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一支穿草鞋的连队活跃在繁华的上海市南京路上。金色的草鞋,黄布缝制的针线包和旧报纸糊的信封,闪烁着这个连队发扬老红军传统、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一部反映这个连队面貌的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轰动全国,教育了一代代人。
党和国家的历届领导人都给这个连队以充分的肯定和巨大的关怀。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光辉的诗篇《八连颂》,邓小平同志先后为这个连队题词、题字,江泽民同志三次到这个连队看望,并挥笔为连队题词:“艰苦奋斗代代传,一尘不染三十年”。这就是由上海人民喊出、被国防部命名的“南京路上好八连”。
斗转星移,历史走过了三十年。如今,这支连队怎么样?
似当年 胜当年
步入八连营区,看不到烟头,见不着纸屑,饭堂里写着十个醒目的大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宿舍走廊里的每个电灯开关上都贴着一张香烟盒大的纸条:节约用电。
大学生许方勇军校毕业后分到八连,他组织战士做“丢手绢”游戏,几圈玩下来,手绢很脏,还撕开一个口子,游戏一结束,他就把手绢扔了。第二天,一名战士把这块手绢放到了他的床头,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方方正正,撕破处还镶了一朵梅花,手绢下面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尊敬的排长,请收下连队的传统”。
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出自八连“闪光的一分钱”的故事,被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如今,节约一滴水、一分钱、一度电、一粒米、一寸布,在八连被聚成一种岁月所不能磨损的精神,仍然流淌在战士的血脉里。
为了节约一粒米,炊事班淘米时,在米箩下放个大盆,将漏下的碎米捞出来。为了节约一滴水,炊事班用淘米水洗一遍菜,而后再用清水冲一次。早上蒸馒头的水从不倒掉,留着给大家洗碗。为了节约一两煤,他们发明了“五个一”一个小铁桶,能少装点就少装点;一杆小秤,每天烧多少都称一称;一把小锹,一点一点向灶膛里把煤撒得更均匀些;一个小筛,从煤渣里把没烧完的黑渣子拣出来;一个小登记本,天天登记谁烧了多少,到时全班开讲评会。连队外出野营,炊事员天天拣树根,十几天没烧一两煤。一年下来,为国家省煤六吨。
前年,八连战士在帮助五星级华亭宾馆搬运三百多间客房内的贵重物品时,没损坏一件。还从垃圾堆里捡出价值万余元的钢丝、铁钉等上交,不要一分钱报酬。
去年春天,八连冒雨参加南京路改造工程,战士们分两班轮流作业。歇下来的战士抱着铁锹,挨着墙跟睡着了。一家旅馆的经理要他们进屋里休息,可战士们谁也不肯进去。他们怕身上的泥水弄脏旅馆,怕惊醒正在熟睡的旅客。在场的黄浦区一位领导动情地说:“上海解放时,我还是一个小姑娘,亲眼见过解放军为了不打扰市民,露宿街头。现在我头上已有白发,想不到又看见了当年的情景。”
奋斗之树常青
八连官兵认为,优良传统不是静止不变的雕塑,而是前进的河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弘扬连队的光荣传统,不是一成不变地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去,而是要用新时期建军思想,赋予新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
好八连一以贯之地抓好艰苦奋斗教育。每年新兵一到连队,就组织参观连史室,在国防部授予的锦旗下宣誓,赠送《雷锋》和《好八连的故事》等书籍,教唱连歌,上传统课、发针线包。好八连的传家宝理发箱、木工箱、补鞋箱,每年老兵退伍前都要举行庄重的交接仪式。现在,木工箱已传到第十九代,补鞋箱已传到二十一代,理发箱由过去的单传,发展到现在有十五人会用。
好八连坚持把训练场作为艰苦奋斗的主战场。连队住市区,训练条件受限制,就组织大家因地制宜搞训练;官兵用麻袋布包住手榴弹练投掷;调整作息时间,提前起床进行五公里越野训练,还坚持每人每天练引体向上、俯卧撑、拉臂、杠铃、哑铃五个一百下。连队平时到十多公里远的团部参加集体活动,坚持来回路上练奔袭。近年来全连官兵军事素质明显提高。一九九○年在警备区组织的步兵专业比武中夺得第一;一九九一年在军区、警备区联合组织的训练考核中,参试五个项目全部优秀;一九九二年,全连训练成绩总评优秀,连队进攻实弹战术演习获全团第一,轻武器第三练习实弹考核优秀率刷全团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