈!
相关链接:
南部县的中共组织建立于1928年秋,开始叫南部特支,1931年2月改为南部县委,次年8月再改为阆南县委,有党员80多人。家住升钟乡张家嘴的进步知识青年张友民,是我党在南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入党后他通过进步人士陈任民的关系,成功打入敌伪政权内部并担任了南部县警察局局长的要职。
1930年秋,张友民利用升钟区高级小学建校之机,将地下党南部特支组织委员张恩俊、党员赵子文等四人介绍到该校教书,四人到校后又在学校发展了一位本地教师入党。1931年初,升保地区第一个地下党支部在升钟小学成立,张恩俊任支部书记。4月,张友民因“共嫌”被县长撤去县警察局局长职务,回到升钟老家,这便进一步加强了该地区党的力量。根据南充中心县委的指示,1932年初地下党升钟区委成立,张友民任区委书记,下辖6个支部和一个特支,有党员60多人(全县有党员80多人)。地下党升钟区委在张友民领导下非常活跃,办有油印《红球月刊》、《斧头月刊》、《镰刀旬刊》等宣传刊物,这些宣传品秘密在南部和邻近几县乡村散发,影响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