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子实践团成员在“燎原星火”纪念塔下合影
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是红四方面军、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先后组建过11支主力红军队伍,革命战争年代,10万金寨儿女为国捐躯。
为缅怀革命先烈,追寻红色记忆,7月8日,安徽财经大学火星子实践团怀揣着一颗崇敬的心来到了“红军源”——金寨。
当天清晨,实践团队来到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依山而建,庄重肃穆。穿过一座徽式牌坊,拾级而上,向日葵、杜鹃花等浮雕扑面而来。同行的六安籍队员介绍,“向日葵”象征老区人民铁心跟党走,“杜鹃花”也叫映山红,象征金寨革命燎原之势。
不大的烈士陵园里,每一级台阶、每一座浮雕、每一棵松柏都有特殊的寓意:牌坊后有59级台阶象征从金寨走出了共和国59位开国将军;纪念塔前的10级台阶则寓意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金寨有10万英雄儿女参军参战,大多数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的革命烈士就有1.1万人……这些有特定含意的数字无不映衬着红色金寨的辉煌历史。
来到“燎原星火”纪念塔下,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这座英雄塔承载了多少人民的敬意啊!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这里敬献花篮,表达对大别山英烈的缅怀之情。
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金寨境内便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又称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地和中心区,是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主要发源地。抗战时期,金寨是安徽省抗日救亡运动的领导中心。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30年波澜壮阔、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金寨革命的红旗在大别山始终不倒,高高飘扬。
战争年代,金寨十万儿女为国捐躯。建国初期,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10万亩良田。10万老区人民告别世代生存的家园。
这三个“十万”,不仅谱写了金寨人民牺牲与奉献的壮丽凯歌,而且铸就了以“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永跟党走”为主要内容的、伟大的大别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