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4月,习近平、程宝怀和吕玉兰等正定县领导看望石家庄地委领导,自左至右为:吕玉兰、冯国强、习近平、冀剑波、李瑞文、程宝怀、江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93年3月,习近平(左二)和夫人彭丽媛(左四),专程到石家庄看望病中的吕玉兰(左三)。右一为吕玉兰丈夫江山,左一为正定县原县长、原石家庄地区副专员程宝怀。(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21年2月18日(程宝怀)
习近平同志曾深情地说:我从政之始在正定,正定是我的第二故乡,任何时候不要忘了“初心”,忘了工作之始的地方。
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为正定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为正定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历久弥新的思想观点和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习近平同志的从政经历中,正定时期的生动实践、创新、创造,孕育了他治国理政核心理念的初心形成,培植了他战略发展价值观的最初雏形。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政治品格,真挚深厚的发展情怀,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强烈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从严治党的坚定态度。充分展现了他改革开放、创新务实、为民担当的情怀。初步施展了他的政治才华,向正定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习近平同志正定从政方略,历经长时间和阅历的磨合,逐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早年的认识来源和实践根基,逐步演变成为国家战略规划以及与之相呼应的制度保障,最终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思想形成的必然。
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博大精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创新、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的治国理政方略已被实践证明“放之四海而皆准”。正定实践,是习近平思想形成非常重要的节点之一。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多次提出并指导实践的核心观点,如“执政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奋斗是立国之本,民富才能国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县委一班人的奋斗目标”、“纵览全局抓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要明朗”、“从严治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抓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撸起袖子加油干”、“到基层寻求源头活水”、“改革戏必须大家唱”、“在高、新、实上下功夫”、“刹住不正之风没有气势不行”等。这些论点具有伟大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创造性,成为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早年的认识基础,是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也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活水和实践基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定是他历史担当的最初“试验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地。今天读起来仍然振聋发聩,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了很多富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中国发展的动因,开启了新思想发展之窗,回答了一系列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解读了中国改革发展成功的奥秘,有利于人们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趋势。
今天,我们系统回顾和解读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从政实践,探索和研究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形成发展的正定渊源,对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性地领略伟人情怀和领袖风范,凝聚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智慧和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谋全局的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其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的战略思维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重要思维方法,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方法论。
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和强调战略思维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在正定工作时,他多次强调,对各项工作的安排,要有战略眼光和前瞻性,不但要考虑局部更要考虑全局;不但要有当年的整体计划,还要有5年、10年的长远规划;不但要有年度的工作部署,还要有阶段性具体安排,并有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制度来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战术措施,更要有战略思想,成为各个岗位上的战略家。
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后不久,通过调查研究,他亲自主持制定了《正定县1985年-2000年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内容包括总论、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旅游、科学技术、智力开发、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城乡建筑和环境保护、其他等14个大项,洋洋洒洒一万多字。这个《规划》,紧密联系正定实际,把远大理想和勤奋践行相统一,集大开大合的气势和精细入微风格于一身。既坚持从大处着眼,整体布局,谋定而动;又注重从小处着手,步步为营,层层推进。整个《规划》,一步一个脚印,讲究实效。当时,习近平同志就提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明确要求要把 “保护环境”这一条,作为重点列入发展规划,这非常了不起。同时,习近平同志又提出“工业兴县、农业兴县、科技兴县、人才兴县和旅游兴县”的观点,为正定在其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腾飞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习近平同志讲过:“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以全局利益考虑问题,就难以筹谋局部之事”。小细节见证大智慧。从正定20年规划的制定实施,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习近平同志“谋全局”的雄才大略。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有顶层设计的战略思维,制定发展规划要有长期战略眼光,要有5年、10年 、20年规划,而且要用制度来确保正确的战略可持续实施,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了超越意识形态的“中国方案”,一张蓝图绘到底。他亲自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两个100年”的发展远景。捍卫南海主权,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现在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国签订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组建“亚投行”,精准“扶贫攻坚”,强调“科技攻关”……这些改革发展新举措,既有对当前发展阶段的战略认识,也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战略预测。不仅思路清晰,格局高远,谋划缜密,而且把发展创新上升到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变化、新情况,多次谈到要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思维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他着重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的准确,谋划的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构建新时代发展的战略体系。正是由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战略目标,以党的领导为战略保障,以人民为中心为战略导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才全面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锐意改革的成功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改革布局的形成提供了坚实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大布局。
正定时期习近平同志大刀阔斧的改革实践,催生了他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形成,是他全面深化改革思想的实践起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价值趋向,深刻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来改革,改革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基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1982年3月,习近平同志从中央军委来到正定工作,时值全党全国上下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全国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大变革时期。他曾讲过“改革必然海阔天空,守旧未必风平浪静”。他有个座右铭,是郑板桥书斋里的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把这个座右铭挂在他的办公室,突出体现了习近平同志身上强烈的改革意识和追求。
习近平同志对改革的理解非常深刻,部署坚决。他强调,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改革是一场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必须把握正确方向,把各项改革配套推进。他紧紧把握正定县紧邻省会石家庄市这一优势,提出了正定的经济发展要走“半城郊型”之路。既有“城郊型”经济依托城市,商品生产比较发达,城乡联系比较方便,工农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又具有一般农村经济的某些特点,是两类经济结合的“中间型”经济。具体讲就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城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发展思路。又提出了“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应其所变”的20字方针,做到农工商综合经营,“两户一体”齐发展,做到不丢城、不误村、利城富乡。他提出的正定走半城郊型发展之路,实际上是发展城乡一体化道路的一个缩影。
在全国农村改革尚未形成大气候的关键时刻,1982年习近平同志力主在全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模式,积极推行“大包干”。他强调:“大包干”是现阶段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发展农村经济的最好方法。在分配上,“上交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农民容易接受。正定实行“大包干”后,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解决了正定“高产穷县”45万人“吃饱饭”问题。1983年农业总产值和人均收入翻了一番。年人均收入从1982年的142元猛增到460元。农村改革成功后,习近平同志不失时机地放大改革效应,要求把改革引向工业领域,对县办企业进行改革。推行了“六权下放”(企业有权选择经营权,有权安排产供销活动,有权支配自留资金,有权自行任免、聘用和选择本企业工作人员,有权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有权决定企业产品价格)和“一包三改”(“一包”即:县对企业实行包生产指标;“三改”即:改干部任免制为聘任制,改工人录用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工资浮动制)。这项改革,使县办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县财政收入从700多万元增加到1200万元。同时,习近平同志要求,要让人民群众看到和获得改革成果,要扎扎实实为正定县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如兴建荣国府、建常山公园、修礼堂、盖家属宿舍、修马路等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从正定改革的实践起点出发,习近平同志始终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创造性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后,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先后出台了重要改革文件360多个,对各项工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2018年制定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确定了上海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支撑点。其实,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时,就提出过京津冀经济区的未来构想。他根据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沧州7个城市位置构成的“北斗七星座”,提出“以城市带动乡村的发展,形成一个经济区”。现在,京津冀和雄安、粤港澳大湾区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战略版图上动态的双“北斗七星”,形成了核心城市带动周边,重要战略区域协同联动,城市带动乡村发展的国家战略新格局。习近平同志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立河北自贸区,地跨京冀两地,涵盖大兴国际机场及雄安、正定、曹妃甸四个片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战略思想。对党和国家机构进行了系统性、整体性、重组性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教育、艺术、党建、司法、外交、生态、环境、安全等1600多项改革内容。大力推动国家机关的改革,压缩机构编制,提高工作效率;改革军队编制体制,撤销7大军区,组建5大战区,使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这些改革举措,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向纵深推进的大好局面。
为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019年6月党中央在全党部署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做出的重大部署。这次主题教育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要求,就是要通过主题教育,牢牢把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伟大梦想而共同奋斗的根本任务,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必将为我们党斗志昂扬再出发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同志通过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创新,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全要素、全系统、全方位的变革,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大大推动了国家的整体发展。展现了中国在世界的大国形象,提高了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为实现“中国梦”让中国人民富起来、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成功实践,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农”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从本质上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就是要解决快速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三农”问题,使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防止出现农业凋零,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的建设成果。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是习近平同志近距离接触农民,观察思考农业农村发展事业的重要时期。他经常骑自行车下基层寻求源头活水,向实践学习,走村入户,虚心请教,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卓有成效地做好了“三农”工作,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正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对农村改革、扩大开放,搞外向型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成为他“三农”思想的实践源头。
1984年,近平同志讲:“搞经济,搞大农业都需要一些战略眼光,从时间上看的远一点,从空间上看的宽一点。”他到正定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吕玉兰同志一起向上级呼吁解决了县粮食高征购问题,由每年上交征购7600万斤减少到4800万斤,减少了2800万斤。粮食高征购压力解决后,习近平同志及时指导调整全县种植业布局,适当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棉花17万亩,使全县年农业收入和人均收入翻了一番。从根本上解决了正定“经济上是农业单打一,农业上是粮食单打一”的局面。
1983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实干兴县”。在他的思想引领下,1984年正定县经济实现了“9翻”、“10超”,工农业总产值、农民收入等9项指标比1980年翻了一番;粮食总产量、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10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正定县涌现出了“党风正、干群和、干劲足、硕果丰”的大好局面。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一以贯之十分重视“三农”工作,不断推进“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他的思想指导下,中央连续颁发了多个有关“三农”的一号文件,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2019年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做好“三农”工作做出了新部署,明确了新任务,提出了新要求。强调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文件强调坚持把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科技支撑的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目前,全国农业、农村、农民状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城乡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党支部、村委会领导体制进一步完善。五年来粮食生产能力跨上了新台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了新步伐,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