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挺然屹立傲苍穹。 八千里风暴吹不倒, 九千个雷霆也难轰。 烈日喷炎晒不死, 严寒冰雪郁郁葱葱。 那青松逢灾受难,经磨历劫, 伤痕累累,瘢迹重重, 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 蓬勃旺盛,倔强峥嵘。 崇高品德人称颂, 俺十八个伤病员,要成为十八棵青松! ——摘自京剧《沙家浜》选段“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
2018年3月30日,天晴,略有小风。老师带着我们几个去浙江省诸暨市次坞镇溪埭村,去到了俞秀松烈士的老家,通过重走英雄足迹来缅怀这位优秀的中共党员。老师说,自己家的先人远在北方的老家,所以每逢清明,他总会过来看看这些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牺牲自己的英雄。以往伴随着他的是清明淅淅沥沥的雨丝,这次,能带着师门一行人过来,倒是更有意义了。
到了俞秀松烈士陵园,迎面看到的就是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亲笔题写了的“俞秀松烈士陵园”这几个字,两旁的青松郁郁葱葱,格外的茂盛。俞秀松纪念碑矗立在陵园中心,碑高9.9米,下大上小,顶内收成三角形。碑四面中间内凹,南侧碑身正面镌刻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的题词---俞秀松烈士永垂不朽。碑座分二层,每层高0.6米,碑底下为台阶,共四级。
图 1 俞秀松烈士陵园
走到上面的纪念碑前,还需要走170级台阶,我们一群人也不多话,怀着肃穆的心情拾级而上。到了上面,发现有一个年级的小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正在开展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那句“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有犹长春风”,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祖国才会如此繁荣昌盛;正是有了他们的英勇献身,我们今天的生活才会如此安稳幸福;也正是他们用铮铮铁骨,托起新中国新时代的太阳!
图 2 某小学开展清明节祭奠英烈活动
绕至纪念碑后,是用大理石镌刻着诸暨市委撰的“俞秀松烈士陵园记”。行至此,老师清清嗓,这才开始将俞秀松烈士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老师的言语中我们知道了俞秀松烈士的丰功伟绩,更是明了了他作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的这一身份。
一.一位“三W”青年,一株共青团青松
1899年8月,俞秀松出生于浙江诸暨次坞镇溪埭村的一个清末秀才家里,父亲俞韵琴是诸暨地方上有名的教育家,曾担任过知事府老师、诸暨师范讲习所所长、诸暨初级师范学校校长等职。1916年9月,俞秀松考入了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读书期间,俞秀松被同学们戏称为“三W主义者”,这三W是英语WHO,WHAT和WHY的缩写。,由此可见他旺盛的求知欲和爱寻根究底的学习态度。
在校期间,俞秀松参与创办进步刊物《浙江新潮》并任主编。然而,《浙江新潮》第二期刊载了施存统撰写的《非孝》一文后,引起了轩然大波,军阀政府认为该文是大逆不道的“邪说”,必须“抓出罪魁祸首”,俞秀松也因此被迫退学。
1920年,俞秀松准备去北京大学旁听,便写信给父亲,希望能得到家里的资助。俞秀松写这封信的时候,并没有尊称其父为父亲,而是称他为“韵琴同志”,因此俞秀松父亲看到后勃然大怒,不仅只给他汇了一块银圆,还回信说:“四万万同胞都是你的同志,每一个同志给你一块钱,一切问题岂不都解决了。”最终幸而有亲朋好友解囊相助,俞秀松才能如愿去到北京。在北京,俞秀松认识了李大钊,并逐步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他曾公开在一封信中宣称“我此后不想做学问家,情愿做个‘受人唾骂’的革命家!”
1920年6月,陈独秀等人开会商议,决定成立共产党组织,俞秀松是组织中最年轻的成员。后陈独秀提议,参照苏俄少年共产党的模式在中国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作为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助手和后备军。并委托了当时年仅21岁的年俞秀松来筹建。1920年8月22日,上海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在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内成立,俞秀松担任了第一任书记。
图 3 俞秀松入团第一天纪念照和一封描述自己思想状况的家信
二.天有点阴,风有点大,都抵不过爱与正义的生命厚度
听完了俞秀松与共青团的不解之缘后,我们在村民的指引下,穿过白墙黛瓦、简约古朴的重重民居来到了俞秀松故居。那是一座四合院式楼房,里面陈列着俞秀松上小学时写的大字、离家后写的家信……每件陈设品无一不记录着一位革命者的生命印记。“等到大家有饭吃了,我再回来。你要相信,这一天会到来的。”1919年底,俞秀松最后一次回家乡说的这句话,成为后来者的励志之语。而俞秀松到底也是没能再回来,可惜,可叹!
图 4 俞秀松故居
当日最为遗憾的就是,俞秀松的侄子,也就是俞秀松故居的管理者和义务讲解员的俞治华当天不在,因此我们一行人只能徘徊在故居门前不得入内了。而就在这门口,老师又向我们娓娓道来了俞秀松的后半生以及他与他一生挚爱盛世同之间的爱情纠葛。
1933年,俞秀松等二十五位同志,受共产国际指派去新疆工作,并更名王寿成。当时,盘踞新疆的军阀盛世才对他非常器重,还请他做了小妹盛世同的家庭教师。俞秀松在授课期间,不仅仅是教授盛世同数理等文化课,还给她讲解辩证唯物论、政治经济学等马列主义思想。逐渐的,即使当时俞秀松已37岁,15岁的盛世同仍然深深为俞秀松高尚的品格、成熟的才干、广博的学识、潇洒的风姿而着迷倾慕。而斯大林听说两人恋爱后十分高兴,他认为盛世同如果能够和自己派去的干部结婚,那对于促进苏联与盛世才政权的关系是很有帮助的。于是在斯大林的撮合下,俞秀松与盛世同在1936的夏天结为了夫妻。当时,斯大林托人给他们转送上了一箱衣服;举行婚礼时,苏联驻新疆领事馆的全体同志都来祝贺。苏方还将他们的婚礼和新疆的习俗拍摄成电影,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和莫斯科放映。
图 5:俞秀松和盛世同的结婚照
听到这里,我们在场的女孩子都暗暗吃惊也心生羡慕,得到斯大林的祝福,恋爱过程被拍成电影既能留念又能向世人分享幸福,这一切该有多么浪漫啊。但是没过多久,俞秀松和盛世才这对亲家却变成了冤家。
20世纪30年代末,席卷苏联的“大肃反”运动,使数十万人惨遭无辜杀害。不久,“肃反”运动的风暴越出了苏联。1937 年12月,王明、康生由苏联返回延安途经新疆时,开始在新疆推行“肃反”运动。王明、康生返国前,曾去拜会了斯大林,并趁机在斯大林面前说俞秀松等是坏人。斯大林便嘱咐王明到新疆跟盛世才谈谈,而王明在与盛世才交谈过程中公然诬陷俞秀松等为“托派”,于是盛世才立马在1937年12月27日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俞秀松等人。
但是虽然盛世才逮捕了俞秀松等人,但却不敢将其“就地处理”了,最后便由苏联派了一架军用飞机和数十名荷枪实弹的士兵,强行将俞秀松押回了苏联。俞秀松在预感到回苏联凶多吉少后,对盛世同说:“我此去吉凶难卜,你要挺起胸膛,不能靠别人,要相信共产党,他们才是中国人民的救星。” 果然,俞秀松从此音讯全无,生死不能卜,而他的爱人盛世同也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平反冤案之路。1996年国庆前夕,盛世同终于收到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来信,信中附有俄罗斯军事检察院致中国驻俄罗斯联邦大使馆、领事馆的信和俞秀松的平反证明书及译文。至此,长达半个世纪的冤情终于告白于天下。
听完这段往事,我们不仅为俞秀松蒙冤的事迹唏嘘不已,更为盛世同半个世纪的不放弃和坚持而赞叹不已。幸好,幸好,得妻如此,即使不在人世也总有一个人牵挂着想念着,不至于那么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