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是山东建党较早的地区之一,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青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斗,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革命遗址。这些革命遗址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影响广泛,铭刻着青州党组织和青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一往无前、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是一笔无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资源,特别是红色资源已经成为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奋力前行的精神营养。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指示精神,热烈庆祝建党百年华诞,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全面了解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党的红色基因,在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特推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青州革命遗址巡礼”栏目,全景式展示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自觉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推动“五强四宜”现代化美丽青州建设再立新功。
中共东圣水村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
中共东圣水村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位于青州市云门山街道东圣水村。
魏嵋,字蜀峰,清咸丰2年(1852)出生于东圣水村地主家庭,是兴中会、同盟会成员,于民国18年(1929)8月13日病故,1949年被定为著名烈士。他曾率子女参加辛亥革命,一向忧国忧民,积极投身革命。五四运动以后,魏嵋与经常到省立四师和省立十中活动的王尽美、邓恩铭、王翔千等同志来往频繁,关系密切。济南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不久,在王尽美、邓恩铭的帮助下,魏嵋带领子女积极为党开展工作。他的16个儿孙中,有九人相继加入共产党,有六人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魏家曾是青州乃至山东早期共产党员开展活动的秘密场所。
中共东圣水村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属于青州市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故居建于1850年,是共产党早期地下革命者活动的秘密场所和疏散地,青州乃至山东早期党组织曾多次在此召开重要会议。
由于早期中共党员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在青州积极开展活动,青州的党团组织发展迅速,省、区会议及干部培训班多次在青州召开,一度成为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六县的活动中心。东圣水一度被誉称为青州“小莫斯科”。
中共东圣水村党支部旧址(魏嵋故居)现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入选山东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王尽美等多次指导 奠定组织建立基础
1922年10月,山东最早的共产党人之一——王翔千从济南来到青州,以山东省立十中(现在的山东省青州市第一中学前身)国文教员身份为掩护,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揭开了马克思主义在青州传播和党的创立时期的光辉一页。
在课堂上,他向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介绍俄国十月革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编演新戏,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推荐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给同学们看。王翔千注意在学生中培养积极分子,为党团组织的建立做准备。1922年冬,介绍李耘生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刘俊才、王元昌、赵文秀等7人也相继入团,成立了团小组。1923年春,王翔千回济南工作,其弟王振千接过了他的工作,继续开展活动。
1923年,邓恩铭经常利用舅父在益都任知事的方便,在青州学生中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创办了《学生联合会》会刊,标志着青州学生的思想境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24年,团中央决定在青州建立团支部。4月,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先后来到青州,指导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支部,刘俊才担任支部干事长,团员十多人,隶属济南团地委。8月,团中央局第11次常委会决定,“批准山东青州成立一个特别支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州特别支部(简称“团青州特支”),归团中央直辖”,王元昌任支部书记,团青州特支仍设在省立十中,通讯代号为“昌化”。在这期间,王尽美第二次来青州,在省立十中做了“旅欧考察报告”演讲。
团青州特支成立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青州东益火柴公司招收了大量青年徒工,资本家对这些工人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他们每天工作达14个小时,月薪仅15枚铜元,300人同住一宿舍,又脏又臭。针对这种状况,1924年11月,团青州特支派团员去东益火柴公司,向青年工人宣讲革命道理,鼓动他们进行斗争。青年工人在革命道理的启发下,经常自发地组织罢工和抗议活动,给资本家以打击。
是年冬天,根据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的《S·Y工作与C·P关系决议案》中有关团员转党的决定,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等3名团员转为共产党员,成为青州的第一批党员。
三级党组织先后建立 青州革命掀开新的一页
1925年1月,青州在王元昌、赵文秀、李春荣3名党员的基础上,杜华梓等几位团员又转为中共党员,随即在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青州党支部(简称“中共青州支部”),杜华梓任支部书记,隶属中共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2月,改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驻地涝洼村。中共青州支部的建立,是青州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根基已经扎入了青州大地,揭开了中共青州地方党组织发展的新篇章,标志着青州的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中共青州支部建立后,党员仍然保留团籍,参加团的活动,支部会半月一次,小组会每周一次。同时,积极加强党团组织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工农运动:派人深入东益火柴公司秘密发展党团员;去火车站向小车夫宣传革命道理,动员他们组织起来;发动党团员深入到乡村张贴标语、传单,发表演讲,演出文艺节目,启发农民群众的革命觉悟;在进步刊物《中国青年》上发表文章;支援青岛工人罢工斗争,声援上海五卅运动以及以“非基督教大同盟”名义反基督教宣传活动。经过党团员的大力宣传,青州的工农群众觉悟大大提高,在农村成立了农民协会、儿童团等群团组织。同时,把愿意参加革命的东圣水村小学教员魏复中(魏嵋次子)发展入党,魏复中入党后,在东圣水村向热爱祖国、渴求进步的青年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当时,外地的进步青年经常来东圣水学习,魏嵋把他们吃穿及学习费用全包了下来,并发放路费。很快,他们就在学校和东圣水村培养了一批积极分子,使东圣水村成为当时青州党组织、乃至山东党组织政治活动的中心,为青州党组织的更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1925年10月,中共山东区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促进青州党、团组织建设和农民运动的发展,参加人员有邓恩铭、刘俊才、廷伯真、丁君羊、王用章、孙秀峰、朱秀蓉(女)等。
1926年10月,宋伯行根据中共山东区执委指示,到东圣水村,代表区执委领导益都、寿光、临淄、广饶、临朐、昌乐六县的党、团组织。经过努力工作,整顿健全了青州、寿光、临淄、广饶等地党、团组织,并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多种渠道,选派党、团员到临朐、昌乐等地开展工作,发展党、团员,建立党、团组织。同时,在益都建立起城关、涝洼、东圣水三个村党支部,这是青州市农村第一批村党支部。随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共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相当于县级党委),隶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驻地涝洼村,宋伯行任书记,杜华梓任组织部部长,商勤学任宣传部部长。中共益都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辖益都城关、涝洼、东圣水三个村党支部:城关村党支部,商勤学兼任支部书记;涝洼村党支部,杜华梓兼任支部书记;东圣水村党支部,魏复中任支部书记。是月,中共山东地执委在东圣水村召开扩大会议,组织学习党的重要议决案,总结五卅运动以来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党、团组织的发展等问题。
1927年5月,原属潍县县委领导的中共尧沟支部,拨归中共益都地执委领导。此时中共益都地执委下辖城关、涝洼、圣水、东朱鹿、尧沟等16个村党支部,全县党员发展到170人。
鉴于青州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党组织的壮大,尤其是以益都为核心的昌乐、临淄、临朐、广饶、寿光等县党的活动更加活跃,已具备建立地执委的条件,因此,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决定在青州建立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代行区委职权,统一领导潍坊西部的益都、寿光、临朐、昌乐以及临淄和广饶六县的党组织。
1927年5月,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在东圣水村正式建立,隶属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宋伯行任书记,杜华梓任组织部部长,田裕炀任宣传部部长,商勤学任总务兼交通员。中共青州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辖益都、寿光、临朐、昌乐以及临淄和广饶六县的党组织,并在各县设立了10余处交通点。交通点有:寿光县的张家庄、崔家庄和于家尧河;临朐县的吴家辛兴;昌乐县的尧沟;临淄县的呈羔和商王庄;广饶县的延家集、刘家集、耿家集、吕家王镇和封庙等。中共青州地执委的成立,对于所属各县党组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至此,中共青州党组织实现了由中共青州支部——中共益都地执委——中共青州地执委的三级跳。
1927年5月,中共山东区执委、团山东区委与中共青州地执委在东圣水村举办党团组织负责人短训班,参加培训班的有寿光的王云生、赵一萍,益都的杜华梓、王元盛,潍县的郭家瑞等20多人,培训班举办了1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