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知识含量 激励读书之风
众所周知,文艺不是用来专门传授知识的,而是在愉悦人心的同时,使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能如此,就是一部好作品了。我们看到,《征途之光》不仅起到了这种作用,还在传播知识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这是文艺创作手法的出新。
文艺界有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叫做“文学是写人的”。但当今,这种观念就有局限性了。如今,知识竞争强烈,生活节奏很快,干部、群众、大人、孩子都很繁忙。一部重头作品单单表现人物就显得不够了。要想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必须同时在提供信息和知识上下一番功夫。所以,文艺创作的手法应该创新,不能因循守旧既有的传统习惯。我看《征途之光》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尝试。
当故事发展到省委书记薛英华与记者们探讨如何加强党和干部队伍建设时,作者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和我国古代在吏治上一些值得研究和借鉴的规章11和做法,提供了许多很有价值的资料。毛主席一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研究古代和外国在选拔和使用官员方面一些可以借鉴的做法,对我们今天优化体制、完善政策、改进作风无疑是有启发意义的。
当作品写到新上任的宣传部长吴敬德与德新社驻华记者奥列尔谈到如何面对国际右翼势力鼓噪的“中国威胁论”时,作品旁征博引,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界、舆论界及社会知名人士那里的言论中摘取了大量资料,以铁的事实和代表性的权威论辩将“中国威胁论”进行了有力驳斥,使读者和观众大开眼界。
如此等等,《征途之光》通过尽力充实一些知识和信息,增强了作品的内涵和感召力,可使广大读者获得较多收益。
而且当前,我国社会上读书之风日衰,这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包括文艺作品敲响警钟、发出呼唤。我们看到,一部分干部不重视读书深造,大量青少年玩手机、游戏机成风。就读书而言,国际机构有统计,以色列人均年读书30多本,俄罗斯人均年读书20多本,我国人均年读书不足3本。德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带书,在车、船、飞机上,只要有空,就要读书。我国呢?在火车、公交车、地铁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乘客是看手机、欣赏游戏和歌曲,读书看报十分罕见。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同样,一个民族如果不爱学习,缺少文化,就会成为愚蠢的民族。党政干部如果不爱读书,决不会成为好干部。在这种形势下,培养全民读书之风,应该作为振兴中华的重要任务。因而,文艺作品如果在知识上充实现代内容,无疑是一件好事。而且,我们从这部作品中看到,省长王业丰就是每天读书不少于100页的领导干部。作品还介绍了毛主席批阅过的图书高达一万多册,鲁迅一生读书4000多种,而且吴敬德上任宣传部长后起草的《宣传大纲》中,就特别强调广大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很有启示意义。
人到年老不泄劲,无人扬鞭自奋蹄。我作为一名曾在黑龙江省主持过领导工作、熟知培真的老同志,由衷地为他的奋斗精神所钦佩,为他的新成就而高兴,并祝他完成更多的未竟事业。
(作者简介:孙维本,原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