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面斗争的骨干。”他还强调说,“党组织的发展和本地区干部的涌现,是一个根据地的成长和巩固的重要标志。”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各地在创建根据地一开始就重视这项工作。按照省委“突破一点,就地生根”的要求,对在反奸清算剿匪反霸斗争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个别发展,并逐步建立起党支部和党小组。截至1946年秋,在辽西法库、康平、昌图、双山、郑家屯、黑山等地发展了农民党员千余人。在铁岭县发展一些青年知识分子入党,在阜新敌占区还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并建立了秘密党支部。新党员的大量发展,引起陶铸同志重视。他亲自找到《胜利报》编辑,说:“现在发展了大批新党员,不教育怎么行,你可参考刘少奇同志的《论党》、《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编写一本《怎样做一个好党员》的课本。”初稿写出后,经陶铸同志亲自审阅、修改、定稿,很快印发到基层党支部,作为新党员的学习材料。不久,省委又指示各地都要开办党校和训练班,分批轮训新党员。与此同时,陶铸同志还十分重视培养党的地方干部。1945年12月,他在分析形势时说:“目前敌强我弱,我们刚刚到东北,脚跟未站稳;伪满14年殖民地奴化教育,加上国民党的反共欺骗宣传,东北人民对我党不甚了解,‘正统’观念较深。我们和国民党斗争能否胜利,根据地能否建立起来,关键是争取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而改变现状,深入工作的决定因素是干部。”他说,在东北创建革命根据地,战胜国民党反动派,要做长期斗争的准备。为此,要注意争取团结教育东北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地方干部。只有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战胜困难,发展壮大革命力量。他在辽吉军区政工会议上也强调:“必须从本地战士和青年知识分子中培养大批新干部,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与辽吉人民有血肉联系,作为辽吉人民子弟兵才更有根基。”不久,省委就在法库成立了辽西民主学院,采取延安抗大式的教育方法,短期轮训青年知识分子和新干部。陶铸同志经常到学院讲课。在他的倡导下,各地县也开办了基层干部训练班。截至1948年秋,全辽吉地区培养提拔了8000名新干部,后来大都成了建设辽吉根据地的骨干。
与此同时,陶铸同志始终重视各地委、县委领导班子建设。他在选配组建地县委领导班子时,总是胸怀全局,大公无私,体现了五湖四海团结一体的伟大气魄。1945年12月辽西省委刚组建时,陶铸同志从沈阳带出一批政治上较强的干部,当时已在辽西各县工作的同志认为,由这些干部接替他们,他们到下面去工作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提出来后,陶铸同志坚决不同意,他根据各县的实际斗争情况,只留下王丹波同志一人担任法库县公安局长,其他所有同他一起来的同志都下到区里担任书记或是区长。在此之前,一地委曾决定调法库县委书记于之随杨易辰到二地委工作,由陶铸同志带来的薛光军担任法库县委书记。法库县委同志得知后提出不同意见:“法库地处沈阳外围,是敌我拉锯地带,经常有战斗,配备干部要适应这种战争形势的需要。于之同志经过八年抗战,又抓过武工队工作,留在法库工作比较合适。”陶铸同志采纳了这个意见,于之继续担任法库县委书记,薛光军担任县委副书记。在选配各级领导班子时,陶铸同志总是知人善任,用其所长。1946年10月,辽吉地区斗争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为了打开一分区斗争局面,省委领导反复研究一分区司令员的人选,最后陶铸同志认定赵东寰是最佳人选。于是他亲自找赵东寰谈话,着重讲述了坚持一分区斗争任务的艰巨与光荣,从政治上激励赵东寰,使之深感组织上的信任和期待,毅然接受了去一分区的任务。赵东寰到一分区后,率领部队与敌人针锋相对,反复较量,在康平打了两仗,在法库打了四仗,前后歼灭敌人几个团的兵力,很快将一分区的斗争局面打开。
在创建和坚持辽吉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