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我为什么要写《玉兰精神》这部书(附目录)
2025-08-25 08:59:11
来源:大语文作文
作者:陈宝贵1960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我为什么要写《玉兰精神》这部书(后记)

    2010年我第一次踏上东留善固的土地,那是受玉兰小学校长乔佩服之邀,到玉兰小学参与老师的课题工作。其间吕廷祥书记专门抽出时间领我参观了玉兰纪念馆及东留善固的部分企业——制药厂、养殖场、真菌场等,参看了东留善固的村容村貌。

    东留善固村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经过吕玉兰等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已经初步建成了以厚实的乡村经济为基础,以“玉兰精神”为支撑,以整洁宽敞的村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化生活为特点,乡村纯朴的文化和现代文明相融合、充满活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玉兰公园的建设,到“玉兰小学”的成立,我深深感到东留善固人对玉兰的那种深厚感情。回来后,我反复阅读玉兰的爱人江山同志所著的《吕玉兰》,以及于俊祥同志所写的《热土丰碑》和吕廷祥书记的《工作方法论》等材料。玉兰的形象在我的大脑中逐渐地清晰起来,玉兰的精神对我是一种生命的洗礼,是灵魂的再次拯救,使我更清楚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我也深深感到,在当下只要我们发扬玉兰“爱国为民、艰苦创业、实事求是、无私奉献”的精神,社会就会进步、国家就会富强、事业就会发展;只要发扬“玉兰精神”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就能攀登横亘在我们前面的任何高峰。

    我深刻地感到,玉兰精神能够铸造我们健康的人性,我们学习玉兰精神,我们受玉兰精神的熏陶、濡染,我们的特性就会改变,我们的境界就会提升,我们会自然地除去我们生命中的渣滓,我们的一切会变得清澈、清纯。我们会把贪婪变成淡然,把自私变成为公,把狭隘变得宽阔,把索取变成贡献。由平庸变得优秀,由优秀变得卓越。我们就会变成一个纯粹而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的社会也会变得更富足,更美好,更和谐,更昌明。这样我们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才能够自豪地说我对得起我们的党,对得起我们的人民,也对得起我们自己的良心。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传播、继承、弘扬“玉兰精神”;有责任、有义务为社会的精神建构做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在给吕廷祥书记信的批示中,提出了要“大力弘扬‘玉兰精神’”的要求,这是对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安排,是时代发展的一种需要,我们不能辜负习近平同志的希望,我们必须落实好、执行好,因此更增强了我撰写这部专著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部十几万字的书稿。

    作为一个中学老师,虽然抱着一种责任感,怀着一颗对玉兰的敬仰之情来写这部书稿的,但自己的学识,自己对史略的掌握和分析还很不到位,还很欠缺,其缺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我的这本书只能作为对“玉兰精神”研究的抛砖引玉之作。

    感谢东留善固的领导,感谢教育界的领导和同仁,感谢我县许许多多的领导对撰写《玉兰精神》给予的大力支持。

    最后我要说明的是,江山同志的《吕玉兰》是我这部专著的第一手材料,可以这样说,没有江山同志的《吕玉兰》就没有我这部书稿的完成。因此在这里我要感谢江山同志所给我们留下的具有权威性质的对玉兰一生经历的介绍,和对玉兰进行进一步研究最丰富的书面资源。

    目录

    一、第一章关于“玉兰精神”
    1、精神
    2、玉兰精神
    二、第二章玉兰精神形成的时代个人因素
    1、玉兰精神形成的时代因素
    2、玉兰精神形成的个人因素
    三、第三章玉兰精神形成的文化因素
    1、冀鲁文化是玉兰精神形成的基因
    2、党的优良传统是玉兰精神形成的关键
    3、民族苦难、英雄人物的熏陶是玉兰精神形成的动力
    四、第四章玉兰精神的萌芽
    1、大地颂
    2、玉兰精神形成的萌芽
    五、第五章玉兰精神的形成
    1、玉兰花开
    2、玉兰精神的形成
    六、第六章玉兰精神的发展
    1、本色赞
    2、玉兰精神的发展
    七、第七章爱国爱民艰苦创业
    1、玉兰精神“爱国为民”简析
    2、玉兰精神“艰苦创业”简析
    八、第八章求真务实无私奉献
    1、玉兰精神“求真务实”简析
    2玉兰精神“无私奉献”简析
    九、第九章精神与东留善固的发展
    1、玉兰精神与东留善固
    2、东留善固的发展史及玉兰的精神继承
    3、“玉兰精神”及党支部村委会的特点
    十、第十章从《十个为什么?》到《工作方法论》
    1、东留善固的奇迹
    2、从《十个为什么?》到《工作方法论》
    十一、第十一章永恒的玉兰精神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访东留善固村感怀
·下一篇:无
·特稿精选-王超:红色江山传承红色精神 高洁玉兰绽放玉兰精神
·冰心一片晓风开——浅谈玉兰精神
·邓连朝:冰心一片晓风开——浅谈玉兰精神
·特稿:冰心一片晓风开——浅谈玉兰精神
·“玉兰精神”研究第五章玉兰精神的形成
·《玉兰精神》——玉兰精神的萌芽之《大地颂》
·《玉兰精神》减缩本之一(图)
·《玉兰精神》之二《玉兰精神》(图)
·寻访玉兰精神 共育时代新人——走进吕玉兰纪念馆参观写作体验营活动圆满开展(组
·抓牢玉兰精神接力棒,临西农华推广种高粱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