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民,1930年9月30日出生,浙江东阳人。1949年4月,在浙江省立锦堂师范学校普通科肄学参加浙东游击队,11月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1军文化干部训练班。1950年6月分配到63师警卫二连任文化教员。1951年5月以后,一直在团、师、军机关任秘书,干事,正副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军政治部秘书处长等职。1978年调解放军军事学院(现国防大学)党史政工教研室任教员。1982年转业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从事党史教学的研究。1991年2月离休。
不凡的历程
张亦民在学术团体先后任过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二、三届(1983—1990)理事,中国毛泽东军事思想学会一、二届(1987—1995)理事,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二、三届(1997—2005)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会员等。曾任浙江新四军研究会会刊《东南烽火》副主编、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刊《铁军》杂志特约撰稿人、杭州市新四军研究会《之江风雷》特约作者、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统一论坛》特约撰稿人等。参与编写过《中共党史专题讲义》、《中共浙江党史大事记》、《统战理论基础教程新编》等教材,主编过《中华崛起之战——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纪念文集》(其中本人撰写约10万字)、《浙江与中国共产党》(图片集,珍藏本)、《拂晓寻踪》第三集(上下册),出版过《张亦民文选》(自编自印)、《铁军——新四军若干历史问题研究》等。
老一辈中共党史专家、中共党校终身教授马齐彬为其史文选撰写的《序言》中称之为“半路出家,自学成才,难能可贵的大器晚成者”。其传略被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编入《中国奇才怪才鬼才录》(当代卷)等多种名录。
■ 张亦民著《铁军》
主要代表作品
一、《抗日战争胜利前后我党战略方针的转变》(见中国社会科学院1983年12期《未定稿》;中央党校《党史研究》1984年第1期第1篇)。这是论述从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战略转变的第一篇论文,是一个崭新论题。开始,几家刊物没敢采用,中国社科院先以《未定稿》方式在内部发行,引起史学界普遍关注。《党史研究》公开出版后,进一步引起广泛注意。1986年,浙江省社联主办的《探索》杂志对该文评述指出:“这是党史领域中的新课题,文章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对我党战略方针的转变做了切合实际的分析,论证清晰、明确、有力,有相当学术水平,发表后在全国影响很大。”
二、《毛泽东“反修防修”思想的由来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见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党史研究》1986年第一、二期合刊)。作者认为“否定文化大革命”不该否定“反修防修”的文革动机与出发点,于是沿着毛泽东思想轨迹进行探索,表明他发动“文革”绝非心血来潮、一时冲动之举。尽管马克思主义者讲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但两者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文章指出了“文革”出发点的合理性与实践中的错误。文章在中博刊物发表后,全国各地的许多内部刊物做了转载,反响强烈。
三、《毛泽东晚年的战略思考及其错误的探讨》,刊在《真理的追求》1996年11期,后选编在《真理的追求·十年选萃》。该文实为《毛泽东“反修防修”思想的由来与“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的续编,前文从“反修防修”思想形成到“文革”发动为止,后文是10年“文革”的分析,坚持其正确的,否定其错误的,用两分法总结经验教训。文章发表后,同前一篇一样,受到广泛关注。
■ 张亦民主编《中华崛起之战》
四、《评“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见1992年第2期《统一论坛》)。“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是1981年台湾当局蒋经国用以回应大陆1979年元旦提出的“和平统一中国”政策的答复,一直没有人置评。此文是大陆杂志上空前的一篇评论文章,与1993年第一期上发表的《国家的统一就是政权的统一——评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涵义的阐释》的文章形成姊妹篇,是对“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政策的阐发,受到专业领域里的关注。两篇均被收在缪群编撰的《为祖国统一大业呐喊》一书中。再有一篇是《“求同存异”与“一国两制”的哲学思考》【见1991年第三期《统一论坛》,《人民日报》(海外版)9月9日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