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毅和同志们还经常将写好的稿,念给报社的警卫班战士或驻地的农民听,征求他们的意见。他总是争取一切机会接近和深入工农群众。为了参加盐阜区的生产大会和民兵代表大会,他和同志们甚至把编报工作带到会场上去做。 抗战胜利后,报社迁进城里。他还热情地出门去淮安县季桥区大湾村生活了一个时期,了解土改情况,和农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勤奋努力,他被选为报社的模范工作者。1946 年,担任了《盐阜大众报》的副主编。
■ 1946年钱毅在淮阴
解放战争爆发后,钱毅积极配合地方同志组织成千名民工上了前线。不久,因敌深入,报纸暂停。作为新华社盐阜分社暨《盐阜日报》社特派记者,钱毅主动要求奔赴斗争最艰苦的淮安边区。 他在给报社同志和家人的信中激情地写道:“到这个地方,我很满意,因为斗争最尖锐。”“这里材料多极了……脑子像要溢出来似的。”在前线,他对新闻工作准确反映现实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的体会,他发现有些报导“往往与原来讹差很多”,“个别区委所谈的,有的与实况都有出入,真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947 年3 月1 日拂晓,敌人包围了他所在的民兵联防队驻地。突围中,他不幸被俘。敌人逼迫他“自新”,他厉声地说:“宁可枪毙,决不自新!”次日,在石塘镇外英勇就义,年仅23 岁。 黄克诚为他题词: 威武不能屈,临难不苟免,是真正的人民英雄。 黄克诚敬题 一九四九年十月 钱毅短暂的一生,编辑有《庄稼话》、《大众诗歌》,著作有《怎样写》。他的6 首《墙头诗》被收入萧三主编的《革命烈士诗抄续编》(1982年,中国青年出版社),11 首诗被收入《苏北盐阜抗日根据地诗文选集》(1984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 特写《坚持在淮宝》收入《江海潮》(1989 年,中国新闻出版社)。其作品风格通俗、简练、生动,为群众喜闻乐见。
■ 1939年钱毅剧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