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英模事迹>>正文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来源:新华社
作者:新华社记者刘宇轩
浏览次数:
2025-07-22 10:00:25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新华社南京7月19日电 题: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新华社记者刘宇轩

    他是新四军作战中牺牲的首位团职干部,将青春永远定格在江南烽火中。

    “……萧国生不愧为抗战中政工人员的模范。”时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在《追悼模范政工人员萧国生》一文中指出。

    萧国生,1916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一个贫苦农家。14岁,他便背着简陋的竹筒枪加入了浏阳赤卫六师(次年秋编入湘鄂赣苏区红军独立师),17岁成为共产党员。1934年,因在战斗中左腿重伤致残,未能参加长征,他却以钢铁意志留在湘鄂赣边区,投身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他积极响应“老兵归队”的号召,告别新婚妻子陈罗香,毅然奔赴苏南敌后。

    在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工作成效卓著的萧国生很快从一团政治处宣传股长成长为二团政治处主任。1938年春夏之交,部队初抵苏南地区,建立以茅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面对陌生的水网与丘陵山地交错的作战环境,战士们难免忐忑、顾虑重重。萧国生深入连队,与战士同吃同住同战斗,用细致的思想工作消除了大家的顾虑,成为大家信赖的知心人。1939年2月,在新四军第二次政治工作会议上,他被一致推举为全军“政治工作模范”“共产党员模范”“青年人模范”。

    他的模范作用,更体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1938年,霍乱疫情如恶魔般席卷茅山,数百个村庄陷入绝望之中。“我去!我保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萧国生主动请缨,带领140多人的救援队深入死亡地带。他们为病人清洗、抬埋尸体,与死神赛跑。瘟疫最严重时,千人大村仅存二三百人,救援队员也不断倒下。当瘦脱了形的萧国生返回部队,战友几乎认不出他。而茅山百姓含泪传颂:“共产党、新四军是人民的救命恩人!”

    萧国生不仅是政工楷模,更是统战能手。为打开茅山抗战局面,他只身拜访拥有众多自卫武装力量的著名实业家纪振纲。面对对方宅邸森严的戒备,年轻的萧国生从容不迫,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娓娓道来。当纪振纲质疑“贵军如何战胜强敌”时,他目光灼灼:“侵略者没有民众支持,眼睛是瞎的,耳朵是聋的,就会处处挨打!”纪振纲被折服,从此为新四军提供了宝贵支持。

    他死战不退,血洒疆场。1939年3月7日,江苏镇江县(今镇江市丹徒区)上会、下会村硝烟蔽日。日军重兵合围新四军第一支队二团驻地,萧国生断然拒绝先行转移:“这样的生死关头,我怎能先走!”他亲率一个连拼死阻击,掩护主力突围。激战中,这位年仅22岁的指挥员身中数弹,壮烈牺牲。茅山百姓千人自发哭别英魂,百里外的乡亲扶老携幼赶来。

    时光荏苒,精神永存。在江苏镇江句容市白兔镇,当年血染的土地,一条由村庄通向镇上的道路被命名为“国生路”。更名仪式上,村民指着新路牌郑重地说:“这条路要好好走,不能忘记了烈士的名字。”

    “霍乱疫情中,萧国生同志带领医疗队救活了数百名群众,这是他当时穿过的衣服。”一件褪色的军装前,年轻的讲解员动情地向参观者介绍。位于句容市的茅山新四军纪念馆里,珍藏的32件遗物和10多本史料静静地诉说着萧国生的壮志豪情。

    锈蚀的皮带扣、子弹壳、印章、钢笔……诸多红色文物前,常有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凝望——当年14岁的浏阳少年背着竹筒枪走上革命路,把生命化作火炬,照亮民族解放之路。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开国上将九旬入党
·下一篇:无
·河北省见义勇为英模事迹报告会在唐山市举行(组图)
·特稿:福建漳浦:“十大英模事迹”首进“公”字号场所(组图)
·为你献上一束花儿
·特稿:“餐风饮露志如虹”——蔡会文血染赤水仙(组图)
·特稿:王尔琢三烈士血洒思顺墟(组图)
·特稿:《将军寄语》赠书启(组图)
·特稿:刘勤的铁军情怀(组图)
·今天,61张珍贵照片缅怀陈赓大将!(组图)
·最高检:袁隆平应纳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范围
·为父百年诞辰做祭文(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新四军模范政工萧国生
暑假想陪孩子见世面的父母,应看看湖北黄石
跨越昆仑天山,走近中国西极(组图)
红色联播:“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六——北
未来25年,巨变将在我们身边发生
常魁星同志专文 军地示范榜样赞(组图)
红色诗词-毛扬斌:英魂之梦(组诗)
武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小蜜蜂”英烈故事
特稿:“小蜜蜂”英烈故事特邀宣讲员聘书发
毛红平:红安籍作家熊立功长篇小说《红安岁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