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2007-04-13 10:43:42
作者:张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三)开展内外协作,实现红绿古土结合。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地秀丽的风光,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彩的民俗风情。让这些资源与红色旅游资源有机结合,相得益彰。重视"红"、"绿"、"古"、"土"几大旅游的设计和整体开发,力求做到以"红"引人,以"绿"留人,以"古"诱人,以"土"感人。旅游市场的纵横联合,有利于资源共享,互利互用,有利于促进旅游资源最大值的实现。具体是:一是红红结合。红色景区与本地或附近的其它红色景区相联接,共同构造红色旅游专线。譬如周恩来纪念景区就可以与当地的新安旅行团纪念馆、中共中央华东分局、苏皖边区纪念馆友情连接,互动发展。二是红绿结合。很多地方自然景观非常优美秀丽,旅游价值非常高,可以与红色旅游捆绑经营。淮安除了周恩来纪念景区,还可以开发古运河风光带和勺湖、月湖、萧湖,以及船闸群一日游,让游客充分领略充满灵气的淮安水文化。三是红古结合。就是把历史古迹与红色景点串连起来,交相辉映,共同推介。淮安在着力打造周恩来纪念景区时,还要开发吴承恩故居、淮安府衙、镇淮楼、漕运总督府、河下古镇等历史景点,让游客参观完红色景区后再探古访旧,置身在历史的足迹中感受历史。四是红土结合。土就是指当地的民俗旅游。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也是游客非常感兴趣和好奇的。建立一些民俗馆、特产馆,开发民俗游、乡村游,使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典故、民间艺术、饮食文化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保护了民俗,推动了民俗文化的发扬光大。为了便于红绿古土几大旅游资源的整合,可以推行联票制,设立旅游专线,开通旅游专车,进行旅游整体宣传推介等,有利于资源优势互补和旅游市场的互容互利,有利于旅游大市场的良性建立和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提升科技含量,更新陈列展示手段。
      红色景点与自然景观相比有着一个明显不同之处就是红色景点有陈列展览,而自然景观主要靠风景取胜,这是红色景点的一大特色。但大部份红色景点的陈列展览无论是陈列方式、陈列艺术等均比较落后,许多景点还停留在图片加橱窗式的简单陈列阶段,难以生动形象地反映红色精神。提高展陈技术,更新展示手段,增强展览效果和表现张力,体现陈列展览个性和魅力,成了当前红色景点的一个紧迫任务。重点在改进展示方式,提高艺术设计,增强科技运用上下功夫。一是制作别具特色的精品主题展览。围绕主题,制作一个基本陈列展,运用现代化的幻影成像、影视音像、景观制作、视频互动等声光电技术,以及全景画、半景画等场景陈列方式,把严肃的历史事件通过高科技手段变得生动化、趣味化,给游客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基本陈列更加贴近历史、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既生动逼真,又寓教于乐。二是举办特色专题展。除了主展览外还要结合重大纪念日等,推出主题鲜明、内容精致的专题展,不断满足游客的参观需要和景区宣传需要。有条件还可以组织临时巡回展,既宣传了红色精神,又推介了红色旅游,提高了景点对外知名度。三是倡导精美解说。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江山之美,全靠导游之嘴。红色旅游生动,全靠讲解作用。奇妙的景观,精品的展览,还需配有精美的解说。有些景点和展览,光看是看不明白的,只有解说才能把背后的故事,深厚的文化内涵解释清楚,才能产生很好的感观效果。解说不仅仅是释放信息,还应该给游客以美的享受。所以要大力提倡姿体语言,运用简洁、易懂、富有变化的姿体,采用说、唱、跳等多种形式,解说红色景点,拉近与游客的距离,激发游客参与热情,让游客在兴趣盎然中记住历史,接受教育。
      (五)强化宣传促销,拓展纪念旅游市场。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长征中挑战生命极限的邓颖超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2015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招聘简章
·周恩来纪念馆被授予“省首批双拥示范基地”
·周恩来纪念馆发出5A动员令 打响5A攻坚战
·麦克·贝茨勋爵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澳门名家书画作品展》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配置专用救生圈(图)
·周恩来纪念馆获赠大型油画《周恩来》(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LED大屏投入使用(图)
·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讲座(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