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抓牢玉兰精神接力棒,临西农华推广种高粱
2025-05-09 13:25:10
作者:邓连朝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杆儿壮啊叶儿青/挡狂风保人民/深深扎根群众中/红高粱齐又整/站的端啊走的稳/不忘根不忘本/一心向着老百姓……”

    伴随着陈国强的《红高粱》歌曲,我县著名农民企业家张忠斗,创办的河北农华种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昊瑞合作社,与广大农户签订着种植红高粱协议书。作为甲方的河北农华昊瑞合作社,负责给乙方的广大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及销售,乙方负责提供土地及日常管理。一言以蔽之,张忠斗他们的公司及合作社,推广种植红高粱,是严格意义是的订单农业,让农户彻底进了保险箱,从而使农民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

    高粱产业是我国杂粮杂豆贸易战略性产业,在旱粮作物中具有较高地位,在稳固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供需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全国著名劳模吕玉兰担任临西县委书记时,就提倡种植红高粱,靠着红高粱的高产量,确保了我县人民群众得以每人每天一斤口粮,从而解决了千百年来都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在种植红高粱、解决温饱的过程中,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玉兰精神。

    而今河北农华昊瑞合作社抓紧玉兰精神接力棒,在新时代继续推广种植的红高粱,积极推动以玉兰缘酒业、务头酒厂等酿酒高粱加工为核心的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优化第二产业,振兴第三产业,创新高粱一、二、三产业利益相关机制;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革新了农企合作模式,加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新型服务主体的合作,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合理分配农企之间的利润,实现规模经济、扩大集成效果。

    “都是一亩地,我种高粱比种玉米强多了。这么说吧,种一亩地的高粱,顶种一亩半的收入,有的时候,还能顶两亩”临西电视台的记者随便拉过来一个签了种植高粱合同的农户采访他们收入如何时,对方这样说道。张忠斗他们河北农华昊瑞合作社,奔着增加农户收入的宗旨,创建了下堡寺镇等一系列红高粱种植基地,为实现大美临西的产业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吕玉兰对习近平的三个印象—— 四评《习近平在正定》系列采访实录之《他说话做事做人都踏踏实实、诚诚恳恳》(图)
·下一篇:无
·面对人生选择,响应领袖号召建农村——《毛泽东思想哺育 吕玉兰茁壮成长》系列篇
·玉兰花儿开——东留善固村村歌
·吕玉兰:“脚上有土,心里有谱”
·学习习总文章 弘扬玉兰精神——中共河北康辉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联合委员会正定县弘
·纪念吕玉兰逝世三十周年(组图)
·这个小学生靠读毛选,15岁当社长,29岁当委员,后来怎样了?
·三*八青春:党旗下盛开的鲜花——吕玉兰
·玉兰花开时,我们怀念她——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农村里走出的省委书记……
·吕玉兰活在人民心里
·燕庐春早(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