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华大地上悄然涌动起两股热潮:一股是“国学热”,一股是“毛泽东热”。人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于“国学”或“毛泽东”,似乎是一股全民“热潮”。其实,这种说法不过是一种错觉。无论是“国学”,还是“毛泽东”,并没有真正热起来。如果一定要这么说,当前的所谓“热”不过是一场“虚热”或者是“预热”。何以言之?看看那些高谈阔论国学的人们,有几个在践行国学呢?看看那些言必称毛泽东的人,有几个在践行毛泽东之道呢?我们再环顾一下四周,从大街小巷到学术殿堂,从网络末梢到广播卫视,从平民百姓到大师大腕,我们的主流,我们的流行,我们所推崇的,又在哪里能闻到道地的“国学味”或者“毛泽东味”呢?如果真热,就一定有味。如果没味,那么这个“热”就值得怀疑。所谓“国学热”或者“毛泽东热”,不过是一些“爱好者”在圈子内的一种自我安慰罢了。真实的情况,不是“热”,而是“冷”;不是“实热”,而是“虚热”,顶多算是“预热”。中华民族要复兴,文化必须复兴;而文化的复兴,必须伴随着国学的复兴和毛泽东思想的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天的现象,无论好坏都是一种“征兆”,预示着真正热潮的行将降临。
当前“国学热”与“毛泽东热”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可能有真正的热潮;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必然起到负面作用,以至彻底熄灭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搞国学研究的人不懂毛泽东,回避毛泽东,妄评毛泽东,甚至大骂毛泽东;搞毛泽东研究的人不懂国学,回避国学,妄评国学,甚至大骂国学。这是大问题,是有点中国特色的大问题!纵览世界各国各民族,像咱们这样思想分裂的民族恐怕不多。把“国学”与“毛泽东”分割开来、对立起来,恐怕是二十一世纪天大的笑话。难怪王绍璠先生曾断言:“中国人要灭掉日本人很容易:只要继续闹笑话,总有一天会把日本人笑死。”
研究国学,能绕得开毛泽东吗?国学,顾名思义,一国之学。中国的国学,应该指中国原创的学问,准确地说,是指中国文化传统。这个传统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经上下五千年了。中华民族之所以绵延不绝,就是因为从上古时代到中古,以至近代、现代、当代,孕育了数不清的圣贤,这些圣贤创造了精神与文化,这些精神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和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与文明。从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老子、孔子、墨子、荀子、孟子、庄子、韩非子……马祖、百丈、临济……朱熹、王阳明……鲁迅……,这些创造历史文化的圣贤们,他们身上有什么是“一以贯之”的共性呢?“圣之时者”。圣贤与时代是紧密相连的,圣贤与时代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圣贤与时代的人民是紧密相连的。在他们身上,我们能感受到“参天地化育”、“惟精惟一”、“天下为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内圣外王”、“中和之道”、“明心见性”、“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知行合一”……,而所有这些美好情操,在毛泽东身上同样是一览无余。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堪称二十世纪的中国圣人。有些人诋毁毛泽东,说他借文革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根都给断了。这恰恰是对毛泽东的误解,也是对中国文化的误解。中国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历代圣贤共同肩负着几乎同样的使命:传承精华,扬弃糟粕。圣贤带领人民谱写着历史。一部中华民族文明史,就是一部中华圣贤的承担史。没有毛泽东大无畏的批判精神、造反精神与承担精神,中华民族就不可能从乾隆中叶以来的文化颓势中逆转起来,就不可能从2500年来自孔子创始被历代帝王所御用的儒家道统中解放出来,更不可能放下包袱敞开心扉去迎接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来救亡图存、复兴中华。毛泽东批判的不是中国文化精华,而是那些不符合时代的、僵化的、落后的中国文化糟粕,譬如官文化、小农意识、封建迷信等等。这个恰恰是今天搞国学的学者缺少的。我们应该以批判的精神继承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使之符合时代的需要、人民的需要。
研究毛泽东,能够不懂国学吗?多少年来,学术界的主流都先验地认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句话本身没有错,错的是把它僵化为真理,以至把马列主义作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由此造成一种误导,似乎只要研究好马列主义就自然懂得了毛泽东思想,甚至以为,只要学习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可以不用学了,试图以马列主义包含毛泽东思想。事实上,毛泽东思想的确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但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不是被包含的关系。让我们翻开历史回顾一下:毛泽东的第一个二十八年,博览群书,遍访明师,上下求索,其思想与行为基本上是受国学尤其是湖湘文化的熏陶形成。尽管毛泽东投入了七年时间研究西学,但主要的不是马克思主义。只是在二十八岁觉悟之后,他才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第二个二十八年,众所周知,毛泽东顶着巨大的来自共产国际的压力、来自马列主义大专家的压力,才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队伍,从死亡的绝路带到了生存发展之地。如其说是马列主义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如说是毛泽东借助马列主义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第三个二十八年,也就是解放后的毛泽东,一方面要借助苏联老大哥的帮助发展“一穷二白”的中国;一方面,又不得不顶着来自老大哥巨大的政治和军事压力。中苏关系破裂后,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不断地从“苏联模式”中走出来,取得了国防与经济建设的辉煌成绩。由此不难推论,毛泽东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三:其一,中国文化传统,也就是“国学”的滋养;其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其三,才是马列主义。毫无疑问,国学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最主要来源。毛泽东思想在在处处闪现的都是中国文化的智慧光芒。从毛泽东著作中,我们可以读出阴阳五行,读出易经的变与不变,读出中医的辨证施治,读出儒家的礼乐教化,读出道家的清静无为,读出佛家的慈悲喜舍。不懂马列著作,也可以读懂毛泽东思想;不懂国学,却不能真正读懂毛泽东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