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缓缓地翻开日历,八月一日,是建军节,在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暨八一建军94周年之际,我应邀与几个朋友一起有幸来到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诞生地——有“小苏维埃”“红色堡垒村”之称的东朱鹿村进行探访,重温红色经典、感念党史初心,回顾党的艰苦奋斗历程,追忆革命先烈精彩故事,以此纪念这个特别的日子!
在青州市高柳镇境内的阳河岸畔,有一村庄叫朱鹿村,现为两个行政村,河西岸叫西朱鹿村,河东岸的叫东朱鹿村。东朱鹿村是益北革命根据地的模范村。又誉为“小苏维埃”“红色堡垒村”“抗日英雄堡垒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革命老区基点村,是青州市较早开展革命工作和进行革命斗争的地方之一,是一个拥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地方,是青州党的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益北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旧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是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政治、军事、文化中心。20世纪初期,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东朱鹿村的志士仁人就在黑暗中奔走呼号,上下求索,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马列主义的曙光。从大革命时期,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朱鹿村人民英勇奋战,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早在大革命时期,东朱鹿村就燃起了革命之火,一批又一批的革命者先后来到该村开展地下革命活动,建立了益北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有“小苏维埃”之称。该村亦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参与地下革命活动,为青州及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是中共益都县委、中共益都中心县委、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委员会驻地。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二、十七、十三中队,益北大队,四边县青年中队和工农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地方武装——六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独立营,益寿临广四边县特务大队等抗日主力部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就有35名烈士壮烈殉国。同时,也为我党造就了一大批高、中级干部和地方领导骨干。该村的陈毅斋(陈伯强)曾任解放军后勤部参谋长,陈景三曾任福州军区参谋长,陈凤九曾任山东省纪委书记,王云祥曾任水产部海洋企业局局长,彭飞曾任总政群工部副部长、全军政治工作学科顾问。同时,这座有“红色堡垒村”之称的村庄,曾遭受过日本侵略者血与火的劫难,涌现出英雄于素梅等一批杰出女性。村内有中共东朱鹿村支部旧址、社会主义青年团东朱鹿村支部旧址、中共益北特支旧址、“兵工厂˙地道口”旧址、兵工厂旧址、被服厂旧址、印刷厂旧址、东朱鹿巷战旧址、东朱鹿村惨案遗址、益(都)寿(光)秘密交通线遗址、“爆破大王”故居、“益北青年团第一人”故居、“一门三英”旧址和中共益都县委旧址、中共益都中心县委旧址、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旧址、苏维埃政府旧址、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等一大批红色资源,传承着坚韧不屈的革命精神。近年来,在党史、文物部门的挖掘、整理下,这些旧址逐渐为人所知。
如今的东朱鹿村,已成为青州市又一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还是远近闻名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据了解,今年“五一”小长假和暑假期间,每天都有上百人过来,除了参观纪念馆、兵工厂遗址等,游客还能穿红军(八路军)衣、走红军(八路军)路、吃红军(八路军)饭、唱红军(八路军)歌等。在活动中了解革命历史,感悟红军(八路军)及伟大建党精神。
接下来,高柳镇党委、政府将以东朱鹿村为中心,发展红色经济圈,辐射周边村庄,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
下面,就请允许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片红色土地,寻找永不被遗忘的红色记忆,聆听80多年前那轰轰烈烈的革命风云……
建立党组织 积极开展对敌斗争
在这里,红色的革命火种,以星火燎原之势照亮了这片曾经苦难的土地……
革命战争年代的东朱鹿村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斗争,为青州市的革命斗争竖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1926年底,共产党员王宗东受党组织的委托,回到家乡东朱鹿村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他以本村小学为基地,以教员身份作作掩护,为向周边村庄学生宣传革命思想,组织进步学生成立了“秘密读书会”,培养了一批进步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思想极为活跃,参加革命斗争局面十分生动,不仅知道了马列主义,而且还有了闹革命、去参军的念头,并产生了建立党、团组织的热切愿望。王宗东先后从读书会的会员中发展了20余名党员、团员。1927年4月7日,东朱鹿村党、团支部同时秘密成立。这是东朱鹿村第一届党、团支部,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青州北部地区(俗称“益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农村党、团支部之一,从此揭开了该村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历史。从此,星星之火燃亮东朱鹿村。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青州的革命局势逆转,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夭折,年轻的共产党人面临着一场从未有过的严峻考验。青州的党组织先后被破坏,党内个别不坚定分子开始在报刊上宣布脱党自首,在大革命洪流中建立起来的工会、农民协会等群众团体被强行解散,一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遭到捕杀,整个青州陷入白色恐怖之中。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共产党员并没有被吓倒,他们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进行战斗。
在血腥风雨中,益北地区仅存的东朱鹿村党支部村积极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大革命失败后的沉闷恐怖气氛渐渐被朝气蓬勃的氛围所替代,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组织开展的反年关逼债、抗亩捐斗争形成了革命高潮。
兵刃见证 一场屠杀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道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饭吃……有如世外桃源般的景象,曾经在东朱鹿村昙花一现。
那是1928年1月,东朱鹿村建立起“益北地区最早的苏维埃政权”,这是益北地区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广泛推进土地革命,建设插标分田的分耕制,让“耕者有其田”。
推开“益寿临广四边县历史展览馆”的大门,那些激昂的革命口号,犹言在耳。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展厅里放有土枪、大刀、长矛等物品。暖阳照射下,当年的兵刃已经锈迹斑斑。想象下,在放有风箱、水缸,建有土灶的小房间里,兵工厂的成员热火朝天地干活。削木制杆、火土锻造、淬火冷却……一件件武器从这个小小的房间里制造出来。
时间拨回到1928年春。东朱鹿村兵工厂组织了周边的农民、木匠等,大量生产大刀、长矛、鸟枪和土炮,保证了益北地区红军游击队的部分武器装备。同时,东朱鹿村兵工厂的10余座红炉,正在不分昼夜地燃烧,铁块被锻造为梭镖、鸟铳或大刀,输送给各乡的在乡农民、手工业工人,甚至青少年,人手一把,全民武装。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但随着国民党对苏区——益北地区“血洗火烧”的大“会剿”“共产独立王国”不到3个月就化为泡影。
东朱鹿村党支部 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
1928年2月,青州及益北地区党团组织由于受到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部长杜华梓叛变的影响,均遭严重破坏,党的活动一度中断。幸存下来的中共党员,转入隐蔽。但在全县仅存的东朱鹿村党支部却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斗争,在不断发展新党员的同时,把党团组织发展扩大到了邻近村庄。不久,在中共山东省委派员指导下,在东朱鹿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隶属中共山东省委的“中共益北特支”(书记陈德义),负责益北地区及寿光部分地区党的工作。“中共益北特支”的建立,为益北地区撒下了革命火种,为共产党开辟益北根据地,领导益北人民勇猛地开展国民党对苏区“血洗火烧”的大“会剿”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益北特支建立后,遵照省委指示,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革命活动。一是广大群众采取组织武术团的形式,专门聘请拳师,习拳弄棒,演练武艺,实则为搞武装斗争作好准备。二是由群众组织起村戏班子,利用演京剧的机会和形式进行宣传、联络工作。三是将党团员和积极分子打入“红枪会”组织,驱逐了坐阵总会的国民党益都县党部特派员张心源,武装了群众,改造成为共产党领导反对顽固派的重要同盟军。四是发动群众反对国民党益都县党部,在东朱鹿村举办伪农会,发表《告民众书》,揭露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叛变革命的罪行。五是组织短工罢市、抢坡、烧坡斗争,扩大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在益北大地上点燃了革命火焰。六是领导“臧台爆动”。根据山东省委指示,于8月间,“益北特支”及阳河共产党员刘子科组织东、西朱鹿村及阳河一带村庄六七十人在臧台插上红旗举行暴动。虽因遭到国民党寿光保安团的镇压而失败,但它却是益北地区党组织武装争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给当时的反动统治以极大的震撼,也鼓舞了益北人民的革命斗志,为今日青州留下一笔宝贵的革命财富。七是指示以教学为掩护的共产党员刘子科争取了一支武装。在青州大地上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红色政权,创建了第一块红色区域,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部队,是山东最早进行土改分田的地区之一。通过这些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势力,扩大了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表现出了人民群众顽强的反抗斗争精神。
益北特支的一系列活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在广大群众的掩护与支持下,东朱鹿村的党组织虽经敌人多次破坏,但仍然被保留下来。而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又使广大群众和革命斗争继续有了发展。
之后,益北特支带领劳苦大众展开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一是发展党员30多人,培养和造就党、政、军骨干,并在周边村庄建立了东、西、南、北、中五个党支部,加强了苏维埃红色政权建设;二是根据军事斗争需要,发展壮大赤卫军、游击队等100余人,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粉碎国民党“围剿”;三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贯彻执行正确的土地分配政策,重视经济文化建设;四是积极扩红支前,拥军优属,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民众疾苦,极大地激发了益北军民的革命热情。这些为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益北革命根据地日后开展抗战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兵工厂˙地道口” 记录革命历史
据东朱鹿村原支部书记陈祥广介绍,经过2016年6月25日的瓢泼大雨冲刷,让掩埋在村里陈秀英老人家地下几十年的“兵工厂˙地道口”重见天日,这段“地道”长约有1000余米,能通向村北、东两个方向,记录了东朱鹿村那段难以磨灭的战争岁月。
“这个地道,在农历1940年腊月初八‘腊八惨案’那天,它救下了兵工厂30多名工人的命!也挽救了兵工厂的主要物资!”说起“兵工厂˙地道口”的历史,该村原党支部书记陈祥广侃侃而谈:“在东朱鹿村还有不少地道,当时对保存革命力量和保护战略物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说,“东朱鹿村当时还有印刷厂、被服厂和地下金库、粮库,是重要的战略要地。鲜为人知的地下室和地道神秘而诡异,有人说,它四通八达,其宽度可以容纳两人并行,向西可连接北阳河,向东北可以连接通往寿光的的交通线;还有人说,地道的中心,就是混凝土加石料砌成的战时兵工厂‘地下室’,高达2米。遗憾的是,我们今天却无法再找到这些地下室和地道。‘兵工厂’建立后,由于战时需要,经常流动在高家庄、南星落、曲屯等村。1942年,由于战争形势需要,该‘兵工厂’与牛头镇清东地委‘兵工厂’合并。”陈书记告诉我们,“抗日战争时期,枪支弹药大都是从鬼子汉奸手里夺来的,有些枪支经常需要修理。随着部队的不断壮大,需要修理的枪支越来越多,因为早在大革命时期,东朱鹿村就有过‘兵工厂’,懂技术的人员不少。1939年10月,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决定在东朱鹿村建立战时重地‘兵工厂’,由尹炳章、陈凤山同志负责筹建。经过短暂的准备,‘兵工厂’在一座五间青砖灰瓦的老房子里诞生了。”
陈书记说,“当时,‘兵工厂’有干部职工30余人,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支,土法制造大刀、长矛、手榴弹、地雷等武器。‘兵工厂’分为5个组:机修组,专门修理枪支;翻砂组,专门铸造手榴弹;木工组,负责制作枪杆子、大刀把、长矛把、手榴弹柄等;白铁组,负责白铁等材料加工;后勤组,负责材料供应。同时,也研制炸弹,地雷,导火索等武器。炸弹,就是用三阳牌火柴,7-8支一小捆,与自造的小铁锉弄在一起,铁锉上涂上油漆,加火调匀后,再调上糊状的炸药混合物,待干后即成。一拉导火索,五六秒钟就可爆炸。他们还研制了五O小炮。经过发射实验非常成功,在攻打日伪军臧台据点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兵工厂’ 的战士们在严酷的形势下,一方面要躲避敌人的打击,另一方面还要保证生产,从回收弹壳、化铁、配药到试验,每天生产10多箱手榴弹和子弹。从简单的修枪械到翻新仿造枪炮弹药,以及后来发展到造炸药、地雷,从手工生产发展到用简单的机械设备生产。在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威力,做出了重大贡献。”听着陈书记的介绍,我瞬间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
“‘兵工厂’负责着前线士兵军火弹药的供应,一旦日军发现了兵工厂所在地,势必会将其炸毁。当时,掩护好‘兵工厂’成了村里的重要任务。”陈书记说,他们村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几乎家家有烈士、有光荣牌,三英家庭、五英家庭也不在少数,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们村就有48名烈士壮烈殉国;战争还夺走了村内70多名群众的生命。“那时候的日子真是苦。现在政策好、生活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陈书记寄语道,言语中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感恩。
80多年过去了,遗憾的是原先的兵工厂遗址上已经盖起了二层楼,除了路边那两棵历经沧桑的老槐树依旧耸立在那里,其他的已经难觅那段神秘的“兵工厂”往事。
全民抗战 成为“抗战模范村”
1938年1月,日军占领益都城后,5月,刚刚建立不久的隶属中共鲁东工委的中共益都县委从城东的大陈村迁到地处益都县七区北部与日军朱良据点隔北阳河东西相望仅三华里的东朱鹿村。首要任务是:秘密宣传发动群众,广泛接触各界人士,贯彻党的统战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开展工作,发展党员,继续建立和壮大党的地下基层组织,开辟抗日根据地。从此,东朱鹿村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拉开了抗日斗争的序幕。
至此,东朱鹿村内的党组织有县委、区委、党支部,组织机构比较健全。当月,中共鲁东工委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对特委和县委一级的党组织进行调整,中共东益都县委撤销,中共益都中心县委成立,书记李云鹤。负责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党的领导工作。益都中心县委成立后,领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党政军民积极开展工作,组织抗日武装和抗日团体,党员发展人数也迅速增加,是大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的4倍多。
中共益都中心县委的建立,填补了土地革命战争后期以来,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抗日救亡运动缺乏统一领导核心的政治空白,使益北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益北党的历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党组织第一次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协调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党组织的活动,使党组织更加具有战斗力,使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地区党的领导有了坚强的保证,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各地抗日救亡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核心,推动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地区抗日救亡工作在党的统一组织领导下逐步走向高涨和蓬勃发展。
是年3月,中共益都县委在东朱鹿村召开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的20余个村庄,有5000余人参加的益都县抗日救亡团成立大会。大会有效地促进了抗日军民的团结,加强了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青年的联合,使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青年抗日救亡运动更加活跃。不久,县委又召开了抗日动员大会,号召人民群众组织起来,紧紧地团结在共产党周围,坚持全民抗战,坚决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东朱鹿村的儿童团、姊妹团、妇救会、自卫团、基干自卫团等群众团体利用各种方式努力扩大自己的力量,相互支持,紧密配合,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很多贡献。儿童团主要任务是站岗放哨、查日货、盘查坏人,进行宣传和军事训练,配合自卫团打击敌人。基干自卫团则在战斗中不断武装壮大自己,力量也越来越强大。青年们一批批地参加主力部队,又及时从儿童团中得到补充。东朱鹿村的妇救会也是活跃在对敌斗争战线上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她们在本村老党员的带领下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同男青年一样走上了抗日救国的最前线。日伪军在朱良村和郭家庄子安设据点以后,为了有效地监视敌人的行动,妇救会组织妇女轮流在村西河沿上边纳鞋底边注意观察敌人的动静,一旦发现情况,就以撵鸡声为信号,一传十、十传百地通知村里。
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从而使东朱鹿村成了共产党党政军的可靠根据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抗日模范村”。作为抗日战争模范村,村民积极参军、供给军需,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东朱鹿村人对人民无私奉献 对敌人恨之入骨
历史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们:谁对群众好,群众就对谁好。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在东朱鹿村及周边,书写了“鱼水情”。
是月,敌人在朱良村又修建了炮楼。日伪军三番五次通知临近各村去朱良村和郭家庄子据点开会,命令各村建维持会,分派各村给他们送粮、送肉、送菜、送柴。对此,东朱鹿村人一如既往,对敌人不理不睬,不送一根柴。相反却积极参与支前,抬担架、送公粮、做军鞋,样样任务出色完成。这自然引起敌人的恼怒,他们放火烧毁了东朱鹿村30余间房屋。
在抗日战争中,全村被敌军烧毁过三次,但东朱鹿村人民坚决抗日,坚持跟党走,未出现过一个叛徒,东朱鹿村人民的对敌斗争是坚决的,支前措施也很出色,以实际行动赢得了“抗日模范村”的殊荣。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建立 益都县委书记任司令
1937年10月,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兼第三路军总司令韩复榘率10万大军不战而逃。布防胶济铁路东段的国民党第五十一军也仓惶撤往徐州地区,致使日本侵略者不费一枪一弹轻易就过了黄河,占领了济南。日军渡过黄河后,很快又占领周村,并沿胶济铁路疯狂东犯,日军步步紧逼青州城。此时,鲁中、鲁东告急,尤其是各县的国民党政府纷纷准备弃城逃跑。面对严峻的抗日形势,中共鲁东工委决定各起义部队立即起义。
是年冬,临朐县的共产党员吴祝存、窦长祥、高奋、李逸民等以“互济会”的名义秘密串联,收集了部分枪支,分头在城西、红庙子王舍、柳子、大峪等地拉起抗日武装。
1938年3月24日,衣家庄、福山集、赵家楼、红庙子王舍、大峪、柳子等地的互济会员共100余人,携带枪支弹药,汇集于夏家台子村,宣布武装起义,始称“人民抗敌自卫军”。不久,这支武装在吴祝存、刘升云(字斗辰)等人的率领下,由夏家台子出发向北挺进,决定到寿光参加第八支队。途经益都境内时,又汇合了益都县部分参加抗日武装起义的地下党员、青年学生、进步农民。4月初,队伍到达益北东朱鹿村时,通过益都县委得知第八支队已去昌邑,便决定留下来在益北坚持抗日斗争。
为打击敌伪的气焰,鼓舞人民抗日信心和提高中共领导的抗日队伍的声望,4月5日,益都县委书记李云鹤、宣传部长胡维鲁在东朱鹿村召开骨干分子会议,将临朐、益都的抗日队伍合为一体,宣布成立“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李云鹤任司令员,胡维鲁任党代表,刘斗辰任副司令员,吴祝存任政治部主任,王范之任参谋长。全支队共约300余人,下设三、五、七3个中队和1个特务中队。益都县委书记李云鹤作为司令员亲自带领这支武装积极活跃在益北抗日根据地,对部队进行整编改编,加强军政训练,提高军政素质,进而开展游击战,创建根据地,为坚持长期抗战建立立足点。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作战中有个特点,即很少整支队伍集中行动,多为各中队、特务中队分散独立作战,以各种战法积极展开对敌伪斗争。这种情况与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有很大关系,益北敌后,敌众我寡,回旋余地小,整建制行动极易遭敌合围,而分散行动则能更好地发挥游击战的优势,能打能走,方便歼敌,以小胜积大胜,以时间换空间,顽强生存,直至最后反攻。5月25日,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在益都县口埠村受到国民党顽固派张景月部偷袭,伤亡10余人,损失枪支60多支,部分队员被俘。6月,为了破坏敌人的物资运输线,十支队转战胶济铁路沿线,袭击日军占领的杨家庄车站和谭家坊车站,在益都东杨家庄一线完成胶济铁路大破袭,有效切断了日军的物资运输,为全国抗战胜利争取了时间,被日伪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的成立,是青州人民抗战史上的重大创举,是共产党人在青州大地上建立的第一支规模较大的抗日武装。它是我党全面抗战的结果,标志着我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此以后,我党领导指挥着自己的部队同日伪军作战,靠自己部队的力量开创根据地,坚持进行民族解放战争。
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深入,益北地区各级党组织又在更大范围内领导建立了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十二、十七、十三中队,益北大队,四边县青年中队和工农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地方武装——六大队,益寿临广四边县独立营,益寿临广四边县特务大队等地方武装。组建之初,虽然人数少、武器差,但他们自诞生之日起便英勇地投入了抗日游击战争,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有效地打击消灭敌人,在敌后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星星火火,日后蔓延为燎原大火,给益北地区日伪军以沉重打击,直至把侵略者赶出中国。
遭遇三次惨案 使人民群众更加坚强
东朱鹿村在抗战时期是典型的游击区,当地群众经常配合八路军游击队破坏敌人通信设施、挖公路、毁桥梁、锯电杆、钳电线等,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因而日伪军恨之入骨,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对东朱鹿村进行了三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三次惨案(统称“东朱鹿村惨案”),血腥镇压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这都是东朱鹿村人民英勇抗日的写照,是日寇侵华的历史罪证。
“腊八惨案”
东朱鹿村西两公里是顽固派徐振中的老巢朱良村。自日军在这里安设据点以后,徐振中便与日军联手对东朱鹿村施行残酷镇压;而东朱鹿村的人民群众面对敌人的凶狠毒辣却更坚强了。
1941年1月4日上午,中共益寿县委在寿五区八户村开会,得到敌人要扫荡寿五区阳河一带根据地的情报。当时,清东地委组织部部长李寿岭同志正在益寿县视察工作,便与益寿县委组织部部长刘旭东、宣传部部长张鲁泉等10余同志,秘密潜入了东朱鹿村。深夜,200余名日伪军包围了东朱鹿村。这天,县委及兵工厂的同志共有100多人隐藏在东朱鹿村。革命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掩护我党的干部。村民们的家具被敌人砸烂,房子被敌人放火烧光,兵工厂的同志却被掩护了下来。
次日上午,日伪军发现刘旭东等同志隐藏的地洞,用柴禾和辣椒点着火,架上风车往洞里煽烟。刘旭东冒着生命危险从地洞内爬上来应付敌人,被敌人绑了起来,敌人继续往洞内煽烟,藏在洞中没上来的同志们被活活呛死。敌人挖了刘旭东的双眼,又割下他的舌头,最后将他砍死。这一天,与刘旭东同志一起遇难的共12名同志。由于这一天是腊月初八,因此,称为“腊八惨案”。
“四·二八惨案”惨案
“腊八惨案”以后,恶霸地主陈长城的儿子陈锡三叛变革命,勾结日伪军,于5月23日晚,再次将东朱鹿村包围,绑架了妇救会干部于素梅、农救会委员尹法贤等3人,对他们进行残酷摧残,严刑审讯,逼供我党的组织情况。
于素梅被抓后,在审讯中,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旨在让她“转变”,她只报以轻蔑嘲笑,不予理睬。陈锡三气急败坏,敲着桌子嚎叫起来:“我只要你说4个字‘愿意转变’!” 于素梅怒目圆睁,义正辞严地斥道:“我是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奋战求解放,是我奋斗的目标!需要‘转变’的倒是你们这一帮为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蒋介石卖命、与人民为敌的家伙!”陈锡三气得瞠目结舌,暴跳如雷,继而恼羞成怒,对于素梅严刑拷打,让她供出县委和八路军藏身之处,面对敌人的残暴,于素梅坚贞不屈,并义正言辞地揭露陈锡三叛党投敌,为日军效劳的罪行。恼羞成怒的陈锡三当场砍下了她的左臂,她仍痛斥不止,高喊“打倒汉奸!”,“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最后壮烈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于素梅被敌人多次使用酷刑,仍然保持气节,未曾吐露组织的“一字一句”,是一名意志坚定的共产党员,也是当时女中青年人的学习楷模。
翌日,穷凶极恶的陈锡三伙同日伪军再次到东朱鹿村,对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残酷地毒打、驱赶,将该村妇救会长张淑贞等6人抓去惨杀于村西河滩上,血流成潭,惨不忍睹;尹卓然之妻怀孕8个月,也未幸免,被剖腹杀婴,暴行惨状,目不忍睹。
在穷凶极恶的虎狼面前,张淑贞等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来不及梳理有些零乱的头发,美丽而妩媚,她们镇定自若、安详不屑、甚至面带微笑,不失自信和威严,从容不迫,无所畏惧,对日伪军极度蔑视,表现了民族自强不息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因是日为农历4月28日,当地农村人亦习惯称其为“四·二八惨案”。
这些东朱鹿村的女共产党员们,有的还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忠诚。她们虽然牺牲于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没有与我们共享胜利欢乐,同闻玫瑰花香,可是,她们的血没有白流,和其他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一同化作阳光,变成雨露,滋润了祖国大地,滋润了当时那些祖国的女中青年人,使许多女中青年人擦干了眼泪,积极投身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历史洪流中……
“六·一三惨案”
6月13日深夜,日伪军再次闯进东朱鹿村,日寇进村后挨户搜查,大肆杀害八路军和共产党员家属和孩子。当夜,八路军干部王玉的爱人和孩子,共产党员陈荣亭同志的母亲和陈文波的侄女一起被日伪军杀害。这就是骇人听闻的“六·一三惨案”。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连续三次惨案,使东朱鹿人民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积蓄力量,党组织将东朱鹿村已公开暴露的一批干部、党员及其家属、革命群众撤出,转移到小清河以北广北抗日根据地;未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转入地下活动。他们或以灰色面目出现,或以行医、做小买卖为掩护,继续从事革命斗争,直至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东朱鹿村惨案纪念碑前总有村民默哀,向纪念碑献上鲜花。红色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每年纪念碑会有很多活动,每年的清明节、‘一·五(腊月初八)’‘五·二四(农历四月廿八)’‘六·一三’等时间节点,我们镇村、学校都会组织党员、团员、群众、学生来到纪念碑,通过缅怀先烈反帝国主义斗争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团员、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继承光荣传统,增强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现在很多年轻人不知道过去的历史,通过这些活动让他们了解一下过往,才知道现在的幸福来之不易”。
面对那座高高耸立的“东朱鹿村惨案纪念碑”,我热血沸腾,怒火中烧,思绪万千,不能自已。在长达14年的抗战期间,日寇在中华大地上制造了无数个惨绝人寰的“东朱鹿村惨案”,其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的坏境中,绝不能忘记那一时期中华大地上无数个类似于“东朱鹿村惨案”遇难同胞遭受的灾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使命,振兴中华。今天,我们要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为祖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自豪!
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唤醒红色基因
作为益北抗日根据地的古村落,红色文化就像图腾一般嵌刻在村落的每一寸土地的基因里,仿佛在给你讲述着那个烽火硝烟革命年代的传奇故事。如今的东朱鹿村,每走几步或每穿过一条巷子便会看到一座或几座古朴的老屋,这些老屋多是由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或是更早的年代保存下来的革命遗址,每一处都有着自己的革命历史故事,像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培训改造国民党高级将领“战俘营”“爆破大王”“一门三英”等众多革命烈士的故居;革命宣传重地“印刷厂”;战场重地“兵工厂”等等革命遗址,每一处都浸染着革命历史的浓重氛围,先烈们为了党和人民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的事迹将永远激励我们奋进!
还有那些壁画、捷报、二战时期被日军烧毁房屋的废墟、抗日哨所遗址以及抗日标语、古碾子、古石磨、古井、古庙都见证着抗日时期沧桑的历史以及人民英雄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
八十多年风雨岁月,八十多年斗转星移。红色记忆依然镌刻在人们心底,红色文化依然在这里焕发勃勃生机。漫步在东朱鹿村,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雕塑、生动的标语、淳朴的墙画……仿佛把思绪拉回到那段艰苦朴素的年代。
红色资源得天独厚,是东朱鹿村拥有的强大的政治优势。这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解读红军精神、八路军精神内涵,形成以红色文化为主干的东朱鹿旅游项目。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研究和党性教育工作,更好的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讲述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铭记历史,激励后人,激发奋进力量,更好的服务青州市工作大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走心,迎接党的百年华诞,高柳镇党委、政府在青州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有关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深入挖掘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东朱鹿村设立红色教育基地。于2021年初动工,6月26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市又一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
现已建成“陈景三纪念馆”“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纪念馆”“刘旭东‘一门九烈’纪念馆”“益寿临广四边县历史展览馆”。还有中共益都县委旧址、中共益都中心县委旧址、【中共益都中心县委(1938年5月-6月,书记:李云鹤。负责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党的工作领导。驻地; 益都城北东朱鹿村,隶属中共清河特委)、中共益都县委(1938年6月-10月,书记,胡维鲁。驻地; 益都城北东朱鹿村,5月,隶属中共鲁东工委;6月,改属中共清河特委)、中共益都县委(1938年10月-1939年10月,先后有二任书记:1938.6-1939.1书记,胡维鲁;1939.1-1939.10书记,马巨涛。驻地; 益都城北东朱鹿村,隶属中共清河特委)、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县边区委员会(1939年10月-1940年4月,先后有二任书记:1939. 10-1940.2书记,马巨涛;1940. 2-1940.4书记,韩洪甫。驻地; 益都城北东朱鹿、许王、星落、赵家营等村,隶属中共清河地委)】、“兵工厂˙地道口”旧址、兵工厂旧址、被服厂旧址、印刷厂旧址、《群众报》旧址、东朱鹿惨案遗址等革命遗址待修复。
该基地的建立,既是高柳镇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的积淀和内涵,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推动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更是为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教育提供了鲜活载体与生动教材,为他们继承和发扬优良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提供了坚实的阵地。
走“红色走廊” 重温红色历史
红色走廊按照“红色旅游为主体,人文景观为补充”的设计理念,以历史时间为顺序,在红色走廊沿途的雕塑、建筑尤其是红色文化墙等建筑物上,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30多个微场景逐一展现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成长史、奋斗史、发展史。以“党的光辉历程”为主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每个节点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中领导全国人民为了全民族解放事业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故事,以其历史的连续性、画面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为参观者提供思索和抒怀的空间,切实使广大游客“抬头受教育、低头思感悟”。
广大游客置身其中观摩学习,能够领略体验,思考升华,增强对中国精神重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的理解,更加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决心和信念。通过党史学习,让广大游客更加明白学习党史的重要性,以史明志,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100周年!
自6月开放以来,先后有来自市内外的30余个基层党组织、20余个社会团体在此开展主题党日及革命教育活动,2.6万余名党员干部在这里接受了红色教育。
旧址探寻党史故事 实景感受峥嵘岁月
顺着一片“红色景区”走来,一扇扇复古的大门,加上独具韵味的古砖砌成的墙壁,将人的思绪一下子拉到了慢节奏的乡村生活中。平缓的水泥路、青砖铺设的甬道,绿色的草坪,让人每迈一步都极其舒服和惬意;道路两边矗立着上百年间见证历史沧桑的古槐树、古楸树、古枣树、苍松及翠竹,悬挂在墙壁上的古式路灯……“一步一景观”着实吸引众人眼球,游客行走其中,仿佛在“绿色走廊”漫步,让人忘却烦恼和忧愁,醉心于欣赏和感叹景色的诱人。
不经意间,一座标着“兴东街63号”的老宅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战俘营”,实际上就是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教育改造战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地方。现作为“华东军区解放军官教导团纪念馆”对外开放。老宅大门朝东,宅子保存完好,墙院都由齐整的青砖砌成,古朴大方。当年写在大门口两侧的口号还依稀能见——“放下臭架子 重当小学生”。随着时间的消逝,红色的字迹已然模糊,但一旦遇到阴雨天,红色的字迹就会清晰如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