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教育过他的老师们都怀着深深的情意。
“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毛宇居先生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塾师。1906年,13岁的毛泽东曾拜在他的门下就读。
毛宇居精通儒学,善诗书词赋。在他眼里,学生只有精通儒学,能作诗填词才有出息。因此,他严禁学生阅读小说之类的“杂书”。而毛泽东聪颖好学,渴望求知,常常不顾塾规,偷看“杂书”。
少年时的毛泽东
一天,毛宇居在讲台上点读经书,毛泽东则玩起“小动作”,从课桌里摸出一本《水浒全传》,看得津津有味。突然间,一只大手从后面伸了过来,那本小说落到先生手里。毛宇居非常生气,把毛泽东拖出教室,罚他站在天井边,并声色俱厉地说:“你胆大妄为,一再违犯塾规,欺骗先生。好,就罚你以‘天井’为题做首诗,做得不好,打你的屁股,再告诉你爹。”
天井里有1尺多深的积水,水中卵石片片,几条从溪沟里抓来的小鱼在懒洋洋地游着。毛泽东对天井四周打量一下,思索起来。他觉得先生管得太死,同学们正如天井里的小鱼,没有自由,于是即刻吟成一首打油诗:
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见毛泽东文思敏捷,诗中意味深长,心中暗暗称奇,便让毛泽东回到了座位上。
毛泽东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理解能力也强,作文很好,每做“破题文章”,总是带头交卷,令毛宇居赞叹不已。他渐渐地改变了死板的教学方法。在毛宇居门下,毛泽东阅读了《公羊春秋》《左传》等一些史书。打那以后,他对历史书籍产生了浓厚兴趣。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身居高位,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但他始终没有忘记儿时这位启蒙老师。
1951年9月,毛泽东怀着一片深情,派人到韶山接毛宇居进京团聚。9月23日,毛宇居等人抵达北京。当晚,毛泽东设宴为毛宇居一行洗尘,还特意备了几样家乡菜。他搀着毛宇居走进饭厅,带着歉意说:“没有好菜吃,但不敢忘了乡情。”
毛宇居笑着说:“人意好,水也甜嘛!”
毛泽东扶着毛宇居,请他坐上座。毛宇居连连摆手说:“你是主席,‘天地君亲师’,我乃一介百姓,使不得。”他一边后退,一边请毛泽东坐上座。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你是主席的老师,更应该坐上座。”毛泽东爽朗地笑着说。
“不合适、不合适,我愧为人师。”毛宇居还是不肯,“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主席主席,当然要坐上席。”
“那是在开大会。”毛泽东笑道:“如今在我家里,我们都是韶山冲的,来,你就不要推辞了!”
在亲切的谈笑中,毛宇居硬是被扶上了上座。毛泽东一边斟酒敬菜,一边高兴地与客人拉家常。
10月1日那天,毛泽东又派人给毛宇居等人送来国庆观礼证,请他们上天安门城楼观礼。随后还派人陪同他们游览北京名胜古迹、到天津参观。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在韶山招待所里,毛泽东亲切接见了毛宇居夫妇和他们的女儿。他还特地让毛宇居陪同视察家乡的田园生产。
1959年,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牵着启蒙老师毛宇居的手,走在故乡的小路上
6月26日晚上,毛泽东在住地设宴招待韶山的老共产党员、老赤卫队员和烈属,特意把毛宇居安排在上桌。大家坐定后,毛泽东端起满满一杯酒,首先来到毛宇居身边敬酒。毛宇居连忙起身相迎,非常激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毛泽东恭谦应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
饭后,毛泽东还和毛宇居夫妇及韶山的乡亲们合影留念。
“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徐特立是湖南教育界老前辈,曾是毛泽东的老师。1914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八班读书时,徐特立在一师任教,讲授修身、各科教学法,并兼任实习主任。毛泽东常与同窗学友从事革命活动,徐特立都热情支持并积极参加。后来,徐特立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在延安一直从事革命教育工作,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对这样一位无产阶级教育家,毛泽东称他是“最敬佩的老师”,对他敬如长辈,常给他祝寿。
毛泽东和徐特立在延安
1937年2月1日徐特立60寿辰,延安各界举行庆祝大会。1月30日,毛泽东怀着尊敬的心情致书徐特立,向他祝贺。
徐老同志: 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当革命失败的时候,许多共产党员离开了共产党,有些甚至跑到敌人那边去了,你却在一九二七年秋天加入共产党,而且取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从那时至今长期的艰苦斗争中,你比许多青年壮年党员还要积极,还要不怕困难,还要虚心学习新的东西。什么“老”,什么“身体精神不行”,什么“困难障碍”,在你面前都降服了。而在有些人面前呢?却做了畏葸不前的借口。你是懂得很多而时刻以为不足,而在有些人本来只有“半桶水”,却偏要“淌得很”。你是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而在有些人他们心之某一角落,却不免藏着一些腌腌臜臜的东西。你是任何时候都是同群众在一块的,而有些人却似乎以脱离群众为快乐。你是处处表现自己就是服从党的与革命的纪律之模范,而在有些人却似乎认为纪律只是束缚人家的,自己并不包括在内。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与自己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也不躲避责任,而在有些人则只愿拣轻松事做,遇到担当责任的关头就躲避了。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的,愿意继续地学习你的,也愿意全党同志学习你。当你六十岁生日的时候写这封信祝贺你,愿你健康,愿你长寿,愿你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此致 革命的敬礼! 毛泽东 一九三七年一月三十日于延安
这封祝寿信,言辞恳切,既充分肯定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尚品德,也充分表现出毛泽东为人极端谦虚、对师长无限敬爱。
毛泽东写给徐特立的祝寿信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胡宗南部以重兵封锁陕甘宁边区,对延安进行军事威胁。在此情况下,徐特立随中央机关邵分同志先期撤离延安,风尘仆仆地来到陕北绥德,在这里开展宣传和救灾工作。在战争气氛十分紧张的1947年1月29日(农历丁亥年12月19日),徐特立迎来了70寿辰,绥德地区地县领导提出要为他祝寿,他执意谢绝了。党中央、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专程派车接他回延安,为他做寿。
寿诞的前一天晚上,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亲临徐特立居住的窑洞祝贺。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边区政府举行了热烈的庆祝大会,各解放区负责人也纷纷来电祝贺,中央主要领导同志均为徐老题词。毛泽东的祝寿题词是“坚强的老战士”。
“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呀!”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原是一所全部免费的学校,连伙食、制服都是供给的。但在1914年因学校经费奇缺,年轻的校长张干规定每个学生交纳杂费大洋5元,致使一些贫苦家庭出身的学生面临失学的危险。于是学校闹起了风潮,学生们决议罢课“驱张”。毛泽东在同学中文章写得最好,经大家一致推举,他起草了一份“驱张宣言”。张干被弄得坐卧不宁,一气之下,扬言要开除毛泽东等10余人的学籍。徐特立、杨昌济等进步教师主持正义,加以劝阻,张干才收回成命,改给毛泽东记大过处分。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
1950年9月,毛泽东的同学、时任湖南一师代理校长的周世钊等人应毛泽东邀请去北京参加国庆一周年观礼。在请湖南几位老教育家吃饭时,毛泽东问起当年在一师求学时的一些师友近况,周世钊向他作了汇报。讲到张干时,周世钊说,他教一辈子书,在教育厅当过几年的督学,解放后从省立六中校长任内卸职回到长沙,只好又教书。家中人口多,生活十分困难。想写信给您,又感无面见江东。毛泽东说:“张干这个人是很能干的,三十几岁就当了一师校长,那时一师校长可不简单啦,我进一师,校长是张干……我估计他向上爬并不难,但他没有向上爬,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还吃粉笔灰,难能可贵呀!”接着,周世钊等人又回忆起45年前“驱逐张干”事件。毛泽东说:“现在看来,当时驱逐张干也并没有必要,每个师范学生要交点学杂费,这事也不能怪他,我是四师转到一师的,要我们多读半年书,也没什么不好哩。快70岁了还在吃粉笔灰,要照顾一下。”
饭后,毛泽东就写信给当时主持湖南工作的王首道:“张次仑(张干别号)、罗元鲲湖南教育界老人,现均70多岁,一生教书,未作坏事。我在湖南一师读书,张为校长,罗为历史教员。现闻两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极苦,拟请湖南省政府,每月津贴若干,以资养老……”于是600公斤救济米和50万元人民币(旧币)很快送到了张干家。
张干喜出望外,感激异常,夜不能寐。灯下,握笔含泪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润芝吾弟主席惠鉴:敬启者……深感吾弟关怀张干的生活。干服务教育届42年……小有储蓄,消耗殆尽……不得已来省城教书,又复发旧病,卧床月余,几无为灶,幸王省主席奉吾弟之命,厚赈兼金。经国万机,不遗在远,其感激曷可言谕,专此布谢,并颂政祺。”
1950年12月下旬的一天,张干收到了毛泽东的亲笔回信:“次仑先生:10月30日惠书及为中苏条约致贺函均已收到,甚为感谢!生活困难情形,极为系念,已告省政府有所协助。此复,敬颂教祺。”
收到这封回信,张干喜气洋洋,病也好了一大半。不久,湖南省军政委员会聘请他为参议。
1952年9月16日,毛泽东邀请张干等4位湖南教育界老人进京出席国庆3周年庆祝大会。4人抵京后,毛泽东从自己的稿费中拿出一笔经费,请他们到王府井大街量体裁衣,每人添制了中山装一套、呢子大衣一件、皮鞋一双,还送给4位老人零花钱。
9月26日上午,毛泽东请4位老先生在他的住所吃饭。毛泽东请张干坐上席,自己坐下席相陪。吃饭前谈谈笑笑,张干说:“民国四年,您反对我的专横,我提出要开除您和曹馥,是我糊涂,办错了事。”毛泽东摆摆手说:“那时我年轻,看问题片面,过去的事就不要提它了。”饭桌上,毛泽东一一为他们斟酒敬菜。饭后,毛泽东陪他们参观中南海,看电影, 还一起合影。晚上又派人送来盖被、褥子、毛毯、枕巾、毛袜、牙刷之类的生活用品,张干感激万分。10月1日,张干登上天安门。在观礼台上,见威武雄壮的陆海空三军仪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见成千上万人高呼“毛主席万岁”,不禁热泪盈眶。
1952年,毛泽东邀请少年时代的老师李漱清(左二)、张干(左四)等人到中南海作客
10月20日,张干等在京游览了一个月,打算南归,于是致信给毛泽东辞行。毛泽东见信后,于10月22日派秘书叶子龙到宾馆挽留他们,请他们多住一段时间,并送他们每人皮箱1只、零花钱150万元(旧币)。11月8日,毛泽东再次宴请4位先生。席间,毛泽东对他们说:“你们是归心似箭了,我也难留,都是上年纪的人,来一次不容易,你们想想还有什么要求没有。”当得知他们想游览八达岭长城时,毛泽东笑了笑说:“这个不难,我设法完成几位先生的心愿。”11月14日,毛泽东安排了一架小型飞机,载着张干等人,经万寿山飞到八达岭观看长城,后又围绕京城飞行一周,观看了北京市容。
11月15日,张干一行安然回到长沙。
10年后,张干老病缠身,自己知道快要离开人世,于是写了两封信给毛泽东。1963年5月,张干接到毛泽东的回信:“次仑先生左右:两次惠书,均已收读,甚为感谢。尊恙情况,周享元兄业已见告,极为怀念,寄上药物若干以为医药之助,尚望收纳,为幸。敬颂早日康复!”
“我的老师符定一先生为历史为人民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
1912年2月,毛泽东报考省立高等中学,在《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要策》为题的作文中,将教育与实业的关系说得十分透彻。校长看了毛泽东的作文,连称“奇文”,并指示学校招生处有关老师:“这个学生一定要录取。”第二天,在150名学生的录取榜上,毛泽东的名字赫然写在第一位。这位校长就是符定一。
入学后的第二天,符定一打定主意,要试一试这位新生的真才实学,于是派人将毛泽东找来校长室。他对毛泽东说:“按照学校规定,凡取得第一名者,均要进行一次复试,以试真伪,以便重点培养。”
“可以”。毛泽东坦然回答道。
符定一拿出作文纸,在试卷上写了5个大字《论救国之道》。毛泽东接过试卷,看了题目,思索片刻,便挥毫疾书,一篇洋洋万言的长文摆在了符定一面前。符定一聚精会神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他竟从座位上站立起来,用手击着桌面,再次连连赞叹:“奇文!奇文!”他拍着毛泽东的肩膀说:“毛泽东同学,希望你在校努力求学,将来拯救中国的重任,就落在你们这样的青年人肩上了!”并将自己珍藏的《资治通鉴》赠送给了毛泽东。
在这所学校里,毛泽东虽然只读半年书就转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但他与符定一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1918年,符定一当选国会众议院议员,定居北平。毛泽东从一师毕业后,为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到了北平,两人又相见了。此时,符定一转向进步,并对“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在经济上给予很多资助。
日本侵占北平后,符定一流落他乡。1946年春,符定一回到北平,但他在北平的小四合院已被破坏得不成样子,只得向熟人租了一个四合大院居住。在北平刚刚住下,他便不顾风险来北平军调处中共代表叶剑英的住地,打听毛泽东和延安的情况。他见叶剑英一行住房非常狭小,于是动员全家腾出几间好房子,让给叶剑英等人居住,他自己还主动充当了叶剑英的“联络员”。一天深夜,叶剑英满脸喜色地告诉他,毛泽东邀请他去延安访问和叙旧,他惊喜万分,高兴得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便和女儿一起起程了。
到了延安,毛泽东亲自迎接,并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作客。第二天,毛泽东又亲自主持大会,隆重欢迎他的到来。在延安,符定一一住3个月,毛泽东亲自陪同他参观了延安大学和部队驻地,参观了生产基地,会见了中央领导同志。符定一深受教育,回到北平后,积极宣传延安朝气蓬勃的革命景象,宣传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