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试论陕甘宁根据地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
2010-10-26 15:50:00 |
|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浏览次数: |
|
|
|
|
第二,民主的模范。首先,边区是第一个实行民主制度的区域。在抗战前便开始了对苏维埃制度的改革,使之转变为抗日民主政权。1937年5月以后开始实行民主制度,边区政府根据议会民主制度的原则制定了《选举条例》,接着就在边区实行自下而上的民主普选,选举以普遍地、直接地、平等的、不记名的方式,选举各级议会和政府的领导人。1939年1月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召开,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纳领》,正式选举产生了边区参议会和边区政府的领导人,这标志着民主制度在边区的实现。朱德同志赞扬说:“在全国由参议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①于1940年3月,中共中央提出了“三三制”政策后,边区率先实行。1941年开展了第二次民主普选运动,并在各级参议会和政府机关中彻底实行“三三制”,一批党外人士到政府任职。这是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政权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①《朱德总司令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开幕会上的演说,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3辑第75页,甘肃人民出版社 “三三制”政权在边区的建立,标示着抗日民主制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其次,边区真正成为发扬民主的典范。毛泽东说:“现在真正实行民主的也只有边区,这的确是我们边区的功劳。”①边区党和政府在充分发扬民主作风上做出了表率,表现在能够倾听群众的呼声和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典型的是1941年6月召开县长联席会议时发生的雷击事件,有人借机咒骂毛泽东。毛泽东不仅没惩办讲怪话的农民,反而从中找到了减轻民负的办法。由于能够发扬民主,边区的农民因军队的牲口吃了庄稼敢向分区司令员提意见,这都是罕见的事。而民主制度的实行,不仅使人民获得了广泛的自由和民主,真正成了主人,使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空前的高涨;又使政权部门真正成了为人民办事、廉洁奉公的楷模。 第三,经济建设的模范。陕甘宁根据地本身由于经济文化落后,财政历来就很困难。抗战开始后,由于脱产人员不断增加,财政支出的增大和落后的经济条件极不相称。起初因有外援困难并不大,而国民党停发军饷后,实行封锁政策,困难就更大了,面对此情,1939年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生产自给”的号召。得到了边区部队、机关、学校和广大群众的热烈响应。从此出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生产运动。 边区的生产自给运动开始的目标是发展农业生产,解决部队、机关、学校生活供给上的困难;后来就转变为发展农业、工业和商业, —————— ①毛泽东在1939年边区第二次党代表会上的讲话 实行生产自给,解决全边区的困难;从1943年起,由于自给生产的基础已经奠定,目标是增加生产,厉行节约,达到丰衣足食,建立革命家务。所以它不只是一个开荒种地、解决吃饭穿衣问题,而是一个全面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抗日战争胜利准备物质条件的战略问题。也不只是在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内的权宜之计,而是一条自力更生搞革命和建设的基本方针。但对处于战争年代的边区,对此也有一个认识过程。起初边区样样工作都想作模范,并没有把经济建设作为第一位工作来抓,只有到1942年冬西北局高干会时,在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导下,才认清了当时边区所处的相对和平的环境,决定把生产与教育作为边区的中心任务。林伯渠主席说:“第一为发展生产,首先是农业生产;第二为教育,首先是干部教育,所有一切工作,都必须围绕着这两个中心任务而奋斗。”①从此,认识上达到一致,边区将生产作为中心之中心,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到第一位,并抓出成效。只有这样,就算很好的援助了前方,也算帮助了大后方的人民。 边区的大生产运动成就是巨大的,它推动了边区的经济建设。其结果是: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包围封锁政策宣告失败,党所领导的解放区不但克服了困难,渡过了难关,而且积累了经济建设的经验,为抗战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它充分显示了根据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有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在实践中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康庄大道,从而形成了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 —————— ①见1942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 综上所述,陕甘宁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是巨大的。它是中国革命由退却转向进攻,由低谷走向高潮,由困难走向光明的基地。陕甘宁根据地对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同样对指导今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