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的是,又是2个多月的时间。1929年12月28日,大雪纷飞,篝火熊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史称古田会议)在古田曙光小学(即廖氏宗祠)胜利召开。会议选举了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毛泽东以高票重新当选前委书记,通过了由毛泽东亲笔起草的《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人性的光芒和智慧的力量,在古田,不,也许应该说首先从临江楼上开始闪耀和彰现,从而奠定了中国革命最终胜利的坚强基石。
临江楼有幸,因了伟人的垂爱而名扬千古,也因为以“采桑子•重阳”为源头,使诗家文人在此神思飞扬留下佳作名篇。
1971年初秋,响应“上山下乡”号召,到上杭山村插队的厦门女知青舒婷(后被称为中国的“朦胧诗女皇”)在临江楼前的大榕树下流连忘返,思绪万千。面对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她情不自禁,脱口而出一首《寄杭城》:“江水一定还是那么湛蓝湛蓝,/杭城的倒影在涟漪中摇荡。/那江边默默的小亭子哟,/可还记得我们的心愿和向往。/榕树下,大桥旁,/是谁还坐在那个老地方。/他的心是否同渔火一起。/漂泊在茫茫的江天上。”在那空喊“阶级斗争为纲、纲举目张”、“政治挂帅”等革命口号和忠于崇拜“最高指示”的年代,这样的诗歌简直就是石破天惊、超然脱俗。
1976年10月,毛泽东逝世后不久。著名作家何为来到上杭临江楼。正值粉碎“四人帮”、结束十年浩劫的历史转折时刻。他睹物思情,神思飞越,写下了再现人民领袖与上杭红土地别样情怀的抒情散文《临江楼记》,发表在当月的《人民日报》上,一时洛阳纸贵,名满天下,临江楼几乎被踏破门槛。之后,此文还被选入了中学教材,与其旧作《第二次考试》,为其带来一生中最高的荣誉。
临江楼,因此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
而“朱毛”临江楼握手所折射的一代伟人的无私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动人故事,一直传为美谈,流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