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正文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红旗渠上“小愚公”——张买江
2012-09-05 16:00:00
作者: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编辑委员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张买江,1949年6月出生,河南省林州市桂林镇南山村人。其父母都参加了红旗渠的建设,其中他父亲为之献出了宝贵生命。其母亲鼓励他接过父亲的重担,实现父亲未竟的心愿。年仅12岁的张买江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工地,并逐步成长为特等劳动模范

    林州(即林县)历史上是一个十年九旱的地方,旱灾频仍,水源奇缺,水贵如油,人民群众祖祖辈辈受水荒的折磨。

    张买江所居住的村庄——林州市桂林镇南山村,是一个典型缺水的村子。全村群众赖以生存的水源有两个地方:向北方向——离村五华里的康街村有一眼水井,去那里挑一担水来回要走10华里;向东方向——有个称万泉湖的地方,如去那里取水来回有近40华里的路程。到旱年,北边水源枯竭,只得向东到万泉湖取水。

    用牲口驮着两个大木桶,早晨不明出发,回到家里已是吃午饭的时候了;若遇到天阴下雨,甚至要耽误一整天的功夫。

    张买江弟妹多,排行老大,十一二岁就要往家里挑水,使用的是两只木桶,半担水也有几十斤重。肩膀压肿了,半路上歇几次,咬着牙也要把水挑回来。常年不洗脸,涮锅水舍不得倒掉存起来洗手。缺水的苦难,深深地刻印在他幼小的心灵里。

■ 1966年4月17日,张买江满心欢喜地把红旗渠流进村里池塘的水挑回家

■ 张买江(右一)和林县老县委书记杨贵(中)及省市领导合影

    村里的姑娘嫁人,选择的都是取水近的村庄,为的是用水方便。有好几家姑娘出嫁到万泉湖附近的村庄,一是可以摆脱用水难,二是旱年逃水荒娘家人可来自己家里住一段时间。

    1960年的一天,张买江的母亲赵翠英赶着毛驴到万泉湖驮水,由于湖岸泥泞立脚不稳跌入湖水,要不是抢救及时就淹死在湖里了。

    干旱缺水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1960年,县委书记杨贵代表林县县委向全县人民发出 “引漳(河)入林(县)”的号召,抓住了林县社会主义山区建设的牛鼻子,喊出了60万林县人民的心声。

    千千万万当代愚公上阵,要向穷山恶水开战!

    张买江的父亲张运仁和母亲赵翠英在本村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县委号召,发出宏誓大愿:不把漳河水引入林县决不罢休!

    1960年2月,“引漳入林”即红旗渠工程正式动工建设,张运仁是全县第一批进入工地的民工。此前,林县南部的淅河渠建设工程开工,妻子赵翠英就加入了修建淅河渠的民工队伍。夫妻一道站在林县水利建设事业的最前列。

    张运仁在红旗渠总干渠工地担任南山村施工排长,干石匠和铁匠都是一把好手,抡锤打钎,生炉捻钻样样活儿干得漂亮。

    1960年5月13日晚收工放炮,有一炮迟迟未响,这时有的民工离开隐蔽处准备收工,张运仁急忙跑出安全洞,招呼让大家躲炮。工友刚刚疏散开,炮响了,一块飞石却击中了他的头部,他不幸当场牺牲!

    张运仁1960年2月12日到工地,5月13日牺牲,前后仅3个月就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年仅38岁。

■ 红旗渠特等劳模任羊城、李政云、张买江(左二)、郭秋芸同林县老县委书记杨贵合影

    噩耗传来,张买江的母亲悲痛欲绝,但她是一个坚强的劳动妇女,忘不了丈夫奔赴引漳入林工地时自己说给大夫的一段话:“咱村没有一眼活水井,天天去康街担水,一趟要跑十几里,不知受了多少罪!遇着旱年,眼睁睁瞧着庄稼旱死,又叫咱流过多少泪!如今党给咱起了修渠的意,要治好咱那缺水的病。你这回上山西,可要把漳河水带回来!”丈夫牺牲了,漳河水还没有带回来,当初的宏誓大愿紧揪着这个淳朴的劳动妇女的心。

    赵翠英安葬了丈夫,擦干眼泪,对买江说:“孩子,你爹修渠没有修到底,你去给我把水带回来!”她把自己12岁的儿子送到修渠工地,告诉工地负责人:你们不让孩子留在工地干,我也不走了,俺娘儿俩留在工地一起干活。

    从此,张买江成了红旗渠工地年龄最小的建设者。他人小志气大,听娘的话,决心实现父亲的遗志。

■ 县委发给张买江的奖状

■ 张买江(右二)等特等劳模与林州市委书记毛万春在一起

    在工地,别人看他还是个孩子,照顾他做些轻活,但他偏要捡重活儿干,干起活儿来像个小老虎。开始时帮大人背钢钎,把用秃的铁钻收集起来到铁匠炉上磨尖钻头,再背到工地让大家使用。每天要走七八十华里,在各工地之间穿梭奔波。母亲给他做的布鞋不到一个月就穿破了,脚底磨出了血泡。没有鞋就把废旧的汽车轮胎制成鞋穿在脚上,时间长了脚板磨出了又厚又硬的茧子。直到现在脚板上的老茧每隔几天要用剪刀或刮须刀割一次,不然就疼得走不成路。后来他在工地看护炸药,还管开山爆破。他学会了石匠、铁匠、木匠技术,成了民工中的技术骨干。红旗渠修建了10年,张买江在红旗渠工地整整干了9年。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从工人到知识分子——张忠仁
·下一篇:《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智勇双全活捉美军飞行员——张东平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毛主席永远活在藏族人民的心里——吴泽刚(赤尔登)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一片丹心献给党——李秋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建东方毛泽东网的红色收藏家——刘廷汉
·陶铸女儿:只有打掉特权才能彻底打掉腐败温床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再唱东方红 东方大地春——姜银林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热心收藏毛主席照片三十五年——梁国忠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中国收藏毛主席著作第一人——张迪杰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为了一个神圣的红色文化梦想——李岳辉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唤起对红色时代的追忆——陈志全
·《红色中国系列图书·红色人物》:二十年的伟人情结——崔启运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