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手谕的石刻
战斗在冀东长城上的八路军
穿上军装的本文作者
因“知识分子团”走到一起的军旅伉俪
“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的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雾灵山下的石刻上,毛主席的手谕,苍劲有力,动人心魄。
这里是我的家乡,北京市密云区曹家路村,山峦叠翠、河水清澈。抬头眺望,岁月斑驳的长城楼台,诉说着不变的坚守。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日寇履次扫荡的地区。我生长在革命老区,自然对英雄对军队有着特殊的情感。
英雄精神一直是习主席推崇和倡导的。“党和人民需要我们献身的时候,我们都要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我们都做不到,让谁去做?”习主席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话语直抵人心。俗话说,每个男孩小时候都有个英雄梦。我儿时最崇拜的英雄就是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团长白乙化,抗战中在北京牺牲的我党最高将领。
回忆抗战烽火,白乙化率领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战斗在我家乡密云,立下赫赫战功,许多村民都亲切地把白乙化称为“小白龙”。除了作战英勇,白乙化率领的十团,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在这个团里,有70多名大学生干部。而团长白乙化本人,也是当时北平中国大学的毕业生。因此,肖克将军曾经把十团形象地称为“知识分子团”。
70多年过去了,昔日烽火早已消散。然而,有关白乙化和“知识分子团”的故事,依然铭刻在人们心中。在建军91周年之际,我就讲讲我和从我家乡走出去的八路军“知识分子团”的不解之缘。
九•一八事变后,正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二年级的中共地下党员白乙化回东北家乡抗日,拉起一支抗日义勇军,转战辽西、热东地区,打鬼子、烧军车、袭击火车站,队伍很快扩充到三千多人。骁勇善战、智勇双全的白乙化被人们传成了一个神奇人物:“‘小白龙’能掐会算,鬼子从哪边来,他哪边的胡子就会动。”1937年11月,担任绥远和硕公中垦区(又称东北义勇军绥西垦区)中共地下党工委书记的白乙化,率领抗日民族先锋总队180多名青年大学生到达雁北地区,与八路军三五九旅会师,开赴抗日前线。1939年4月,抗日民族先锋总队来到平西,与冀东抗日联军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年底,改编为八路军独一无二的“知识分子团”——该团有几百名大中学生,领导层几乎都是大学生。而白乙化是该团的团长,如此传奇的儒将,自然就是我儿时的偶像,也是他为我埋下了携笔从戎的种子。
“如能死在抗战杀敌的战场上,余愿得偿矣!”这是白乙化的夙愿。1941年2月4日,日伪道田“讨伐队”果然前来奔袭。白乙化布下口袋阵,准备全歼敌人。狡猾的敌人从侧面插了过来,与一营迎面相遇,白乙化站在前沿阵地上,手执令旗进行指挥,警卫员害怕意外,硬拉他趴了下来。敌人很快被击溃。为了消灭躲在长城楼子里负隅顽抗的残敌,白乙化再次跃上大青石,挥动令旗,高声命令一营长:“王亢,冲锋!”就在这时,一颗罪恶的子弹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白乙化无声地倒下了,为祖国的抗日战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实现了他生前的夙愿。当出发太远,找不到初心时候,我就会想起白乙化的夙愿。
“知识分子团”还是我人生的指路明灯。初到根据地时,虽然白乙化等人文化素质出众,但也有一些人充满担忧:这些学生娃能否带领部队冲锋陷阵打鬼子?“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郭生河说,“当年,白乙化把部队拉到马兰村,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士气极为高涨。不久后,严峻的考验接踵而至。”据家乡军事志记载,1939年6月18日,300余名日寇从沿河城出发,意欲一举消灭白乙化所在部队。面对这支骄横的日军,白乙化和战友们立下誓言,要给予日寇狠狠打击。“知识分子团”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40年秋,4000余名日伪军对丰(宁)滦(平)密(云)根据地发动为期78天的“大扫荡”,该团采取避强击弱、内外结合的战术,经过大小37次战斗,夺取了反“扫荡”的胜利。当我遇到困难时候,我就会想起这些,从中汲取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