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战胜利,全面体现统一战线
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根据不同职业、年龄、性别、身份、爱好,建立起各种群众团体,发挥各自的作用,才能凝聚成共同抗日的力量。为此抗日民主政府注重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建设,为开展统战工作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当时在闵塔区就建立了民间商会、参议会,还有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以及工抗会、文抗会和儿童团等群团组织,以充分发挥各阶层人士的作用,形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在全民抗日,一致对外的共同旗帜下,他们积极工作,各尽其责,发挥各自的作用。民间商会为抗日武装筹集粮饷,提供军需物资的支持;参议会群策群力,为抗日献计献策;农抗会斗地主、分田地、修水利、搞生产,全力支援抗日;青抗会组织青年模范民兵报名参军,站岗放哨,配合主力部队反霸除奸;妇抗会组织妇女做军鞋,纺纱织布,动员丈夫参军抗日,救护伤员;工抗会兴办工厂,发展生产,为抗日军民提供必要的生产和生活物资;文抗会编演文艺节目,印发传单、标语、办文化补习班,宣传抗日。他们还创办了闵塔区青年剧团活跃在乡村,编演了许多抗日题材的文艺节目,为宣传抗日,鼓舞教育民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他们以闵塔区地下交通员杨瑞芝为抗日捐躯为内容,编排的话剧《杨瑞芝殉国记》真实感人,催人泪下,先后在全区演出30多场次,场场爆满,并推荐到全县演出,观众达2万人次,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激发了人民群众抗日救国,报仇雪恨的爱国激情。连儿童团都行动起来了,他们查路条,送情报,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由于我党统战工作深入人心,在我们闵塔区真正形成了无坚不摧的抗日力量,真正达到了上阵不分男女老少,抗日不分农、工、商、学,支前不分穷人富人,形成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的全民抗战格局。
在我们闵塔区的抗日统战工作上,对抗日贡献最大,表现最为突出的有三个群团组织。一是民间商会,他们是抗战的同盟军。当时在闵塔区最有实力的有“四大家族”,他们都是商会会员。排列第一的吴氏家族,拥有良田数千亩,开有多家粮行,庄园内有家丁护院,并有吴宗英、吴跋奇在国民党军队里任要职,在本地是一名门望族。经过我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吴家把看家护院的枪支献给抗日武装,并把大批粮食借给抗日民主政府,还动员在国民党任职的家人积极抗日,光宗耀祖。排列第二的嵇氏家族,主要以兴办酒坊和钱庄为业,家道殷实。在抗战中,他们以民族大业为重,积极为抗日民主政府捐钱、捐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排列第三的是徐氏家族。徐家世代行医,悬壶济世,医术精湛,闻名杏林。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积极主动,义务救治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伤病员,还个人出资建造一艘义渡,方便抗日军民的交通。排列第四的是丁氏家族,以开绸缎布庄为业。丁家兄弟众多,人丁兴旺,他们积极为抗日武装提供了大批布匹和生活物资的支持,并积极送子参军,还为地方党组织做地下工作,利用社会地位收集情报,传递信息。其他商会成员也都为抗战出钱、出物、出力,其数量已无法统计。二是农抗会,他们在抗战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农抗会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组织会员为抗属代耕代种,开展拥军优属工作。他们还根据闵塔区地势低洼,常年受涝的情况,组织会员们抗洪保家,发展农业生产,并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肩挑人推,开挖了一条在金湖历史上有名的大河,名叫“农抗河”。在农抗会的积极努力下,使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军民坚固的大后方,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支持。三是青抗会,他们是抗日统一战线的中坚力量。在残酷的对敌斗争中,他们不仅以模范民兵队,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寇,还动员优秀分子参加党的工作,或报名参军。在抗日战争期间,参加闵塔区党政组织工作的就有40多人,其中有名的人士主有嵇华、闵权、何培、马秀升、曹永清、杨瑞芝, 朱元祥等一批领导抗日的地方干部,他们有的在抗战中英勇牺牲,有的在建国后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在抗战期间全区报名参加新四军的模范民兵有400余名,这些优秀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他们有的在抗战中英年早逝,名垂千古,有的参加了解放战争,直至全国解放,成为人民的功臣。
抗日战争的胜利就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胜利。值此纪念抗战70周年之际,重新打开尘封的史册,追寻光辉的足迹,探讨抗战时期我党的统战工作,将有助于我们发扬传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创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