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刘少奇为首的福建省委领导下,汀西县委成立后,立即动员广大劳苦大众进行坚壁清野,收藏粮食,支援红军。县委组建了一支“河流游击队”,昼夜活跃在汀江河、濯田河上,主要任务是把汀南一带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抢运到濯田,再肩挑到四都,仅2个多月的时间,就储囤粮食20多万斤,使四都山区成为红军坚持游击战争的大本营。
迟滞敌军,掩护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进入后期,蒋介石电令国民党东路军务于9 月份到达汀州城,同预定到达石城、古龙岗和兴国三线的北路军会合。于是蒋鼎文将东路军司令部由漳州驻龙岩,亲至朋口前线,加紧部署对汀州的进攻。
刘少奇领导的福建省委奉中革军委关于“汀州十月份不能丢”的命令,顾全大局,力抗强敌。对广大红军战士和人民武装进行周密的动员部署:福建军区十九、二十团设置于汀南一线;汀东游击队坚守馆前、童坊一带;兆征县游击司令部抽调精干人员,组成“抗敌大队”,设防公路沿线,各县区的模范少先队和模范营全部上阵,在敌人进攻的沿线修筑工事,挖战壕、埋地雷、打竹钉、设置障碍物;继续发动群众坚壁清野。所以,国民党的兵力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占优势,但没有群众的支持,只能五里一堡、一天几里向苏区推进。福建省委调动地方武装配合红军分别在松毛岭、钟屋村、南山坝、河田等地开展了规模较大的阻击战、游击战,消灭了一部份国民党有生力量,推迟了国民党军队占领汀州的计划(11月1日,国民党军队才占领汀州),为红军长征的准备工作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10月初,刘少奇结束了担任福建省委书记3个月的紧张日子,奉命随主力红军转移,开始长征。
在中央错误路线的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红军损失惨重,被迫进行长征。但由于反“围剿”后期,福建省委在刘少奇的领导,突击扩大红军,弥补兵力损失,筹集物资,拖延敌军,赢得准备时间,并为转入坚持游击战争打下基础,减少了红军的损失。刘少奇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