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鲁笳,1917年生,原名陶国葆,江苏溧阳人。早年就读于溧阳私立同济中学等,后入南京中央大学旁听。1936年夏在河北石家庄参加革命工作,曾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石家庄总队总队长。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任中共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晋冀豫区委员会组织部干事、组织科科长。1941年起任中共太行第二地委组织部部长、地委副书记兼军分区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太行区委员会组织部部长、副书记、书记兼太行军区政委。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1973年7月起,任国防科委主任、政委。同年8月当选为中共第十届中央委员。1985年4月任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顾问。1988年4月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2011年5月23日在北京逝世。
第一次见到毛主席
1948年冬天,陶鲁笳担任太行区党委书记。
1949年4月,和平解放已经两个多月的北平,春寒料峭,人民群众仍沉浸在欢庆胜利的巨大喜悦之中。此时此地,当上太行区委书记不久的陶鲁笳,正在参加中共中央华北局会议,听取传达和学习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文件。会议期间,华北局第一书记薄一波向陶鲁笳、冷楚、周壁三人透露了毛主席同意接见他们三人的消息,并告诉了接见的日期。想见毛主席,是三人向薄一波表达过的共同心愿,得知毛主席同意接见的消息,三个人都欣喜若狂。
4月15日,三人带着薄一波写的介绍信,驱车前往毛主席当时的住地——北平香山的“双清别墅”。
那天晴空万里,万物复苏。陶鲁笳等三人满怀激情,向着香山那峻拔巍峨的山峰奔去。来到双清别墅,他们在客厅里稍候。不一会儿,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面带笑容走进了客厅。三个人急忙站起来,迎上前去同毛主席、总司令热情握手。
陶鲁笳是第一次同毛主席见面握手。在握手的瞬间,毛主席那高大魁伟的身躯、雄姿英发的面容和睿智潇洒的神态,就深深地刻印在他的脑海里。他心中想道:在过去的十多年战斗岁月里,只能在文件、文章中领略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大略。而眼前正当国共两党在北平进行和平谈判、人民解放军准备一旦谈判破裂即渡江作战的重要时刻,我们能如愿以偿面见毛主席,亲自聆听伟大领袖的教导,领略一代伟人的风采,这实在是莫大的幸运。
想到这里,陶鲁笳不由得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1958年9月27日,陶鲁笳陪同陈毅(中)在山西榆次纺织机械厂慰问职工。陈毅左侧为陶鲁笳
毛主席同人初次见面总是先询问姓名、籍贯、年龄、学历、职务等情况,这种拉家常式的谈话,可以使人感到宽松、亲切。今天接见也是如此。一见面,毛主席就笑呵呵地问了他们三个人的基本情况,接着询问了太行区农民生产、生活的情况。朱总司令还询问了手工业恢复发展的情况。陶鲁笳与冷楚、周壁三人分别作了简要汇报。毛主席兴致勃勃地畅谈了“四面八方”的经济政策:我们的经济政策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四面八方”。什么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劳资、城乡、内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两方,所以合起来就是“四面八方”。这里说的内外,不仅包括中国与外国,在目前,解放区与上海也应包括在内。我们的经济政策就是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在返回的路上,三人热烈地议论着,都感到听了毛主席的谈话,思想上顿开茅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