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与三千多年前《易经》文化吻合,绝不是偶然的,更不是牵强附会,之所以暗合道妙,可能的原因有:
一、大道相通。因为《易经》是伏羲、文王、周公、孔子等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观人事总结的规律,这个规律符合大道。
孔子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既是毛泽东个人智慧与精神的绽放,也是千百万革命者无私无畏牺牲奋斗用血趟出来的道路,这条道路是合乎大道的,大道相通,故两者能相互印证。
二、生命的规律一致。中国革命事业是生命型事业,《易经》卦爻辞描绘的是生命成长的规律,其中包括周灭殷商建立周朝的事业经历,同样也是生命型事业,故能相通。
三、斗转星移,时过境迁,人亡事变,唯大道不灭、精神不死。
所谓“相通”,我们不能从抽象、微观、局部、精确与务实的思维考量,只能从类象、宏观、整体、模糊与务虚的思维上领悟。
这几种思维也恰恰是《易经》、毛泽东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化超越于世的精华所在。
毛泽东不是在革命之初,简单地读一读《易经》或者什么奇书,就能发明这种“暗合道妙”的,
他是在长期的真修实证、真参实悟中明心见性,妙悟大道,并在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思无邪”,才逐渐探索和呈现出这么一条大道的。
任何一个像他这样“思无邪”的事业人都可以走出类似的事业生命曲线,当然生命的大小会有所不同。
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事业,伴随着千百万个革命者的牺牲,他是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的生命型事业。
所以,毛泽东说: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对于《易经》的传承与发挥,不同于一般学者,他是整体地吸取了易的精神,经过自己的思想转化和融合,变成了自己智慧的一部分,于是就能信手拈来,大机大用。
毛泽东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式传承,大抵都表现在这里。他不用沉溺于《易经》繁琐生僻的文字细节,
也不必执着于理数象占的学术纷争,更不必迷信易经大师处处摇卦看相算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
他对《易经》最大的批判和继承,就是他不必引用《易经》的任何文字,却能自由地运用它的精神与智慧。
他的宗旨,正如陆象山所言,“先立乎其大”,学会利用《易经》“大”的方面。大就是“本”,但得本,何愁末。
今天,我们如何学习和传承《易经》?毛泽东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