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尤祥斋刚去不久,王维舟来了。王旅长,这位已年近花甲的老同志平时进了地委书记的门,总是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乐呵呵地有说有笑。这一次,过来坐在马文瑞面前,却半天闷头不说话。马文瑞以为他还在生尤祥斋的气,便故意问:“王旅长,有什么心事?”王维舟说:“唉,真是气死人!”“发生了什么事情?”“昨天夜里有个小战士开小差,抓回来后,耿飚亲自动手,把逃兵痛打致伤!”马文瑞听得一怔,知道王维舟和耿参谋长之间又有了分歧。他知道王维舟善良敦厚,对战士十分爱护,平时自奉俭朴,却时刻关心部队战士的生活,只是对军队中的不良现象有时整治不力。而耿飚同志年轻气盛,治军较严,主张“兵不斩不齐”。马文瑞清知他两个人的优缺点。眼下见他那么生气,正想劝慰两句,王维舟又说:“他的这个做法,只有旧军队中才有,我们八路军怎么能这样搞?!”马文瑞听着,拉开抽屉,拿出一盒纸烟。这还是在延安开会时,熟人送的,平时锁在抽屉里,舍不得抽,此刻拿出来,递给王旅长一支,说:“王旅长,先抽支烟消消气。”王维舟见有纸烟抽,便毫不客气地接过来。两个人点燃了烟,坐下来慢慢地抽。老半天谁也不说话。这时太阳出来了,照得院子里槐树枝上的积雪银白闪烁,屋里的光线也越发明亮了。马文瑞注视着低头大口吸着烟卷的老旅长,真不知该怎么劝慰他。他知道那位负责同志的出发点是从严治军,想法是对的,但做法上显然简单了。但战士开小差这可不是小事情,如不狠刹一下,此风滋长蔓延下去,可不得了。王旅长沉默了许久开口说道:“我建议这个问题应当开会解决一下。”马文瑞说:“待我把情况了解清楚了再说。不过战士开小差这个问题可不是小问题,这件事我这个当政委的人首先有责任,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我看借这个机会,咱们很好地研究一下部队的政治教育问题,把坏事变成好事。王旅长,你的意见如何?”
“我同意政委的意见。”
老旅长说罢,又低头抽着烟。显然,他对政委方才的意见,并非心悦诚服。长期的实际工作锻炼,使马文瑞遇到问题时总能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从相对更高一点的角度上来权衡利弊,审时度势,妥善解决。譬如前一时期,还有一件事情牵扯到地区党政军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团结,原来耿飚与庆阳城里一位女子恋爱,并提出结婚。这件事在庆阳城引起议论,各个方面都有反映。妇联会和专署马锡五专员认为女方年龄太小,也坚决不同意。事情弄得沸沸扬扬,影响军民、军政团结。马文瑞了解了各方情况,提议召开个会议讨论解决,让大家在会上都充分发表意见。会上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地委书记马文瑞出人意料地表态支持耿飚同志的婚事。他讲了几条理由,大家都能接受,问题就此解决。这一次,马文瑞觉得,不能就事论事解决问题,而是要从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提出问题。对于高级干部之间的意见分歧,他历来主张不宜批评过多,一味地要争个是非高下,而是要通过统一认识,提高思想,在此过程中让个人自察自省。实践证明,采取这种办法往往能既分清是非,又维护团结。陇东地区党政军关系融洽与马文瑞的工作方法得当,有很大关系。他的坚定的原则性是寓于灵活性之中的。在工作中,年轻的地委书记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稳妥、公正与很强的原则性,总是以他那独有的含蓄、随和、坦然的形式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