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恩来廉政思想的深刻内涵 |
2007-04-13 10:22:49 |
|
作者:张寿春 |
浏览次数: |
|
|
|
|
1956年5月11日,周恩来根据几年来的经验,一个部门管几种业务有些顾此失彼,例如燃料工业部,注意了煤炭工业而把石油工业忽略了。重工业部过支把重点放在冶金工业方面,却把化学工业放到了次要地位。有的部门的业务则需要调整,如现在私营企业全部实行了公私合营,管理企业就应该按产业加以划分,管理系统不能再按中央与地方来划分了。
周恩来提出的上述议案,5月12日经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40次会议审议,正式通过了《关于调整国务院所属组织机构的决议》。于是,国务院的机构又一次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不仅对财经部门的职能重新作了划分,相应地撤销了一些机构,而且增设了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家技术委员会、物资供应总局等等新的综合性职能机构。经过1956年的这次调整,国务院的机构共有81个,进一步适应了当时按行业、按产品分工管理经济工作的实际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保证了
"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并且为顺利制定"二五"计划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减少层次。周恩来尖锐指出:"凡是机关大而人多的地方,必要、定要出官僚主义,这几乎成为规律了。那里的领导人即使精明强干,也会有官僚主义。因为那个机关本来不需要那么大,机构搞得那么臃肿,一定会有很多人不办事情,吵吵嚷嚷,很多事情在那里兜圈子,办不出去。把机构搞小,有事情一商量就解决了。"因此,他提出精简编制要从"减少层次和分工负责"两方面下功夫,既减少部门层次,也减少机构内部层次。
周恩来在大力解决国务院组织结构的同时,对地方行政机构和设置和健全也给予了很大的关心,提出了"四实三虚"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中央、省(市)、县、乡四级政权是实的,都召开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政府机构;另三级,即中央以下的各大行政区、省以下的专署、县以下的区是虚的,都成为上一级政府的代表机关(即监督机关)。这种行政管理体制,体现了节省行政成本的廉价政府的形象,对于顺利完成大量纷繁复杂的行政任务,起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其三,政府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不应超过献身政负担能力和企业事业单位水平。
1955年起,原来实行供给制的同志也改行薪金制。当年2月3日,周恩来在一次有6000多名机关干部参加的大会上指出,国家工作人员生活的改善要意两个问题:一是"合理化第一","有了合理化的基础,然后再逐步前进,应该这样前进";二是"普及第一","先要照顾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这是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方向"⑥。1956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27次会议讨论工资改革问题时进一步强调:"工厂的工资应该比国家机关高,这个原则应该明确"。⑦现在我们的工资标准,最低的为20元,最高的为560元,相差28倍,因此上面的不低了,不要加了。我看可以下个决心,1-5级的136人在今后几年内不增加工资。遵照周恩来的意见,国务院第41次会议通过了《关于降低国家机关10级以上干部的工资标准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所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地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将1956年规定的国家机关10级以上干部工资标准隐藏低。其降低的比例分别为:1-5级降10%,6-8级降6%,9-10级降3%。这个决定的贯彻,为保持廉洁政府的形象,在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良好影响。
三、基本保证:建设廉政与勤政紧密结合的公仆队伍
在周恩来看来,既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政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那么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不仅不能以权谋私,不当贪官污吏,而且即使决心做一个廉吏,也不应只是洁身自好,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廉政与勤政结合起来,提高办事效率,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推动全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文化成果,才能使广大人民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从而实现政府目标与民心所向的一致性,通过政府代表人民与人民信任政府的双向互动达到干群关系的和谐相处以及全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他对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
|
|
|
|
|
 |
|
|
|
|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