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回忆起8 年抗战的艰苦岁月,就深深地怀念那些当年日夜奋战在一起的战友和竭尽全力支援我们的抗日根据地的人民群众。
8 年抗战中,我一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做部队供给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先后担任冀热察挺进军供给部长和晋察冀军区供给部副部长、部长。我亲身体会到供给保障工作的艰难,亲眼看到了供给战线上广大干部、战士、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军的无限热爱。
一、依靠人民,保障部队用粮
1937 年秋,八路军来到晋察冀3 省交界的地区。同年11 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军区部队积极宣传与组织群众,团结抗日。边区人民热烈响应我们党的号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枪出枪,有力出力。到处呈现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广大群众把自己存的粮食贡献出来,供应部队吃用。到1938 年l 月,成立了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军粮供应逐步走向正轨,当时主要采取以下办法:
( l )统一征收公粮。边区政府实行合理负担政策,按土地、人口,统一征收公粮。当时为了团结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没有实行土地改革,大部分土地仍在地主富农手里,穷苦农民只有少量的土地。所以土地多的,自然出的粮就多,这样筹备了一大批粮食,保障了部队粮食供应。
( 2 )实行粮票制度,开始,在军粮供应上手续比较混乱,到处开白条子,漏洞很多。后来,实行二联单,在二联单上印上数据。但仍不严密,使用也不简便,就进一步研究,制出一种质量好,用得时间长的票证,即粮票由边区政府统一印制、发行,部队随身携带,凭票取粮,年终到边区政府结帐,手续简便易行。这样,既保证了军队粮食供应,又堵塞了漏洞,是边区粮食供应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现在我们国内使用的粮票制,就是从那时沿用而来的。
( 3 )建立各级粮食管理机构。为了严格管理好公粮,军队和地方各级政府均成立了粮食机构。军区供给部设有粮食科,军分区有粮袜科,团有粮袜股,营有粮袜员,连有司务长;边区政府和专员公署设有粮食局(科), 县设粮食科,区、村设粮株委员。为了适应环境,各地还设立了若干粮食供应点,部队随到随供。
( 4 )藏粮于民。战争年代保管和储存粮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尤其是在敌人不断“扫荡”的环境中,困难就更多了。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依靠人民群众,藏粮于民。我们把征收来的公粮,由各村各户储存起来,村村是粮站,户户是粮仓。在边沿区,基层政权组织群众把粮食坚壁起来.这样,不仅有效地防止敌人的掠夺和烧毁,而且能保证部队不论白天,还是黑夜,走到那个村,只要找到粮株委员,拿出边区政府发的粮票,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粮食。大部队如此,小分队以及单独行动的人员也是如此,走到哪村,吃到哪村。
( 5 )向山区运粮。“山区是后方、平原是粮仓”。平原上的斗争不好坚持的时候,部队撤到山岳地区进行休整;山区需要粮食布匹供应,平原地区给予大力支持。冀中群众给山区军民运粮食的场面是动人的,大车拉、小车推,肩挑,人背,牲口驮,趁着黑夜,穿过敌人的封锁线、封锁沟,把粮食运到山区。”这是聂荣臻同志对冀中运粮工作的一段回忆,实际情况确实如此。
冀西山区,地少人多,土地贫瘠,每年打的粮食就不多,加上机关、部队、学校、工厂的人员,粮食就越加紧张,供不应求,必须从冀中运送大批粮食到冀西山区。
从1939 年春到1941 年冬,冀中军区展开了轰轰烈烈地向冀西山区运粮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共动用民工62 万人次,马车4940 多辆,运粮950 多万公斤。这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每次运粮都要严密组织、深人动员、精心计划。首先要把冀中平原上千万斤的粮食集中到铁路东各个集结地,然后集中人力,车辆,在部队的护送下,通过封锁沟向冀西运送。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白天几乎是寸步难行,完全依赖于夜间行动。在10 余公里地的封锁区,不论是马拉,还是人背,都是悄声地跑步前进。尽管如此,还难免遭受损失。在几次运粮中,我们先后牺牲160 多人,损失马车300 多辆、牲畜200 多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二、依靠人民,保障部队穿衣
1937 年部队驻晋察冀边区时,正值隆冬季节,驻守在五台山区的指战员不少同志还穿着单衣和草鞋口我们做供给工作的同志,对此心情十分不安,决心把解决部队穿衣问题作为供给部门十万火急的任务。我们在军区首长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于方百计克服物资方面的严重困难,及时地解决了部队的穿衣穿鞋问题。
开办被服厂。日军侵占华北以后,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许多热血青年目睹敌人的血腥暴行,不甘心其侵略压迫,要求抗日报国,纷纷投奔抗日根据地,参加八路军。北平缝纫工人赵连光不愿当亡国奴,由北平带出7 名工人和7 台缝纫机,来到根据地。当时我们正需要这样的技术人员和机器,他们的到来犹如雪里送炭,我们热烈地欢迎他们,并以他们为基础成立了缝纫组,为部队赶制棉衣。后来又从河北省阜平县城和山西省代县城裁缝铺、成衣局动员出来一部分工人和缝纫机,组织起晋察冀军区第1 个被服厂。以后又有冀中过来的被服厂并入,共有140 多人,30 多台机器。工人同志们昼夜不停地为部队生产棉衣、棉帽、单衣、衬衣、单帽、手套、被褥、挎包、米袋、子弹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