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京生,1949年8月23日出生。高级经济师、北京工业大学客座教授、深圳市四届人大代表等。曾历任北京市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研究人员、中国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通讯研究员,1983年起为副厅级干部,先后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甘肃省天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1992年起为正地(厅)级干部,先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经济协作办公室和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甘肃省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后从事国企领导工作,曾任中信兴业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深圳盐田港集团副总经理,1999年起任盐田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盐田港集团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等。他所领导的盐田港区曾获全球最佳集装箱港口、国际卫生港口。曾出版《在这希望的田野上的追求与探索》、《新世纪的盐田港》等书籍。2009年8月23日退休。爱好收藏,是收藏领导人签名封最多的红色收藏家。
在深圳,爱好集邮和收藏的人们大都知道盐田港集团的董事长郑京生收藏了很多珍贵的签名封。他收藏的邮品是以展现革命历程、怀念革命前辈为主题的传统教育专题。因此,被邮友们称之为“红色收藏”,熟悉他的人称他“红色收藏家”。
情系陇原大地 缘起墨宝收藏
1987年春起,郑京生在甘肃省的天水市和兰州市工作,更多地了解到脚下这块土地上曾发生的一串串感人的故事:陕甘宁苏维埃红色根据地在这里创建;当年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长途跋涉,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和历尽艰难险阻,胜利会师会宁城……出于对甘肃这块黄土地的热爱,也出自对革命先烈和老同志的崇敬之情,他萌发了红色收藏的念头,那是1991年秋天。老将军的书法墨迹成了他搜集的第一个目标。
共和国第一批将帅绝大多数与甘肃这块黄土地有着血肉深情。10名元帅中有9人,10名大将中有8人,57名上将中有48人,177名中将中有157人,1359名少将中有绝大多数都曾在甘肃这片热土上出生人死。这为郑京生的收藏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他抓住这些将帅们来往甘肃的机会,把他们对这片热土的厚望与勉励一一搜集下来,其中,有题辞、赠语、抒情、吟诗、信函、警句等等, 内容十分丰富。
那段时间里,他收录了180位老将军、老同志的200幅作品、墨迹,除已故老同志外,绝大部分是近作或新作。作者们平均年龄76岁,年龄最大的93岁,年龄稍轻一点的也已近古稀之年了。他出版了《百将墨迹》一书。出乎他意外的是,将军墨迹收藏既开启了他“红色收藏”活动的序幕,也为日后签名封“红色收藏”起步做了厚实的 铺垫。
寻觅处铁鞋踏破 得来时大费功夫
郑京生的红色收藏中有一根非常清楚的脉络,那就是以党史为线索,以新中国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家庭与后代为对象,这样的签名封得来实属不易。
■ 郑京生与著名作家乔羽交谈
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党历史上一批早期领导人的丰功伟绩,甚至连他们的姓名都开始被人们淡忘,若要了解其夫人及其后代的情况更是难上加难。为此,郑京生订阅了大量的报纸、杂志,不放过其中的蛛丝马迹,一点一滴的记录、积累,原先在脑海中散乱无序的一个个点,慢慢连成了一条条线,一条条线又织成了一张张网。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脑海里建立起了一本清晰无比的脉络图。以至于发展到后来,只要是一个人名撞入他的视线,就会把他脑子里潜伏的一串串的家谱扯出来。就像是一种自然的条件反射。比如革命先辈彭湃的后代彭仕禄,他先是通过一份报纸了解到中国核潜艇的专家彭仕禄的情况,最后在北京找到了老人。摊开在老人面前的有关澎湃的纪念封是他出差、在彭湃的出生地海陆丰买到的。彭仕禄老人看到这些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封时惊叹不已,连连询问他是从何处收集到的,因为连他们家人自己都没见过这么别致有趣的纪念封。
在郑京生的邮品中,有一封来自夏威夷的签名封,那还是在 1977年,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缅怀周恩来逝世一周年的集邮晶,他联想起周恩来与张学良将军在“双十二事变”中的一段特殊的交往,特别想得到张学良先生的一帧签名封。最后,在美国朋友邓超英、威碧女士的帮助下,他收到了来自夏威夷的由张学良先生于1995年12月22日签名的纪念封。张先生特别让邓超英转告郑京生,他不习惯横着写名字,只好竖着签名,并对此封持有者表示问候。
■郑京生征集的部分将军签名封
1986年,郑京生拿着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的纪念封请康克清大姐签名,当康克清听说他即将赴甘肃省天水市任职时,在其上欣然写下:“郑京生同志(要)为老区人民办好事。”这个纪念封伴随着他在甘肃6年的工作,在大西北的开发和扶贫济困中,康大姐的这句话一直勉励着他为老区人民做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