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春与蔡畅的独生女儿李特特。(中红网红色图库)
“请叫我特特同志!”李特特的革命家庭图表。(中红网红色图库)
2009年7月23日,由延安儿女联谊会、北京抗战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血浓于水军民情”主题看片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李富春与蔡畅之女李特特(左)、黄克诚将军之子黄煦(右)在座谈会上。(中红网江山摄)
2009年7月23日,由延安儿女联谊会、北京抗战纪念馆联合主办的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血浓于水军民情”主题看片座谈会上,有关领导与参加座谈会的代表合影。在前排就坐的左四为李特特,左三为罗荣桓元帅之子罗东进中将。(中红网江山摄)
2012年2月10日,中国儿童青少年《讴歌伟大母亲——长征女红军》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延安儿女联谊会副会长苏希胜将军(左)与李特特参加了座谈会。(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1年2月18日电(红笔杆)据李富春与蔡畅之女李特特的子女告知,李特特同志于2021年2月16日22时21分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7岁。子女写信泣告一位革命后代:“我们的妈妈李特特……终时家人在身边陪伴,心神安祥。后事依老人嘱托将由家人简办,因疫情防控而不惊动亲友前往。感谢您对我妈妈的关心,并望大家多多保重。”
据中红网2018年8月20日转载刘畅同志写的“李富春独女李特特革命家庭影响我人生”一文介绍,在中国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代中,李特特的经历就像她的名字一样,颇为特殊。她的父亲李富春曾经是国务院副总理;母亲蔡畅担任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舅舅是鼎鼎大名的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蔡和森;舅母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中共最早的女党员向警予。从小成长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李特特自然有着非同寻常的人生。其中,外婆葛健豪对李特特影响至深。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与葛健豪家相隔不远。从她那里,葛健豪接受了一种全新的思想。1907年,秋瑾被清王朝杀害,葛健豪非常悲痛。从此,她不断鼓励儿女要像秋瑾一样做人。
1919年,葛健豪借来600元银元,带着儿女们赴法留学。“她都50多岁了,硬是跟着年轻学生啃法文,经常问得舅舅不耐烦,又去找妈妈,妈妈厌倦了,再去找舅母。外婆最后甚至能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法文报刊。”葛健豪每晚还带着蔡畅、向警予一起刺绣。她的刺绣工艺精湛,一件可卖几十甚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供全家勤工俭学。
李特特的生命几乎是外婆给的。1923年,蔡畅与李富春在法国结婚不久,便发现怀孕了。“为了革命,妈妈坚决要做人工流产。但外婆极力反对,甚至说她宁愿放弃做工,也要抚养外孙女。后来,母亲才同意生下我。革命意志坚决的母亲,在产床上便做了绝育手术。”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生命,李富春夫妇为女儿取名“特特”。
1938年,中共中央将一些烈士遗孤和领导同志的子女送往莫斯科国际儿童院,李特特也在其中。和她同行的还有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朱德的女儿朱敏等等。“我感觉太幸福了,这里吃喝都不用管,到了礼拜天,洗澡、换衣服,简直是天堂般的生活。”
然而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了。李特特和国际儿童院一些较大的孩子被安排参加军事训练,准备作为后备军参加战斗。17岁的李特特每天要负重二三十公斤,完成八九十公里的滑雪行军任务。她还获得了“轻机关枪手”荣誉证书。
李特特还在医院护理伤员,除了每天帮他们换药、喂饭,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一筐筐断胳膊、断腿收集起来埋掉。“我护理过一个年轻的士兵,他长得很英俊,但被截去了四肢,只剩下一个躯干被摆放在草垫子上。小伙子请我给家人写信,告诉父母不用挂念,他一切都很好,战争结束后就能回家了。我写着写着,泪水就止不住往下流。”在零下40℃的天气里,她与莫斯科人民一起挖反坦克战壕。“泥土冻得比石头还硬,血从棉手套里面渗出来,后来就干脆不戴手套,任凭血和泥土混在一起。”
战后,李特特重回莫斯科校园。24岁时,她与一位俄罗斯小伙结婚了。1年后,她生了一个漂亮的混血儿男孩。这本该是件非常高兴的事,李特特却委屈地哭了,“我没有做过女儿,倒先做了妈妈。”
1952年,李特特从莫斯科季米里亚捷夫农学院毕业后回国。“和走前一样,父母还是异常忙碌,很少见面。”李特特没有享受到什么特权,反而在父母的鼓励下,带着仅3个月的二儿子到北大荒开荒,一待就是3年。“孩子的父亲不习惯,他不懂中文,来北京后被分配在电信局工作。很多人议论,说我们长久不了。文化背景差异大,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再加上那时候我们党内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和我的交流越来越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