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争论八:抗日战争究竟是八年还是十四年?
2010-10-29 16:16:47
作者:刘志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刘:说到这里,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章:国内对抗日战争的研究,总的应该说在国际学术界是最深入的。抗战史研究对中国人来说是个老题目。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都讲抗日战争。不过,在改革开放以前禁区不少,许多问题讲得比较片面。比如正面战场只讲一溃千里,国共关系主要讲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者们解放思想,打开禁区,抗战中的各种问题都得到研究。比如,关于正面战场的抵抗,国共之间的合作,对国民政府的评价也趋于客观。这时,不仅对战时中国内部的情况进行研究,还开始比较系统地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对外关系。此外,还有抗战文化研究等等。到1995年抗战胜利50周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一大批成果,各重要方面的主要结论到那时基本形成了。当然,不是说所有的问题都研究了、解决了。我个人的看法是,现在对抗战史研究的大观点基本没有超过那个时候。当时,一批长期致力于抗战研究的老先生在做这件事,那是他们的学术顶峰。后来的年轻学者像这些前辈那样投入那么多精力来从事这项研究的不多了。

  以后这十多年,抗战史研究的地位没那么显赫,但也有些进展很值得关注,特别是其中的两个方面。一个是国内研究越来越多地涉及战争暴行,比如大轰炸、细菌战、南京大屠杀等等。另一个方面就是开展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研究。我认为“中日战争”这个概念涵盖的内容比中国的“抗日战争”这个概念更宽广。如我们在这次会议上所见到的,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已经吸引了不少中外学者的参加。通过共同研究,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学者的观点越来越得到国际学术界的重视和承认。
    刘:您是否能谈谈对近年研究战争暴行的看法。

  章:关于战争暴行的研究,过去我们不太重视,甚至比较回避。我们过去更多地强调战争的正义性,而忽略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我认为,这个问题应当研究,也需要研究。它不仅有利于揭露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也有利于今天维护世界和平。不过,研究战争暴行一定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否则就会带来一些副作用。

  我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时写过一篇文章,其中谈到欧洲人和中国人在看待战争问题时态度上的差异。我们知道,20世纪初欧洲已进入了现代社会,欧洲人自认为是很文明的。但两次世界大战主要是由欧洲引起的,战争的惨烈程度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这两场战争对欧洲人心理上的打击巨大,特别是二战以后,欧洲人就反思,战争为什么会发生?长期以来,欧洲的反战情绪特别强烈,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欧洲人十分重视揭露战争暴行,但他们已超越了对战争残酷性本身的认识,更多地体现为从人道主义出发来思考战争问题。人们关注的重点是怎么防止战争的发生,怎样弥合战争在国家之间、民族之间造成的创伤。

  中国的情况与欧洲很不一样,通过抗日战争,中国的革命力量有了很大增长,基本实现了民族独立。抗战结束后,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又建立起新中国。所以,中国人对战争的感受跟欧洲人很不一样,比如,我们特别强调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这是由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忽略了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和研究。今天,我们研究战争暴行问题时可以借鉴欧洲的一些经验,可以吸取他们思考中的有益成份。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下一篇: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陈艾: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特稿: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肖裕声少将到猴场会议纪念馆指导工作(图)
·隆鸿昊:从太原会战看抗战初级国共军事合作
·八路军追饷记
·浅析八路军文化的基本特征
·影响深远的《滕杨方案》
·魏国英:论朱德在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战役中的战略决策和指挥艺术
·欧阳淞:中流砥柱 坚强核心
·争论七:中国政府为何会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
·争论六:抗日战争中中日双方、国共两党伤亡数量是多少?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