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闽西》(闽博编写)>>正文
红军墙
2012-11-29 16:37:17
作者:黄镇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红军是到过我们的村子的,这除了从村里的老辈人那里有传言外,我老屋“余庆堂”的一面墙上还保留着的当年红军的宣传字迹便是佐证。

    老屋“余庆堂”很破旧了,四面外墙的另三面都已斑驳不堪,只有大门侧的一面墙却保存得相对完好,当年红军留下的宣传字迹就保留在这堵墙面上。墙是粉墙,粉墙上有一处红军宣传栏,该宣传栏长2米多,为拥军优属,宣传扩大红军队伍以及参加红军后的家属优待规定等内容。字是用毛笔书写的,竖式,行书字体,清秀,端庄,匀称,清晰,布局协调,外观优美。

    听说村子里原本多处有类似这样的字迹,红军撤离后,尾随而来的国民党军队、地方保安团为了消除红军在当地的影响,对村子内所有红军在墙上写的标语口号和宣传栏进行过涂抹或破坏。族人为了保护这红军的遗迹,拿柴草遮掩,拿物件挡遮,致使这宣传栏逃过一劫又一劫,安然无恙、留存今天。七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过去,“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老屋里多处的墙体都已松动或颓塌,多处的粉墙都已斑驳或脱落,即便宣传栏所在的这面粉墙上,也见横七竖八、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划痕。有的是因堆放柴草划破的,有的是打钉挂物时用硬物刮坏的,毕竟岁月悠久了。但红军用毛笔书写在上头的字迹如嵌在上头,依然清晰、依然历历醒目。这处宣传栏,是小村当年红军活动的历史见证,也是村子里仅存的一处红军遗留下来的字迹。

    小时候,我就住在这屋子里,还有堂叔一家人。因屋子很旧了,我们早些年就已从老屋里搬了出来,堂叔的几个儿子即我的堂弟们也从老屋里搬了出来,现在只有堂叔一人还留住那里,独守老屋。堂叔虽没进过“孔子门”(学校)斗大字不识几箩筐,但他懂得,那上头的字是当年红军留下来的,是有历史意义的,因此他把这堵墙称作“红军墙”,把墙上的字称作“红军字”,当了镇宅之宝似的珍视得很,也看顾得不含糊。

    进出村子的路在没有改道之前,村人出村进村都得打从我们老屋前的晒谷坪里经过。晒谷坪前有一棵古桂树,古桂下有条长石凳和几个石墩,从村外上来的人经过老屋前,因爬坡爬得口渴气短了,多要一手抚摸着长石凳或石墩,并慢慢地把屁股移到上头,坐下来歇息一阵子,或讨一碗清水润润喉。坐歇在石条凳或石墩上歇脚喝水喘息的人,不管认字不认字,有意无意里都要面对了这堵墙以及墙上的字,知道这是一处红军留下的字迹,多半的人都会像面对一件古董似的,欣赏老半天。那一回,村里那位姓郑的教书先生第一次进村经过这儿,也坐在古桂树下的石条凳上歇息喝水,当他见到墙上留存的红军的宣传栏时,他的眼睛不禁一亮,视线拉直,并目不转睛地细细地端视了老半天,最后啧啧地摇着头称赞说:这字写得实在是好!

    站一边里的堂叔听到了先生的评价,高兴得差点手舞足蹈起来,插嘴附和说:是啊!是啊!当年红军队伍里头还真有人才。话说回来,而你这位先生也真有眼力,懂得欣赏。

    打从这以后,堂叔更是珍视了这堵“红军墙”,更是珍视了墙上的“红军字”,他还经常叫我们这些毛头小孩不要在上头乱刮乱划,也不要在墙面前堆柴草放杂物,更不要在墙面上头打钉挂物……总之一句话,要爱护这堵墙及墙上的字。

    少不更事的年纪里,在初学毛笔字的那会儿,玩劣的自己就曾拿着毛笔蘸了墨水在上头描摹过作践过。那一回让堂叔给发现了,堂叔把我臭骂了一顿,有如一件心爱物让我给毁坏了一般,他心疼得不得了,还赶紧拿了蘸着水的抹布来仔细擦拭。可毕竟涂上的是墨水,怎么擦也无法完全擦净,至今还残留着自己涂鸦过的迹痕。当然,瑕不掩瑜,宣传栏的字迹仍清晰可见,仍楚楚可人,仍透着灵秀之气。回想自己无知的所作和劣迹,好不汗颜,真是对庄严的亵渎了。

    墙上的字迹不但堂叔珍视,村里村外的人也都十分珍视。自解放以后,多少回政治运动多少回进村的工作队要来墙上涮标语,如一定要解放台湾,三反、五反运动,农业学大寨,割资本主义尾巴,提倡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以及一定要根治黄河一定要根治淮河等等等等,涮标语的人每一次来,堂叔都理直气壮地阻止说:行不得,上头有“红军字”。 涮标语的人一见到上头红军的宣传字迹,便作罢,便也自觉里转到别的地方去。

    如今的堂叔已上年纪了,已不大干得动地里的活了。很多的时候,他就搬一张凳子,一个人坐大门侧里,默默地守着这座老屋,同时,他也守望着他心目中的这堵“红军墙”。

    尽管宣传栏上的内容说的是昨天的事已经过时,但欣赏的人仍然是有的。偶尔有外乡人路过,来人的视线又正好对上了“红军墙”细细端视,堂叔的精神就来了,就屁股离开凳子站立起来,充当义务解说员,带着骄傲的口吻向来人解说一番。要是来人不急着走耐得性子,堂叔还拓展开他解说的内容,附带着一个真实的故事——毕竟同住过这屋,这个故事我不只听过三回五回了:

    老屋“余庆堂”里是出过一个人物的,这人物不知其真实大名只知其绰号,其绰号叫“大路婆”, “大路婆”不是女的而是男的——我至今也不能理解一个爷们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女性化的绰号。我也曾向许多人打问过这个事,因大多的族人都不识字,因此最终都没有人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我能确切知道的是,“大路婆”是我爷爷的三弟,按辈分我得叫他三爷。三爷识得字,写得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他曾在私塾里做过先生。红军从村子里经过,三爷就跟红军走了,换句话说三爷去当红军了。那时三爷才二十出头,还没结婚。可三爷走后,从此就再也没有回来,也少有他的音讯。听说红军长征出发时,从前线挂彩归来路过江西的一位乡人在江西就遇见过他,而且打过招呼寒暄了几句,便匆匆告别,因那时的三爷已是连长了,他正带领着队伍长征北上。可后来,后来就再也没有了三爷的消息。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郭金满访问记
·下一篇:中央苏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建立的重要意义及历史作用
·红色闽西的精神文化盛宴——龙岩首次举办全国“博物馆建设与管理”高级研修班侧记(组
·我馆召开《红色闽西 功载千秋》专题片脚本讨论会(图)
·郭滴人大义灭亲
·毛泽东在才溪的故事
·闽西革命历史博物馆《红色闽西》主题展走进曹溪镇——“四进”活动之进乡镇(组图)
·毛泽东与新泉整训理论研讨会在连城举行
·博士将军 世纪传奇——涂通今将军从军八十年暨百岁寿诞
·龙岩市举行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图)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陈列改版初具规模
·红色闽西新星歌舞艺术团庆祝建国64周年演出活动在我馆举行(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