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轻的省委书记
1953年1月,中央任命陶鲁笳为山西省委书记。他时年35岁,当时是全国最年轻的省委书记。1953年7月,根据中央决定,改称省委第一书记。到1965年8月奉命调离山西进入北京,任期达到12年零8个月。

担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时与陈永贵(右)在一起
陶鲁笳在《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一书中写道:“从1953年1月到1965年8月,我在担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期间,有幸直接接触毛主席不下四十次,参加毛主席主持的小型会议就有二十多次,同桌进餐也有八九次。”陶鲁笳对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该书的《自序》中满怀深情地写道:“毛泽东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所创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功勋,是谁也抹煞不掉的。毛泽东作为一位历史伟人,他属于中国、属于世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类的精神财富,他在生前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在他身后,依然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在《毛主席教我们当省委书记》一书中,陶鲁笳还记述了山西省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毛主席支持山西人民试办农业合作社;毛主席关于“引黄(黄河)入晋”的雄图大略;毛主席与农业学大寨等等。
发现大寨先进典型
新中国成立以前,大寨是太行山区的一个穷山村。全村75户有800亩耕地,其中80%为四户地主、富农所占有,贫下中农占全村户数的78%,只占有20%的耕地。那时全村好年景的平均亩产也只有140斤左右。
新中国成立后,这里的土改搞得很彻底,群众发动得很充分,党的基础也比较好。1952年冬天办起了初级合作社。当时陈永贵担任社长,贾进才担任党支部书记。1953年贾进才推荐陈永贵担任支部书记,自己任副书记。从此,这个村的党支部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都很出色。1953年秋天,他们遵循群众路线,制定了十年造地规划。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提前实现了规划,粮食亩产由1952年的237斤逐步跃进到1962年的774斤。
中共晋中地委发现了这个典型,于1959年12月在大寨开了现场会,推广大寨党支部的先进经验。又于1962年号召全地区推广大寨干部参加生产和领导生产相结合、革命干劲与科学态度相结合,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中心,运用农业“八字宪法”(水、土、种、肥、密、保、工、管),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时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发现大寨这个农业先进典型之后,山西省委于1960年2月批转了晋中地委的报告,发出“学习模范支部书记陈永贵”的号召。
陶鲁笳牢记毛主席关于要学会运用党报指导工作的教导,指示《山西日报》撰写、发表了《陈永贵——党支部书记的好榜样》的社论。之后,省委又于1963年3月请陈永贵在全省劳模会上介绍大寨经验,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 响。同年11月9日,省委向全省农村、城市的各级党组织发出向大寨学习的通知。
1964年1月,国务院邀请陈永贵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1万多人介绍了大寨经验。陈永贵生动而又富有哲理的讲话,不断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把他的讲话现场实况转播后,收到了全国四面八方寄来的表示钦佩和学习的许多信件。
同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大寨大队在贫瘠的山梁上艰苦奋斗、发展生产的报道,同时发表题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的社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