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天根,1941年2月出生于浙江省余杭县(现杭州市余杭区)运河边上的一户失地农民的贫苦家庭。195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6年,他出席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被任命为博陆公社党委书记,同时兼任长征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作为长征大队代表出席全国科学大会,荣获国务院奖状,挂名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1978年当选为中共浙江省委候补委员,次年调任余杭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科技战线,任期内1983年进入浙江农业大学进修一年。1984年调任杭州市西湖区委常委、副区长,1998年改任西湖区政协委常务副主席直至2002年8月退休至今。
季天根自幼靠不识字的父母挑货郎担、收旧卖旧、家庭手工活等打杂度日。新中国建立后,在本地实行土改分得了田地,一家人开始了新的生活,学龄期的季天根也获得了上学的机会。季天根高小毕业后,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和工作需要而停学,参加农业劳动,先后担任了生产小队和生产大队的会计。天根幼年,家中住过土改工作队队长、农业合作化下乡干部。母亲是土改积极分子、不脱产的区妇女干部、扫盲运动中的识字模范。这些使他从小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1959年他入党并参军。
季天根1963年从部队复员回乡,即任余杭县博陆公社长征大队党支部委员、专职会计。1964年担任支部书记后,带领一班人,引领全体社员以科学种田创粮食高产;以开办政治夜校、建立业余文艺宣传队丰富社员精神生活;以发展村办企业增加集体与个人经济收入,成为全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面红旗。其个人也被公认为又红又专的好干部、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他的事迹,主要在1964年至1984年这20年,重点表现在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带头建设新农村。
又红又专的基层好干部
余杭县博陆公社长征大队,曾是全省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也是省科技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每当人们谈论他时,无不称赞:“我们大队的书记季天根是一个又红又专的好干部。”
■ 浙江省委原书记薛驹赠字鼓励季天根
在一个时期,长征大队早稻稳产高产,而春粮和晚稻存在着 “低”产“险”产。怎样使低而险变成高而稳,实现三季高产呢?有一年他去江苏龙桥大队参观,看到这个大队春粮长势很好,产量比本大队高出一二倍。回来后,他用龙桥大队的经验,对照本大队分析,找到了春粮低产的原因,在农科队亲自搞试验,把条播改散播,变浅沟为深沟,降低地下水位,闯出了春粮高产的路子。长征大队是粮麻地区,络麻是在条播麦地里套种的,散播麦不好套种络麻。季天根带着这个问题找老农座谈,有些社员说散播麦不好套种麻,油菜是条播的,是不是可以在油菜田里套络麻呢?季天根听了老农的话很受启发,就在农科队搞了油菜套络麻试验,结果油菜长得好,络麻也高产。从此,在全大队得到推广。
要实现三季高产,还必须在晚稻试验上下功夫,季天根花了很大心血,不断摸索晚稻增产规律。有一年长征大队晚稻长势特好,但后期突然发病秕谷增加,造成了减产。季天根分析原因,发现毛病出在晚稻底肥不足,后期施化肥过多。他吸取了这个教训,总结出晚稻施肥规律:“底肥要足,追肥要速,穗肥要巧。”从那年起早稻播种后,他带领干部群众为晚稻大积土杂肥,同时又狠抓季节,播足基本苗,做到匀株密植,使晚稻实现八百斤的稳产高产。
■ 新闻报道
■ 获奖证书
艰苦奋斗学大寨,战天斗地夺高产
长征大队原来是全公社有名的后进队,粮食亩产全年不到一千斤。全大队七百三十二亩农田,被高土墩、横埂分割成九百多块,土质瘠薄。季天根多次征求老农意见:这里生产上不去,难就难在“土”宇上,苦就苦在“水”字上。要加快长征农业发展步伐,要贯彻农业八字宪法,首先要改造自然条件,改造这些分割得支离破碎的“乌龟田”、“箱子田”。季天根首先在自己所在的生产队发动社员苦战半个月,挑平一个土墩,平整了二亩二分田,改善了灌水条件,并且加上回过客土,当年这二亩二分田,粮食一季达到一千六百多斤。当年在全大队发动平整土地,连续几年,投工二十一万工,搬掉九百多条横埂,三十二万方土,把七百多亩 “乌龟田”、“箱子田”改造成稳产高产田。同时全大队改造和新建机埠,铺设地下渠道,改善了全大队的灌溉条件,达到了“大田连成方,排灌分渠流水畅”的高标准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