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西雅,1923年出生,浙江嘉兴人。解放前在上海当店员,17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工人身份做掩护从事地下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店员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总工会书记处候补书记。曾代表中国工会参加在国际工运中的反修斗争。离休后发表大量时评文章,为工人阶级命运鼓与呼。著有《韩西雅诗词选集》等书。
韩西雅,1923年生,浙江嘉兴人。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只上到初一便辍学了。辍学后到上海当店员。17岁便在职工运动中入了党,从此,小小年纪的韩西雅便意识到自己是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光荣战士,树立了为无产阶级奋斗终身的理想。
“我这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谈起自己的人生经历,韩西雅老人总是这样简单明了。这不全是自谦之词。的确,韩老一辈子都在做工人工作——解放前在上海做店员工人,1940年入党,作为地下党员做工人工作,解放后曾任中国店员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后来又调到中华全国总工会,任全总办公厅主任、书记处候补书记、宣教部长,直到离休。离休后,本应休息,颐养天年,但是,老人却放心不下,仍要“自寻烦恼”,为工人阶级的事业操心。
初生牛犊忙工运
入党的第二年,韩西雅便发挥“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发动工人与资本家斗争:这一年,韩西雅了解到一个工厂职工的伙食很差,资方还不准青年工人在业余时间出厂。韩西雅按党的指示,鼓励他们团结起来,向资方要求改进。他把工人的斗争写了报道,发表在报纸上。资方怕事态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职工们的要求。初战告捷,韩西雅同群众团结得更好了,从中发展了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开辟了一个新的阵地。一个弱冠少年,毫无经验,但是有了党的领导,他觉得心明眼亮,劲头十足。自此以后,韩西雅开始一边当店员谋生,一边每天利用业余时间到党所领导的公开合法的群众团体中去宣传组织职工。
1953年11月18日,中国店员工会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上海市分团副团长韩西雅(中)率慰问团在英雄阵地上甘岭上
1943年,上海酱业的店员,月薪只有几斗米的钱,连果腹也不够。店员们奋起斗争,向资方同业公会要求把每个人的月工资提高到最少一石米。资方被迫同意,积极带头斗争的店员代表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他们趁机改选工会,把带头的店员代表选成了工会的主要成员,居然在日寇的白色恐怖下,把工会的领导权夺了过来。为了加强酱业中党的力量,党组织把韩西雅派了进去,以工会“招考”的名义,把他“录取”进去当一名工会“书记员”。他主要负责编辑出版一份职工月报,同时进行发动群众工作。韩西雅,一个小学生,从来没有编过报纸,用他自己的说法是“赶着鸭子上架”,边工作边学习,居然也干了起来。从此以后,直至全国解放,韩西雅一直都参与了酱业工会的党群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