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研究 >> 军史研究 |
军民团结度艰危——太行抗日根据地克服困难的若干举措 |
2010-10-26 15:25:43 |
|
作者: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
浏览次数: |
|
|
|
|
开展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条件下处理土地问题、发动农民抗日、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的基本政策,也是当时扭转根据地困难局面,坚持敌后抗战的基本措施。1942年,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太行抗日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根据地农村各阶级的土地占有关系和经济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调动了各个阶级、阶层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为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各项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精兵简政 太行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央领导机关最集中的地区。为了减轻人民负担,解决行政机构与战争环境不相适应的矛盾,太行根据地1942年1月起,从部队到地方,从上层到基层普遍实行了精兵简政。129师紧缩统帅机关,减少指挥层次,充实战斗连队,并有计划地抽调大批干部和一部分优秀的老战士及文化水平较高的新战士,进入“抗大”等学校学习,为战略反攻培养有真才实学的干部。根据地的简政工作与部队的精兵建设同时进行,重点在调整,合并机构,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1942年9月7日,毛泽东同志为《解放日报》撰写社论《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赞扬了包括太行区在内的晋冀鲁豫精兵简政工作。 开展整风运动 根据中央指示,从1942年5月开始,太行根据地开展了整风运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文件,在学习的基础上作好自我反省、解剖自己的思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整风,解决了政治方面的理想和信念,组织方面的自由主义和宗派主义,作风方面的军阀主义和官僚主义等问题,推动了各项重要任务的顺利执行,奠定了夺取抗战胜利的思想基础。 开展大生产运动 为了克服根据地严重的物资困难,从1943年到1944年,太行根据地党政军民总动员,掀起了大规模的生产高潮。仅1943年,129师就种地10万亩,其中开垦荒地8万多亩。1942年10月到1943年,根据地军民在漳河两岸修筑了十几条大堤,开出1万多亩滩地,修筑了20多里长的漳北大渠和漳南大渠。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和进攻,根据地特别重视军工生产,著名的黄崖洞兵工厂就建在太行区的黎城。这是抗战时期我军一处规模较大的兵工生产基地,所生产的“八一式”步马枪、八二迫击炮等武器,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
|
|
|
|
|
|
|
|
|
|
|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