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泉望云草室
新泉张氏家庙——连南区革命委员会旧址
“新泉三件宝,溪鱼豆腐温泉澡”,拥有“美食之乡”称誉的福建省连城县新泉乡,这句顺口溜可谓闻名遐迩。其实,新泉的“宝”远不止这些,它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在这里进行著名的“新泉整训”,毛泽东在这里起草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新泉,它更是人们趋之追寻的一块红土圣地。
新泉,这不仅是个美丽的名字,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宽阔而清澈的连南河环绕小镇,古色古香的青砖黑瓦的古屋和古街,四周青翠的山岭绵延起伏,使小镇极富江南水乡的浓郁韵味。
我们在博物馆老张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望云草室。这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小巧古平房,低矮的石门楼横额刻“望云草室”四字,两旁石刻竖联是:“座中香气循花出,天外泥书遗鹤来。”很显然,这极富诗意和书香韵味的联句决非平凡之笔,一问,果然这里曾是一所书院,该联出自清代地方名儒邱振芳之笔。
望云草室结构简洁,只有前厅、后厅、天井各一及四间小厢房,还有一个窄小的后院,占地面积仅约80平方米,然而,它却两度成为毛泽东、朱德、陈毅的住所。1929年6月10日,毛泽东率领红四军进驻新泉,同朱德、陈毅就住此屋办公,成立了连城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同年12月初,红四军再度进驻新泉,开展军事和政治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新泉整训。毛泽东、朱德、陈毅仍住望云草室,毛泽东住后左厢房,朱德住后右厢房,陈毅住前左厢房。至今,房内仍保存有他们用过的一些遗物,如床、桌、椅等。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深入群众中调查,在望云草室起草了红四军“九大”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草案》。
在望云草室左侧隔壁,有一座飞檐斗拱的小祠堂,叫张家祠。该祠为歇山顶四合平房,砖木结构,牌楼呈堆斗翘角式建筑,祠内雕梁画栋,工艺精美;门外有雨坪,并有女墙环绕。整座祠堂呈中轴对称式结构,中为上、下厅和天井,左右厢房和回廊。门口悬挂着“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的牌子。据老张介绍,1929年红四军在新泉期间,毛泽东了解到新泉妇女还没有从封建“四权”(政权、族权、神权、夫权)束缚中解放出来,便指示地方干部张瑞明,张育文等人创办一所工农妇女夜校,组织妇女学校学政治、军事和文化,学员从最初的16人发展到后来100多人,这就是夜校的旧址。这所夜校虽然举办时间不长,但为新泉妇女送来了最初的文化教育,尤其为解放新泉妇女思想打开了一条通道,为革命建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离开张家祠,我们随老张在曲折而悠长的村间古巷中穿行,在一处街角,我们看到一口古井,井的四周由砖石和沙土砌成的矮围墙围成。老张指着古井的围墙说:“这就叫‘红井栏’,是毛主席当年指示红军战士砌成的。”并向我们讲述这井栏的来历。原来,1929年12月上旬的一天傍晚,一位农民老汉不小心跌落无栏的井中,被一位红军战士救了上来。毛泽东知道这件事后,来到这井边察看,然后指示红军战士挑来砖石和沙子、石灰、黄土等,在井的四周砌了一圈井栏,当地群众为了纪念这件事,将这井栏称为“红井栏”。
在新泉的岗头村,有一棵全县最大的千年古榕树,此树胸径4米,最长的树枝30多米,树荫整整覆盖一亩多地,树下是宽阔的连南河,河水清澈,波光粼粼,河岸边的水泥台阶上排着一长溜红塑料桶,和穿着颜色各异的衣服的洗衣妇女,红桶、女子、绿树,倒映在清粼粼的河水中,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水乡景致。据说,1929年5月21日上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攻打龙岩城,途经新泉时,在此大榕树下召开群众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言,宣传革命道理,号召农民团结起来闹革命,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