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玉兰

最近由“临西县古今人物编委会”编辑出版的《临西县古今人物》是这样介绍吕玉兰的:“吕玉兰(1940.2——1993.3)女,下堡寺东留善固人。1955年下堡寺高小毕业,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任本村“铁球社”初级农业合作社社长。1956年2月任张三寨乡高级农业合作社副社长。3月,出席山东省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荣获“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7月任临清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张三寨乡副乡长。1957年2月任临清县妇联委员。195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下堡寺公社副社长。1960年2月任东留善固大队党支部书记。3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65年3月荣获“河北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6月,出席河北省第四次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和省妇联执行委员。1966年1月,出席河北省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并作了题为《不怕风吹浪打》的大会发言。2月,当选为省贫协副主席。6月,《河北日报》发表了她的《十个为什么》。此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香港《文汇报》等国内外多家报刊陆续转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8月,任临西县委常委兼下堡寺公社党委书记。1968年1月任临西县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1月任邢台地区革委会常委。1970年3月任河北省革委副主任。1971年1月任临西县委书记,5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73年12月任临西县委第一书记,常驻省委工作。1976年任保定地委临时领导小组组长。1977年4月任河北省委书记。1981年9月任正定县委副书记。1982年9月至1985年7月,在河北省农业大学农经系脱产学习。1985年9月任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从1969年开始,连任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大常委委员。河北省第四、五、六、七、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任职期间,多次出国访问,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这是对吕玉兰一生经历最简单的概括和叙述,但朴素的文字已建构成她高大的生命浮雕;无言的年代数字,呈示着她壮美的人生。
从她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一生有以下特点。第一,从1955年高小毕业担任“铁球社”的社长开始,也就是说她从15岁开始就是一位政府的初级干部。第二,由于现今的临西隶属于过去的山东省临清,她16岁就荣获“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的称号,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她的成长受冀鲁文化的双重影响。第三,她的工作几乎以基层为中心,以农业为中心,就是在担任河北省委副书记期间,她仍担任东留善固大队书记,临西县委第一书记,也就是说她的任职大多数时间是相互交叉的。第四,她经历了由下到上、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的起伏,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思考。第五,担任多届省、全国人大代表,中央委员,说明她始终深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