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情况,对他们的精心布置、有序准备表示满意与感谢。
英京、乐仙等13家酒家、餐室都将自己的厅堂门面布置得新颖别致。有的在门上挂出“欢迎来吃救国饭”、“爱国之门”、“光荣之门”的横幅,有的在店堂内张贴爱国宣传画,还有的展出了抗日战士英勇杀敌、工合社员努力生产的图片等。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地处湾仔的英京酒家在二楼专设一厅为接待“一碗饭运动”顾客,并免茶资费。乐仙酒家更是别出心裁,对捐款达100元以上者,则用该店珍藏多年的大红古碗盛饭款待。
公共汽车、电车上,也张贴着标语和宣传画,写着“为祖国无家可归的难民请命”、“大家来吃爱国饭”、“全部收入拨交中国工业合作社扩大救济工作”等口号。特别是当天上午,一只特制的大碗模型出现在街头时,把活动引向了高潮。一大群人簇拥着这只“大碗”喊着“多买一碗饭,多救济一个难民”的口号,穿过中环、西环、湾仔等闹市区,给本来就已是家喻户晓的“一碗饭运动”增添了气势。
这一天,香港民众纷纷上街购买饭券,大家都以能够为资助抗战、救济祖国同胞为荣。他们称誉炒饭为“爱国饭”、“救国饭”,是为救亡尽力,故而个个脸上呈现自豪的神色。一个小摊贩对采访的报社记者说:“平时各项开支省了再省,即使是一根火柴钱也都要掂掂分量,唯独买一碗饭运动餐券不能小气。我买了5碗,妻子儿女都吃了,虽然用去了好不容易赚到的10元钱,心里却十二万分的高兴,因为我们一家算是尽了中国人应尽的一份责任,良心上感到安适。”
各餐室的老板、店员都视参加“一碗饭运动”为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如办喜筵那样着意配料加工,以空前优质的服务接待食客。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瞻前顾后上了英京酒家二楼“一碗饭运动”专厅,拣角落里座位坐下。他一生中可能从未进过如此豪华的酒楼,显得很不自在,正心神不宁时,漂亮的女招待端着热气腾腾的炒饭,送到他面前,微笑着说:“请用饭。”现场采访的记者目睹了这一不同寻常的场面,问酒家经理高福中:“讨饭的也来贵店吃炒饭,你们不讨厌?”高经理正气而言道:“爱国不分贫富,凡是来吃爱国饭的,我们一视同仁都是热诚欢迎接待。”
8月2日、3日,正值周末和星期天,市民把参加“一碗饭运动”视为最光荣又最具永恒纪念意义的一个重要的活动,他们或携幼扶老举家共食;或和朋友同去餐室。家境贫寒的,买一碗回去,一家老小围坐,你一筷,我一匙分享;病老不能出门的,托人捎带。香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中外,个个都知“一碗饭运动”。他们阶层不同,然同情伤难,支持工合,夺取抗战胜利的热情一致!
在当天的《华商报》上,头条刊登宋庆龄的题词:“日寇所之,骨肉流离,凡我同胞,其速互助。”
“一碗饭运动”延长了日期
原定进行3天的“一碗饭运动”很快就过去了,可仍有许多人为没能吃上“一碗饭”而遗憾。各界人士也纷纷呼吁,希望能延长时间,以便能让更多的人吃到一碗“爱国饭”、“救国饭”,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爱国救难之情。结果多数餐室延长了日期,其中龙泉茶室延至8月10日,天燕餐室延长至15日,而乐仙、小祗园两家一直持续到了8月30日。售出的餐券,远远超过了原定的2万张的指标,“一碗饭运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9月1日,“一碗饭运动”胜利落幕,在英京酒家举行了结束典礼,宋庆龄到会主持。会上公布了“一碗饭运动”收入:扣除各项开支,净余港币25000元,法币615元。胜利进行曲中,宋庆龄颁发奖品,把由她题写“爱国模范”的锦旗,授予认捐炒饭的13家优胜餐室;又向英京、小祗园、乐仙三家业主高福中、欧阳藻裳、庞永棠赠送了孙中山先生遗墨“努力向前”,以资特别鼓励。
“一碗饭运动”所得收入全部捐赠给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有力地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