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一声枪响,诞生了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
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建立了由我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支航空队。
组建这支航空队,是党中央批准陈云同志的建议作出的重大决策。
1937年11月29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中共中央驻新疆第一任代表陈云,乘飞机回到延安。12月9日至14日,陈云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抗战以来中央的政治、军事路线和组织问题。陈云10 日、12日先后发言,介绍西路军余部在新疆军事训练的安排和盛世才的情况,提出要利用盛培养军政干部,派去的人要政治上坚定。会议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各地的工作重新作出部署,对中央领导机构成员也重新进行了调整。陈云被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接替博古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会议重新明确,中央常委由张闻天、毛泽东、陈云、周恩来等9人组成。
中央组织部,是中共中央管理党的组织和干部的工作机关。陈云任部长期间,总是抓大事。像调查研究、制定干部政策、重要干部的调整等大事,他都亲自抓。建立中共第一支航空队,就是他上任后亲自抓的一件大事。
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陈云年谱》(修订本)记述道:“1937年12月向中共中央报告从原红一、二方面军中挑选二十余人前往新疆航空队学习的建议,并得到批准。随后,到抗日军政大学和摩托学校中物色人选,还把初选出来的人找到自己住的窑洞,用读报等方法考察他们的文化程度。经过体格等各方面的检查,最后确定十八人去新疆。这批干部于一九三八年一月八日由延安动身,于二月二十八日抵达迪化,与西路军总支队挑选出的二十五人先后进入航空队,合编为飞行班和机械班。一九三八年三月三日,新疆边防督办公署航空队第三期飞行班、第二期机械班开学。中国共产党选派的四十三名学员参加学习。机械班于一九三九年冬毕业,飞行班于一九四二年四月毕业。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陈云年谱》第248-249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第1版)
陈云同志具体负责抓好成立航空队这件大事受到了毛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称赞。毛主席说:“陈云同志为我党办了件大好事啊!”1939年9月初,周副主席在途经迪化,接见航空队的飞行班长吕黎平和机械班长严振刚时说:“党中央、毛主席很关心你们学航空,让我路过迪化时向同志们表示慰问。”当周副主席询问学习情况,得知中共学员们成绩都在4分以上,已能操纵维护两种飞机时,他高兴的说:“陈云同志做了件很好的事,将来建设我们自己的空军,有骨干,有种子了。”
这批“骨干、种子”,被陈云部长称为“第一批红色飞行师”、“红色空军第一批骨干”。1938年1月6日,陈云同志把即将去新疆学习航空技术的19名红军干部,叫到他的窑洞里,在讲话中勉励他们说:“你们将是第一批红色飞行师,是红色空军第一批骨干,不要怕文化低,不要怕人家看不起,要有坚强的毅力,刻苦学习,一定要把技术学到手,要搞好团结,遵守纪律,保持党的荣誉。”
这“第一批红色飞行师”,被中共中央驻新疆第二任代表邓发,称为“中共第一支航空队”。1938年2月7日,从“新兵营”挑选的航空学员进入新疆督署航空队前夕,邓发把他们召集到会议室,庄重地说:“机不可失,只有让你们先去入校学机械,占领阵地,延安的学员来后进入飞行班学习飞行。这样,‘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航空队’今天就算正式成立了。”
这“第一批红色飞行师”,被中共中央驻新疆第三任代表陈潭秋称为:“是党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航空人员。”
1942年7月,我党这支航空队被逐出新疆督署航空队后,因先后调出3人,牺牲2人,病退1人,此时航空队有37人。陈潭秋同志看望他们时说:“你们37名同志,是党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航空人员,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
陈云部长、邓发、陈潭秋三位中共领导人,不仅是先后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先后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在苏联工作数年后回国。而管理中共在苏联学习的人员,正是中共代表团的工作内容之一。三位领导人也是在对学习航空技术人员的状况进行深层了解和全面分析之后,把在新疆学习航空的这批红军干部,称作了“第一批红色飞行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支航空队”,“党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第一批航空人员”。这三种称谓,与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所编《陈云年谱》中作出的结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中第一批空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从几个侧面相互印证和补充说明,使得其结论的内涵更加清晰和准确,而其结论内涵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1937年夏,陈云、滕代远既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又作为中共中央的代表,把西路军余部援接到迪化,组织他们学习文化和特种兵技术时,正是围绕这一核心内涵,把建设中共自己的航空队,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并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批准。
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的《陈云传》中这样记载道:“早在一九二七年和一九三五年,中国共产党曾先后从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校的学员中选调过近二十人,到苏联红军学校学习航空技术。但由于中国共产党当时不具备航空条件,这些人后来多数改了行.这次,陈云又把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己的航空干部队伍提上议事日程.他同滕代远等一起,从西路军总支队中挑选符合条件的学员到新疆航空队学习,最初选了三十人,后来选定为二十五人.”(《陈云传》第223页。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上述记载,谈到了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和1935年选派近20人学习航空技术的举措,而没有谈到1927年以前也曾有共产党员、先进青年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之事,这是属于历史阶段的划分问题。正如在南昌起义之前,虽有共产党名将、名代表和大批共产党人指战员参加东征和北伐战争,但属于国共合作时期,主导权在国民党手中,只有在南昌起义之后,才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人民军队。从1924年我们党开始筑梦蓝天,到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的诞生,也经历了25年艰难而曲折、苦难而辉煌的搏击风雨的征程。
1924年广东航空学校成立后,我党曾利用这一重要时机,积极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进航校和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在航校第一期学员中,刘云、冯洵(又名冯达飞)、万鹏(又名万寿鼎、万少鼎)、郭一予为中共正式党员;王翱(又名王凤仪)、唐铎、王勋(王叔铭),是党培养对象,1925年随刘云、冯洵去苏联学习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刘云任广东航空学校的党代表。
1926年,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金震一、黎鸿峰5名共产党员又与其他7名学员一起,作为广东航空学校第二期人员赴苏留学,其中何仁杰在苏联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与常乾坤等同为二期学员的共产党员刘铁仙等,也随广东航空处派出的最后一批学员到了苏联。从苏联国家档案馆解密的资料,可以看到刘铁仙的登记表写道:“姓名:刘铁仙;属于何党:中共党;入党日期:1925年;在何处入党:在广东;到俄时日:1928年;由何处派来俄国:广东航空处;过去学习经过与知识程度:黄埔军事学校及航空学校学习军事航空知识,到俄在航空理论毕业,实习航行。”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在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国民党人撤回国内;一部分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继续留苏学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会同共产国际东方部及苏联红军军事委员会,召开联席会议,批准在中山大学学习的王弼、岳少文、蒋余材、罗国器等12名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分别进入苏联空军飞行航校和地勤航校学习。
由于1927年以前赴苏航空学员中已有一些人按照个人志愿改学其它技术,1928年7月时,在飞行学校(鲍里索克列耶克市)、飞机观察学校(奥伦堡市)、机械学校(列宁格勒市)等学校学习,拟于1929年7月至9月毕业的中共航空学员有22名。这些航空学员的人数,与东方大学军事班、伏龙芝军事学院、托尔马乔夫军政大学、列宁格勒通讯学校、莫斯科克拉辛炮校、莫斯科步兵学校、莫斯科工兵学校等军事院校中的数百名中共学员相比,显得既少又分散。而且在政治教育方面也比较薄弱。在1928年10月26日召开的执委会东方部联席会议纪要中,有这样的记载:
“问题 3、关于航校中国学员党的政治教育(1)玛玛耶夫同志说,由于中国学生人数少且分散,很难实施党政教程。(2)认为必须让中国代表团与所有航校学员建立定期联系。”
“决议 1、中国代表团注意必须与航校学员建立密切联系,可以在每一班分出联络员。学员实际一年不少于1次与中共代表团见面。2、委托刘云(学员)组织与航校所有班学员联络。”
由以上会议纪要可以看出,即使“建立密切联系”后,也是航空学员实际上一年不少于1次与中共代表团见面,此前联系的缺失可想而知。刘云是我党最早学习航空技术的骨干。他与万寿鼎于1919年冬赴法国勤工俭学,进入法尔芒飞行学校学习,回国后又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一期和广东航校第一期的学习。作为著名革命家,他到苏联后,与刘伯承、左权等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担任党支部书记,在赴苏学习的几组中共航空学员中起到了纽带作用。广东航校第二期学员有12人赴苏,其中常乾坤等5人为中共党员,他们的党组织关系,就是由党小组长徐介藩交由刘云,转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委托刘云组织与航校所有班学员联络,也是最合适的人选。刘云做了许多联络工作。但是刘云毕业后,随即回国投身于星火燎原的武装斗争,与航空学员们的联络自然也未能继续。后来,有个别同志甚至失去了党组织关系。
上述拟于1927年7月至9月毕业的22名中共航空学员,绝大多数改了行,仅有唐铎、常乾坤、王弼(王平)等几人,留在苏联空军中服务多年,后来回国,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时至1935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又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和列宁学校留学的党团员中,选拔6人去苏联空军学习飞行。他们是:李凡、刘风、刘武、辛尼亭、王琏、王春,加上译员孙毅卿,共7人。这7名学员接受军事训练后,于9月进入苏联空军第三航空学校(后改为奇卡洛夫航空学校)。辛尼亭、刘武2人未能毕业;孙毅卿因工作需要留在苏联;李凡、王琏、王春3人按时毕业后,按照共产国际东方部负责人关于中共学员毕业后“必须放下别的,早点派其回国参加实践工作”的要求(见1928年10月26日联席会议纪要),和中共代表团的安排,于1938年底回到迪化;刘风晚毕业,于1939年5月回到迪化。
1935年9月,当这7名航空学员入校时,陈云同志已经来到苏联。陈云在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后,被任命为中央组织部长。夏天,作为中共中央代表离开长征队伍,经上海与陈潭秋等同志一道到达苏联,向共产国际汇报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情况。接着在苏联参观、考察包括航空在内的军事状况。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陈云参与了培养中共留苏学员干部的工作。共产国际执委会为了进一步为中共培养干部,于1936年2月11日作出《关于为中国共产党培养干部的决议》,委托曼努伊尔斯基同王明、陈云、米夫等9人组成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审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应考虑各校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该计划和大纲应极为符合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为各小组确定学习期限。”陈云积极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1936年3月1日,斯大林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干部处又聘请陈云担任“党建、工会建设代理副教授”,每年一百课时。这样,陈云在繁忙工作和紧张学习的同时,又担负起一定的教学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