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学术研究
 
 
加快红色旅游发展 推进和谐社会构建
2007-04-13 10:43:42
作者:张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四)实施生态工程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这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份。发展红色旅游如何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地说就是要建设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无疑为红色旅游可持续和谐发展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不仅仅是发展场馆建设、发展旅游文化,还要发展环境建设,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红色旅游景区大部份是风景优美秀丽的地方,是生态环境保持较强的原生性地区,这为我们实施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生态景区,创造了良好的先天条件。在原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规划,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正确处理生态旅游消费,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和损耗。只有环境管理好、开发好、建设好,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观光旅游,才能有条件让人们感受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和融入大自然,才能引导人们树立保护环境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永久性的意识,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红色和绿色相和谐的生态之地。
二、发展红色旅游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思
      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旅游业是一个与人关系密切,与自然关系最亲近,与社会息息相关的产业,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的重要产业,理应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特殊的贡献。然而,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特别是发展红色旅游业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资源开发不合理,红色文化遗产不正当利用,旅游欺诈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要消除和防范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必须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对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进行宏观的战略规划,让红色旅游高起点、高质量、高品味的发展,使其发挥出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朝阳产业。
      (一)整合资源,突出主题性。
      好多的红色景点都抱怨自己的红色旅游没有特色和优势,不好开发利用,与自然景点相比更觉得资源匮乏。其实大部份红色旅游景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品味高、价值大,可谓资源丰富。红色旅游资源包括狭义上的景观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历史资源,也包括广义上的地域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这些资源有的是看得见的明资源,有的是看不见的暗资源;有的是起主导作用的主资源,有的是起辅助作用的次资源。关键是看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资源,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要想把红色景点打造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震撼力的经典景区,必须先确立本景点的鲜明主题。只有主题定位了,才好围绕主题,收集、挖掘和充实资源,然后加以区分、筛选和整合,再予以开发和利用,使这些资源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淮安周恩来纪念景区现有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童年读书处三个景点。三个景点展示方式相似,图片基本相同,人们看了感觉大同小异。这说明一方面资源重复浪费,另一方面资源匮乏不足没有特色。周恩来纪念景区要想打造成全国知名景点,确立 "人民总理诞生地"这个主题非常必要,这是全国其它周恩来纪念地所不具备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对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协调、整合利用。着力打造一区三点,一区为周恩来纪念景区,三点为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景点。按照个性化、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要求,使一点一品,各具特色。周恩来纪念馆重点是综合纪念,将其建设成纪念性主题公园。周恩来故居重点是周恩来诞生地介绍,主要开展周恩来童年生活和家世研究。周恩来童年读书处重点是周恩来童年读书陈列,侧重周恩来家庭文化背景研究和淮安历史文化研究。无论是展览、文物、环境和纪念品等都要按照各景点确定的主题去整合,既有独立性又相互补充,有特色又精彩,有看头又不雷同。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长征中挑战生命极限的邓颖超
·下一篇:伯父周恩来“人民外交”的又一杰作——出席一场传统泰国贵族婚礼之感悟
·日本友好访问团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图)
·2015年周恩来纪念馆讲解员招聘简章
·周恩来纪念馆被授予“省首批双拥示范基地”
·周恩来纪念馆发出5A动员令 打响5A攻坚战
·麦克·贝茨勋爵参观周恩来纪念馆
·《澳门名家书画作品展》在周恩来纪念馆开展(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配置专用救生圈(图)
·周恩来纪念馆获赠大型油画《周恩来》(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LED大屏投入使用(图)
·周恩来纪念馆举办“培育健康社会心态”讲座(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