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玉兰精神》之二《玉兰精神》(图)
2025-05-22 09:31:09
来源:大语文作文
作者:陈宝贵1960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玉兰精神》一书,形成系列的范畴,从对玉兰的生命历程的介绍开始,这篇主要写其精神的提炼过程及含义。)

(在诸多遗像中,我最喜欢这一张。这里呈现了她的真她的善她的美)

   玉兰同志虽然英年早逝,长埋地下,但她的名字、事迹和具有传奇色彩的奋斗故事人们还在不断地提起,激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遥想。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吕玉兰已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先进代表,更是一个精神人物,一个时代闪光的符号。她的经历虽然带着明显的她所生长的那个时代的印迹,从今天看来我们也许会觉得可能有些缺憾,但她的一生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会光耀千秋,滋溉百代。就像逝世后一副写她的挽联所说的那样“玉树傲霜雪,兰花幽香在。千秋永不休,古今欲高洁”。因为她的精神连接着民族优秀精神传统的血脉,体现着亘古至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着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和宗旨,所以不管是当下或者是未来,社会只要想发展,人类只要想进步,就离不开这种精神,就需要这种精神。

   吕玉兰1993年3月去世以后,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省部级领导,发来唁电表示悼念和慰问。玉兰的生前好友、在一起工作过的同志,临西及东留善固的人民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1993年4月9日的《河北日报》描述了当时和玉兰告别时的情景:“吕玉兰家乡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男女老少得知她病逝的消息后,都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当年和她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贾俊刚、杨宗勤、杨建文、孙秀蕊、孙文德、吕廷祥等同志,连夜驱车200余公里,赶来为她送行。他们泣不成声地追忆玉兰坚持带领干部和群众,开荒植树、兴修水利,把所在乡村建设成为林茂粮丰、五业兴旺的新农村的动人事迹。吕玉兰工作过的河北省委、省农业厅、邢台地委、临西县委、正定县委等单位的同志,也来为玉兰送别。他们说,玉兰几十年来始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作风民主、为人正直、不计名利,是人民的好公仆。”这里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作风民主、为人正直、不计名利”已经是对她精神的一种总结,特别是“人民好公仆”则是对她一生为官特征的高度概括。不少学者和领导的题词同样表达着对她精神的赞美。比如赵朴初为玉兰塑像揭幕所题的词是“燕赵之光”,时任河北省省长的叶连松的题词是“朴实无华”,这些都对她的精神影响力和人格特质进行了高度的概括。江山同志在1998所完成的《吕玉兰》一书中,最后一章则为《不死的玉兰精神》,作者坚信“玉兰精神”永存。在这一章中作者饱含深情地回顾了玉兰艰苦卓绝、无私奉献的一生。

   江山同志在总结了玉兰坚强伟大的一生后,指出:“回顾玉兰一生的历程,她已经形成了既闪耀着无产阶级战士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品德,又具有她个人独具特色的优秀品德这就是‘吕玉兰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廉洁奉公。”这大概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对“玉兰精神”的概括和总结。过往人们在谈话中,也提到玉兰精神,但一般都是从某一个角度,比如“务实”,比如“无私奉献”比如“一心为公”比如“求真务实”等等。对于东留善固的人来说,他们总感觉着玉兰就活在他们的身边,玉兰的音容笑貌弥散在东留善固的空际,玉兰的精、气、神还在激励着他们为东留善固的美好未来而奋斗。因此总结、发扬玉兰精神成了他们的心愿。2004年初夏,年近古稀的老人张士英来到了东留善固。张士英,1945年6月参加革命,曾任邢台市地委副书记、衡水市地区行署专员,省人大常委,省工经联主席等职,1998年离休。张士英1975年10月——1986年,在邢台地区工作整整11年,其间多次到东留善固调研指导工作。离休后,他放弃许许多多的兼职要求,甚至放弃了他自己家乡的聘请,来到了东留善固。他有较强的玉兰情结,他对玉兰留给我们的资源的意义更有较为深刻而透辟的认识,他清楚支撑玉兰一生努力奋斗的力量是“玉兰精神”,而东留善固要想持续发展,建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须弘扬“玉兰精神”。“玉兰精神”和民族的优秀传统、共产党人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学习玉兰,继承和发扬“玉兰精神”是事业发展的肯綮、关键、根底。因此东留善固一班人,广泛征求对玉兰有研究和了解的县、市、省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在进行多次论证的情况下,把玉兰精神提炼概括为“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

   “爱国为民”是玉兰一切言行的出发点、落脚点,一切言行的规范和准则。没有“爱国为民”这个前提,一切都没有意义,也不会有意义。它同样是获取生命力量的前提,玉兰在其一生中之所以坚卓地奋斗,之所以“吃苦、吃屈、吃亏”,之所以始终如一地保持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一个中国农民纯朴的形象,“爱国为民”是其最重要的原因。“艰苦创业”是玉兰一生的真实写照,是其形象最好的说明,她的一生是“艰苦”的,也是艰难和艰辛的。玉兰在带领群众前进中吃尽了人间所有的苦,受尽了人间所有的罪。玉兰在“文革”的政治风暴和“文革”后接受所谓的审查中,受尽了人间少有的误解、屈辱和凌辱。但因为要“创业”她才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苦,她才超越常人不能超越的屈辱。“创业”是她生命的主轴,是她生命中的最强音,是她“大者”形象的写照。“求真务实”既是她的作风也是她的品格,有人把“求真务实”称为中国精神,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玉兰的“求真务实”是其倔强的性格使然,是她把“爱国为民”作为自己一切的出发点使然,她之所以高标独立,之所以“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都是这种精神所促成。“无私奉献”是其生命的又一特质,我询问过不少和玉兰一起工作和对玉兰了解的老同志,他们在肯定玉兰肯干的同时,就是肯定她的廉洁,其实这正是心无贪念、无私奉献的表现,我们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只要无私了才能够讲所谓的“奉献”,也才能够真正奉献。没有无私的大境界,大气度,做到廉洁奉公,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不可能的。无私不仅是廉洁行为的基础,也是形成“奉献”和高尚人格的基础。

    细察玉兰的一生,是为了人民的事业战斗的一生,是勤勉奉献的一生,也是不息创业的一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万川归海,千斛不盈。“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表述提炼,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概括了玉兰的精神特质,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考验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抓牢玉兰精神接力棒,临西农华推广种高粱
·下一篇:无
·寻访玉兰精神 共育时代新人——走进吕玉兰纪念馆参观写作体验营活动圆满开展(组
·抓牢玉兰精神接力棒,临西农华推广种高粱
·传承“玉兰精神” 锻造检察铁军(组图)
·玉兰书记,我想对您说——弘扬玉兰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邓连朝:玉兰书记,我想对您说——弘扬玉兰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特稿:玉兰书记,我想对您说——弘扬玉兰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
·薪火相传玉兰精神接力棒
·东留善固村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大力弘扬玉兰精神——创建欢乐场所,提升老人幸福指
·学习吕玉兰——在正定县弘扬玉兰精神研究会举办玉兰精神座谈会上的发言(组图)
·追怀玉兰精神,赓续红色基因 邯郸三县(区)红色研学组织代表到邢台临西县重温吕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