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第一届中国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才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作品选集>>正文
吴苗:周总理在梅家坞新中国建设的调研报告(组图)
2017-06-26 17:41:20
作者:吴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调查目的

    以周总理在新中国背景下于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坞进行的农村建设为主线,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党领导下的农村建设难点,重点。并以史为鉴,讨论于今日仍有实践意义的农村建设方针政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建设发展提供方向指标。

    二、调查背景

    公元1957-公元1963年,周恩来总理共5次来到梅家坞,对梅家坞的茶叶生产和农村基础建设进行访问和指导,其中还曾陪同苏联领导人伏罗希洛夫、斯里兰卡领导人班达拉奈克夫人等外宾来到梅家坞村,深入茶园了解当地茶农种茶、采茶情况,推动了梅家坞的茶产业走向中国,走向世界。  

    三、调查时间和地点

    时间:二零一七年四月八日
    地点:浙江省杭州市梅家坞周总理纪念馆

    四、调查小组

    郁圆媛,金秋,何茜,王佳宇,徐梦旭,吴苗

    五、调查游记

    清明刚刚结束的第一个周六,我们一行人便早早地乘上了去往杭州的车,中途转车赶往梅家坞,大概是因为起得过早,在车上的两个多小时,大家不约而同的都轻睡着了。清早的天,太阳还没有很出来,空气里都浸着湿气,车窗外的风景随风掠过,一路上怀着一种说不清楚的强烈又安宁的心情。很像是赶赴一场注定的约定,而这一场约定又沾染上了历史的庄重感,和即将与可爱的劳动人民亲密接触的亲切感,使这一场约定注定如此与众不同……

    思考着,伴着路上的繁杂和安静就到到达了目的地。刚刚下站,踏在梅家坞周总理曾走过的马路上,一条现代化大马路两边,几乎看不到属于五六十年代的老旧房屋建筑,正入眼帘的,是满目琳琅的各色农家乐,红的黄的锦旗,白的木的桌椅就当当在门口,在过道里摆着,半满的游客吃着笑着,说着玩着……好一副人间烟火,热闹繁市。不禁想,当初周总理踏在同样的土地上,看到的是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景象,诗人臧克家说,“他活着为了更多数人更好的活。”总理为梅家坞的兴盛写下了翻天覆地的第一笔,接下来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努力和坚持,在短短几十年就创造出这样一个茶叶之乡——梅家坞,实在是令人感慨万分。正是因为前代无数先人的开拓,牺牲才有了今天的我们,我们温饱的生活,和日益强大兴盛的我们的国家!

    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经过两旁拥挤的农家客栈和茶馆,直达周总理纪念馆暗红色的大门,门旁种有几株矮小的槐树,正是开花的季节,粉粉淡淡,一股肃然淡雅之将总理纪念馆和周围的喧杂热闹隔开来,跨过低低的门槛,突然心开始沉寂,仿佛外头的再热闹繁华也都与这里面的一切无关。周总理纪念馆原先是梅家坞的大队接待室,周总理就在这里指导大队进行生产,梅家坞人民生产生活从以这里为中心,开始运转,变化。这里的地,门,桌,椅;这里的花,草,生灵自然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别有一番风韵。

    纪念馆是由梅家坞人民因感恩周总理的指导而建造的,主体建筑以明末清初民宅风格为主,有江南一带小四合院的风格,木制结构为主。一进门最先看到的是周总理的半身头像,带着慈祥又睿智的目光平视远方,好似欢迎远方客人,进门来聊聊家常的亲切感。绕过半身像,便进入建筑的主体,即是纪念馆接待室的内景,可从两旁进入,中间天井结构,很有中国明清建筑讲究的天人合一,气室通透之理念,也体现了人们对周总理的尊重与敬仰之情。纪念馆内一楼陈设了诸多周总理在梅家坞指导工作的照片,泛黄的老照片以一种静态的姿势讲述着梅家坞的那一段历史,照片边上的解说词也凝重而保有内涵,清楚明白的述说着当年那一个巨大变革的开端是怎么形成的。周总理在5次指导工作中,就在同样的接待室,同样的桌椅上,跟我们的先辈们,跟群众人民一起,谈茶叶生产,文化教育,山林绿化,综合经营,带领人民走向发家致富的道路。纪念馆二楼陈列着其他国家领导人和各国贵宾在梅家坞勘察走访接待的照片,馆内甚至还存放有第一代的电炒茶锅等等。在馆内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庄严肃穆和偶尔的一点俏皮灵动,贴近历史领导者的忧国忧民,朴实醇厚的人格品质,我们也收益颇多,甚至闭馆后,在馆前照了一张背影合。

    在历史面前,在民乡国家的伟大情怀面前,我想我们只有正面以对,才能体现出我们的谦卑和尊重。我们是厚重历史的继承者,传承者,而不是灿烂着笑容到此一游的观光客,我们今日来,留下来过的背影,带走受教的感恩与谦卑。

    六、指导政策分析

    周总理早在1951年的时候就开始搜集,调研关于茶生产的相关资料,希望在杭州一带发展茶生产综合经济,探索代表中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1958年的时候,周总理来到梅家坞,还与合作社干部代表一起座谈,会议上,他说:“梅家坞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因为茶叶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能增加收入,再好也没有了。”并且还和当地干部代表一起制定了梅家坞的十年发展计划。周总理爱茶,懂茶,希望在当时的中国能出现属于自己的农村茶产业经济链,并走出中国,走向国际,因为茶叶自中国古代以来就以其独特浓厚的茶文化享誉世界。使茶文化从中国农村走向国际,对于当时的农村建设,人民生活,增强中国在国际的经济文化地位,无疑是多方有利的发展方向。经过前期大量的资料调研,最后周总理实事求是地选择梅家坞作为茶生产农村经济,并以梅家坞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建设的联系工作点,是有科学地理根据的,是因地制宜的成果。事实也证明,梅家坞发展茶叶种植和采集炒制工业是有得天独厚的土地气候条件的,同时,梅家坞的发展还与周总理走进深入群众,和群众联系,了解群众的难处,指导群众工作,和群众一起奋斗是离不开的。农村经济要发展,群众干部要首先向周总理学习,要相信科学的力量,还要尊重和紧密发动群众的力量,大家一起干一件大事,事情才能真正干得起来!

    周总理的指导意见,对于今天的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也仍是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的。从梅家坞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和当地自身的特点相结合,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开发绿水青山的同时,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将绿化养殖,生态经济发展列入重点,打造农村经济绿色发展的自有品牌。同时,我党也要深入农村,联系群众,制定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可持续政策文件,走在群众前头,引领农村建设走向绿色可持续道路,跟上国家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国策;实现和弘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步伐;带动农村发展走到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头去,带动普通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七、数据分析(附录一)

    本次问卷调查,我小组采用网上抽样问卷形式,共有104份有效问卷数据,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占比百分之71.15,男性人数占比较少,占比百分之28.85,且年龄范围在18-25岁占比超过百分之80,大多为大学生参与此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表示并不了解周总理指导梅家坞工作的具体事例,对农村建设问题的关心度也不高。同时,抽样调查表明,电视新闻仍然是人们获取农村建设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紧接着是微博微信,由于电视新闻有时段性,建议国家还是可以加大对微博微信的利用,扩大农村建设的宣传力度。同时,关于未来农村建设问题和重点,尽百分之90的人认为教育仍然是农村建设的重头戏,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建设与当地受教育群众人数和受教育程度高低紧密相关,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率不低,还是要考虑教育改革和农村教育普及扩大化的问题。同时,农村建设的医疗和养老问题也被人们重视,由于上世纪计划生育在农村的监管强度较大,农村一家一孩的现象较多,加上我国不够完善的养老制度,年轻人生活负担压力大,易造成劳动力外流,空巢老人甚至空巢村的出现,长久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同时,关于农业农村建设,环境污染问题也被人们所重视,还认为要发展农业离不开科技的力量,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实事求是,利用农业科技化,生产无污染或尽可能少污染化来发展我们今后的农村经济,实现可持续的长久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俊:讲述革命历史,宣传红色文化——信阳师院旅游学院学子于“红色故事”演讲大赛中荣获佳绩(组图)
·下一篇:无
·周恩来故居以“家”为线展陈出新 献礼周总理诞辰120周年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周总理家乡(组图)
·“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周总理家乡(组图)
·凯雷、朱烨、陈龙狮:红色后代聚首 支持周总理慈善基金扶贫扶智(组图)
·特稿:红色后代聚首 支持周总理慈善基金扶贫扶智(组图)
·蒋超亮:石河子大学学生瞻仰周总理纪念馆(组图)
·特稿:石河子大学学生瞻仰周总理纪念馆(组图)
·特稿:纪念周总理逝世41周年 江城子
·汤国清:纪念周总理逝世41周年 江城子
·特稿:纪念周总理逝世41周年 江城子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吴苗:周总理在梅家坞新中国建设的调研报告(组图)
张俊:讲述革命历史,宣传红色文化——信阳师院旅游
侯富儒: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不忘初心?(组图
北京市西城区军休十一所组织共产党员赴雄安新区开展
北京市西城区军休十一所组织共产党员赴雄安新区开展
革命后代胡木英、吴时锋与湘大学子“话初心”(组图
梁德武、王湘江:谭政大将早期对我党的重大理论贡献
特稿:谭政大将早期对我党的重大理论贡献
徐田浩:国家级媒体再次聚焦农工党员创办的图书馆(
特稿:国家级媒体再次聚焦农工党员创办的图书馆(组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