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干群,1934年12月6日出生,江西信丰县人。15岁参加革命,经受过粤北剿匪、抗美援朝、边防自卫反击战火的洗礼,感受了革命老区扶贫助学的热潮,开启了振兴中华爱国报国的“长征”。在离休后的20年中,他义务从事大量的社会公益事业——老区工程、希望工程、爱国工程。他离而不休,甘于奉献。社会给予了他这样的评价:他做着我们希望有人做的事;做了许多人做不成的事;做了虽然也有人做,但没有做得那么多、那么好的事。
在硝烟战火中成长
陈干群出生于赣南革命老区一个清贫教师家庭,他10岁那年,一生追求“教育救国”的父亲惨死在侵华日寇的铁蹄下。苦难的少年经历,对他艰苦奋斗品格的养成,具有重大影响。
1949年8月16日,正当陈干群和舅舅(陈毅的前妻、萧菊英烈士的父亲)两家人沉浸在信丰县胜利解放的喜悦之中时,赣西南军管会派人来转达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上海市市长陈毅的问候。8月21日,还是15岁高中一年级学生的他,迫不及待地请求县里为他开具了参加革命工作的介绍信后,只身徒步来到赣州市,因年龄不够、身体瘦小,经一番努力后才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他被分配到正在粤北剿匪,曾涌现过董存瑞等著名战斗英雄的48军143师当宣传员。
朝鲜战争爆发不久,陈干群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角声中,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冲锋。部队奉命北上,改装为当时从苏联购买来的“喀秋莎”火箭炮兵部队。他在紧张的战备突击训练中,由于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和刻苦钻研精神,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很快成了当时部队的技术骨干和军事小教员。他所在的火箭炮兵团入朝后,他被破例按团司令部的侦察与作战参谋使用。战斗中,他担负了勘察车炮摩托化机动路线、测定发射阵地、开设前进观测所、完成基本指挥所的射击指挥作业和步炮协同指挥所的联络等任务。这些都是指挥保障火箭炮兵部队发挥更大威力、创造更多奇袭战机的重要战斗任务。在艰险的战场上,他经常受到嘉奖和被评为司令部的标兵,也曾立过三等战功。抗美援朝后期,陈干群被选调到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担任侦察参谋。
1958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八周年的日子,陈干群有幸作为志愿军总部官兵的一名代表,在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和政治委员王平上将率领下,从朝鲜桧仓志愿军总部出发,乘坐最后一列撤军列车赴平壤与金日成等朝鲜党政军领导人告 别后回国。
陈干群回国后,担任过军委炮兵司令部侦察参谋(大尉军衔)、科长、情报研究室主任、总参炮兵部调研员(大校军衔)等职,曾参加过祖国边防作战与战备任务。他努力完成组织分配的任务,交出了一份革命战士的合格答卷。
纵横老区献真情
改革开放后国务院启动了扶贫攻坚计划,在老一辈革命家大力支持下,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于1990年7月成立,向社会各界发出了支援革命老区的号召。红色沃土上,又留下他的冲锋足迹。
1991年3月,陈干群从总参炮兵部调研员的岗位办完离休手续,毅然选择了义务从事老区扶贫助学的公益事业。经当年曾跟随陈毅在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丕显推荐,他加入了由原中顾委常委伍修权、陆定一和中国科协党组书记裴丽生(1927年入党,清华大学毕业)等老前辈发起和组织领导的,以老将军、老干部、老专家为主体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担任常务理事兼联络部主任。
陈干群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老区著书立传。他策划编撰一部全面、系统、权威介绍革命老区历史与现状的专著的方案,得到众多革命前辈的支持。德高望重的裴丽生老会长担任了专著编委会主任,胥光义、冯征、姚峻老将军担任了编委会副主任,冯征还兼任执行主编和编辑部主任。
陈干群作为本专著负责策划的执行副主编和编辑部常务副主任,除参与编撰外,义不容辞地担负起了浩繁的组织、联络、收集资料、向社会筹资和组织出版等工作。还先后联络了全国百余名老区和党史工作者不同程度参与。历时6个春秋,这部共计200万字、300余幅地图与照片,涉及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89个有老区的县市的大型专著终于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夕正式出版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批,首先赠送给了出席十五大的全体代表。1998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该专著的一次捐赠宣讲大会上,92岁高龄的裴丽生老会长特派女儿给陈干群送来题词:“特别能战斗”、“余热增辉”。
■ 1953年春,陈干群在朝鲜战场
■ 2000年,陈干群(中)在合肥市向安徽老区捐赠《中国革命老区》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