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1919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大地爆发。民族危难之际,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掀起了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经过五四运动洗礼,越来越多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正式成立,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今天,在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之际,欢迎来到青州市何官镇石家村参观村史陈列馆。我是樊光湘,作为红色作家、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专栏作者,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联合会签约作家,潍坊市修志业务专家库成员,潍坊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成员、党史国史宣讲队副队长,青州市“五老”志愿者关爱宣讲团副团长,很荣幸今天能够作为解说员和大家一起回顾石家村的光荣历史。
石家村位于青州市北部平原,东北与寿光市化龙镇为邻,西与高柳镇西八户村接壤,长深高速阳河站出入口在村西一公里处,321省道从村南通过,龙泉河穿村而过,村东有村名大红牌坊,上题“紫气东来”四个大字,出牌坊有东张公路直通何官镇政府驻地。石家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色堡垒村、A级景区村。抗战时期,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三支队,第八支队,曾多次在村内开展抗日活动。三支队拳头连队,钢七连,钢八连曾长期在该村驻防。曾是开囯上将许世友故居,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办公旧址,中共南寿五区区委,区公所办公旧址。是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委书记丁亦民烈士牺牲地。解放战争时期,益寿县龙泉区在此设立粮店,征收公粮。石家村二十多名热血青年,参加党的地方武装益寿县独立营、益寿县公安局政卫队,革命烈土李相信等为创建人民共和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在抗美援朝战争时,石家村有25户村民自发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有力地支援了前线。
石家村现有村民230户,836人,土地1250亩。以蔬菜种植为主,兼有多种经营,村民人均年收入14900元,列全市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前茅,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4.6万元。近年来,村民陆续盖起了大瓦房,买上了小轿车、自动洗衣机和电脑,大型耕、播、收机械,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
村内建有村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迹纪念馆和图书室;还建设了公共体育场所、垃圾处理站,多才多艺的村支部书记刘炳义创作了村歌《我的家乡石家村》并谱曲传唱;设立孝文化基地,每年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成立了支部书记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推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整个村庄街道规划布局合理,村貌整洁,绿化到位,特别是近几年村内街道栽种的观光花果,正在以灿烂的新姿迎接新时代的到来。
村内的房前屋后,都长满了梧桐、刺槐、杏树和石榴树;南北两条大街靠路的房屋都涂成了奶黄色,大街两旁栽植着银杏和碧桃;绿化带中,有迎春、北海道、小月季、女贞等绿化苗木。现在的石家正是林在村中,房在树下,人在花中。
还建立了村史墙,展示石家村自然风光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分石家春秋、可爱的家乡、石家村美丽传奇、村歌《我的家乡石家村》、新二十四孝图等几个方面组成,在市广电中心的支持下拍摄了宣传专题片《物产丰饶,风景秀美新石家》。
石家村正以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们来参观学习。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请跟随我走进丁亦民烈士纪念馆参观。
丁亦民(1916—1942),寿光市人。原名高来吉,又名丁一民。小学毕业后,考入山东莱阳师范。1937年9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3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任中共寿光县第八区区委书记。1940年后历任中共寿光县委书记、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书记等职。1942年5月,在南下庄一带开展“红五月”活动时遭敌人包围,为掩护突围人员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请看第一展厅:投笔从戎,参加革命
丁亦民,生于1916年4月,山东省寿光县高家庄人。1937年小学毕业后,考入莱阳乡村师范学校读书。
“七.七”事变后,值此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他以满腔救国热忱,辞掉小学教职,参加了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任中队宣传员。
1939年2月,八支队东征蓬(莱)黄(县)掖(县)后,挥师西进,从湖田过胶济铁路到达鲁南,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一支队,担任山东纵队及中共山东分局的警卫任务。此时,高来吉化名为丁亦民,并经唐长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任中共寿光县第八区区委书记。同年,奉命到中共山东分局党校学习。
1940年回到家乡工作,任中共寿光县委组织部长,后任县委书记。
当时,这一地区土地瘠薄荒碱,环境恶劣,生活极为艰难,吃的是高粱饼子,睡的是土炕,冬天缺棉少被、饥寒交迫。加之日军经常扫荡,地方伪顽势力又常常制造摩擦,革命形势十分艰苦。
丁亦民和县委的其他同志一起,整顿党团组织,开展生产自救,并经常带领县大队深夜潜入敌占区,进行抗日活动。夜以继日地工作,积劳成疾,时常吐血,又加当时医疗条件很差,病魔折腾得他面黄肌瘦,但他仍然顽强的毅力带病坚持工作。
他整顿党团组织,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成绩显著。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请看第二展厅:不畏艰难,坚持斗争
1941年春的一天晚上,丁亦民从一家饭馆里买回几个馒头,送给房东两个,其余的就分给战友们。他说,今天我和克东结婚,都是革命同志,不搞封建那一套。在抗战的最艰难时候,一切服从抗战需要。买几个馒头大家犒劳犒劳吧。
新婚不久,中共清东地委调他到益寿县去担任县委书记。他不顾严重胃病,离开新婚妻子,立即奔赴新的战斗岗位。
那时,抗日斗争环境极端恶劣。日伪顽联合围攻抗日根据地,采取“强化治安运动”,联村并户保甲连坐,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大肆捕杀中共地下党员及抗日群众,烧杀抢掠,血腥镇压群众。一些不坚定分子,相继叛变投敌,抗日根据地被不断压缩和包围。
丁亦民没有被困难吓倒,带领武工队,经常秘密深入到各村庄,对群众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他对当地的群众说:“只要敌人不在这里安据点,我们就一天也不间断地来坚持,我们要斗争,咬紧牙关,度过黎明前的黑暗!”
其间,带领全县人民和县大队,经过艰苦斗争,局部改变了“出门见碉堡,抬头是岗楼”的被动局面。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请看第三展厅:烈火中永生
1942年2月,为适应“抬眼见炮楼、处处是碉堡”的严酷斗争形势,中共清河区党委决定,任命丁亦民为中共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书记,王乐三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陈乙斋兼办事处主任,李玉轩任副主任。
敌人为了占领“四边县”地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扫荡”,抗日斗争的形势日益凶险及紧张。
3月,丁亦民书记在寿五区阳河村开展工作时,被日伪军发现,遂向东进入抗日壕沟撤至石家村西杏园,被村农救会会长刘洪吉隐藏在南河里,追击丁亦民的日伪军随后包围了石家村,将村民驱赶到十字路口的老槐树下,架起机枪威逼村民交出八路军,一番恐吓后,日伪军恼羞成怒,正准备对全体村民下毒手时,村外的村农救会会长刘洪吉拉响了一颗手榴弹,听到爆炸声,日伪军立即一窝蜂似的向村西扑去,日伪军走后,刘洪吉将丁亦民书记和县委部分同志,掩藏在石家村西南角一户李姓人家办公了。
5月17日,县委在离敌人据点只有几华里的南下庄,秘密召开了一个“红五月”的宣传大会。
散会后,丁亦民住在该庄,王乐三等其他同志分散到周围村庄。
第二天拂晓,临淄、广饶、益都的日伪军从四面八方包围了南下庄。县委警卫班首先从村东与敌打响战斗;四边县县大队一部在陈汉三大队长率领下从村东北角突围而出;丁亦民与李玉轩率领县委机关部分人员连翻5道院墙,到达村东北一条胡同。他下令集中火力向敌人开火,掩护李玉轩等人翻出村外,顺“抗日沟”突出重围!
这时,天已经大亮,出村已是不可能!丁亦民被一“堡垒户”掩藏进了夹壁墙中。
敌人进村了,开始挨家挨户的搜查,砸门声、叫骂声、孩子们的哭声……响成一片。
为了不连累房东“堡垒户”,丁亦民不顾房东的阻拦,走出了夹壁墙,迅速冲到了大街上。敌人发现后,蜂拥而上,向他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