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一发而动全身,毛主席的一盘棋
时间定格在1948年11月16日,此时全国战场的形势是,辽沈战役已经结束14天,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正在休整,淮海战役刚开始仅10天,粟裕正在指挥华东野战军对黄百韬兵团进行围堵,蒋介石在东北战场上的失利,迫使他催促傅作义南下支援徐州“剿”总,支援淮海战场。
淮海战场解放军的兵力数量不如国民党军,本身就很有风险,傅作义如果再南下,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稳住傅作义集团,经过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的电报建议,预测傅作义集团的撤退方向有两条,一条是向南撤到徐州,与刘峙集团合兵,一条是向西北撤退,撤回傅作义起家的地方。
为了抑制傅作义集团南下、西撤的行动,毛主席电令徐向前元帅和周士第第一兵团和杨得志、罗瑞卿第二兵团暂时不要打太原,一旦打了太原,傅作义集团必定南下。
华北有60多万国民党军,如果想跑,不管到了哪里都是一场灾难,不如就地解决得好,华北野战军共40万人,想要包围、阻拦他们就很难了,想要吃掉更是不可能,所以现在最有利的做法是稳住他们,等东北野战军入关。
毛主席
经过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一番筹划,确实成功地把傅作义兵团稳定在了北京、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一线。
傅作义自己精打细算
傅作义被蒋介石召往南京开会,由于东北的失利,蒋介石命令傅作义从海上撤到徐州,加入淮海战场,支援刘峙集团。但是傅作义却说:“固守华北是全局,偏安江南是一隅”,撤退不如固守,目前以他的实力,华北战局也不无扭转的可能。蒋介石相信了傅作义的话的,让他继续固守。
其实傅作义选择固守有几点绕不开的原因:自己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一旦撤往徐州,自己就会被蒋介石吃掉,最后丢掉兵权;美国人已经直接接触他,并答应直接支援装备,自己有一定的胜算可能;实在不行傅作义可以撤回绥远或者保存实力和谈。
总之任何一条都比他撤到徐州要好。解放军想把傅作义兵团留下来,而傅作义自己也没打算走,这也是后来进行平津战役的先决条件。
傅作义与蒋介石、卫立煌
陈长捷的忠诚与判断
天津战役国军的最高指挥官是陈长捷,陈长捷原来是跟着阎锡山的,但是后来与阎锡山发生了矛盾,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靠了傅作义,傅作义很欣赏的收留了他 ,因此陈长捷非常感激傅作义,凡是傅作义交待的事,他都非常用心,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在1948年6月的时候,陈长捷被调到天津做警备司令,负责防守天津。
陈长捷对东北野战军的判断是,东北野战军经过辽沈战役之后,非常疲惫,至少需要休整半年以上,这与傅作义的想法不谋而合。
傅作义每天都派飞机去山海关外侦查,得到的结果就是“平安无事”四个字,这更让傅作义放心下来。
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担心
傅作义去南京开会的时候,毛主席已经注意了傅作义的动向,而傅作义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妻子孩子送往重庆,其实再扩兵20万,把自己嫡系的17个师布置在平绥线以东,北京以西的战线上,把蒋系部队的25个师布置在北京以东,一直靠近出海口,摆成一条很长的一字长蛇阵。
毛主席看出了傅作义的想法,一旦打起来,自己的嫡系部队向西撤退,与阎锡山和马家军汇合,蒋军部队则从海上撤往徐州。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不能再等了,一旦傅作义集团西撤东逃,那么东野再难捕捉到歼灭该兵团的战机,为了抓住这一时机,毛主席当机立断,电令林彪、罗荣桓、刘亚楼火速难下冀东,包围傅作义兵团。
东野的难处
辽沈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47万余人,东野自身也伤亡了12万多人,此时继续补充兵力和休整,由于东北籍士兵较多,不愿离开家乡,需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动员工作,后勤保障也很困难,种种的原因都迫使林彪、罗荣桓、刘亚楼不得不考虑休整为宜,短期内不再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好休整半年以上。
战机稍纵即逝,一旦傅兵团西撤东逃,再想歼灭可能要追到东南沿海和西北隔壁,林彪和罗荣桓是军事家,更是战略家,所以毛主席再次来电促使时,罗帅果断表态,无条件支持毛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定,再大的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林彪、刘亚楼附议,此时东北野战军最高的三位军事主官形成一致意见,庞大的军事行动开始了。
东北野战军11个纵队共70万人,火炮1000余门,坦克100辆,装甲车130余辆,随同民工有15万人,开始大规模向关内进发,大军昼伏夜行,隐藏的非常好,傅作义全然不知。
傅作义故意派一个军挡在上海关,就是为了给关内报信,但是东野为了不打草惊蛇,故意没有从上海关走,而是绕道热河省,从喜峰口进入冀东。
东野开始入关行动的时间是1948年11月23日开始,此时离辽沈战役结束仅21天,行动之迅速,傅作义根本一无所知。
东北野战军迅速到达指定位置,将傅作义排的一字长蛇阵斩成几截,把敌人包围在北京、天津、张家口、新保安、塘沽等一些大城市里,毛主席做出重要指示,围而不攻。
刘亚楼
刘亚楼接受重任
1948年12月31日,林彪把刘亚楼单独叫了过来,交待了一件重要的任务解放天津,刘亚楼既感到惊讶又在意料之中,他和林彪配合了很久,甚至林彪的脾气,这几天林彪时不时的眼神中能够透露出信息,只是这个信息这么快,从苏联回来后,刘亚楼还没有单独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这对于刘亚楼来说是一种挑战,但是既然林帅已经下定决心让刘亚楼担纲,那么林帅肯定已经考虑成熟了,而且刘亚楼了解林彪,既然他决定由自己独自指挥东野解放天津,再多的求助他也不会多说,所以自己也爽快的答应:“请林总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那么林帅为什么不让罗帅或者聂帅指挥,而让刘亚楼指挥作战呢?小客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理解。
刘亚楼本身实力很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刘亚楼1910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192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12月参加小润暴动,成为游击队员,后来到了红军军校学习,先后担任了连长、营长、团政委等工作,参加了3次反“围剿”,先后任红一军团团政委、师政委等职。
参加长征后,指挥红一军团12师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智取遵义,攻克娄山关,挺进松坎,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攻占哈达铺,参加直罗镇战役,渡黄东征,1938年远赴苏联,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刘伯承元帅就是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的,到了1946年学成回国,虽然他错过了抗日战争,但是在苏联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回国后的刘亚楼被派到东北工作,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和林帅、罗帅一起指挥了辽沈战役,从革命经历上看,刘亚楼身经百战,作战经验十分丰富,且参与指挥过辽沈战役这种复杂的战役,是能够完全胜任解放天津这个任务的。
辽沈战役
刘亚楼与林帅,聂帅配合默契,在参加反围剿和长征中配合非常默契,彼此知根知底,犹如左右手一样熟悉。所以林帅是非常了解刘亚楼的,相反刘亚楼也非常了解林帅,长久的配合与斗争使他们形成了这种默契。
为什么没有让罗帅指挥呢?可以从这几方面看出端倪。
首先是不需要,罗帅虽然是东野政委,但是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不差东野任何一个纵队司令,即使是林帅也不遑多让,解放天津交给参谋长或者纵队司令足矣。
再次,罗帅有很多政工类工作,繁忙到让他没有时间去负责解放天津战役的具体事宜。
其次是罗帅负责与傅作义谈判,由他直接负责解放天津,会使和平解决平津问题增加难度,一边打一边谈,又是同一个人,在谈判桌上不好转圜。
为什么不让聂帅指挥呢?可以从这几方面来看,一是聂帅的重点工作是巩固包围圈,重点监视除掉天津的其他敌人,另一方面聂帅有许多前敌指挥部的工作要落实,本身华北军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罗荣桓元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