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岸,因有十二月事变的嫌隙,开始双方皆有戒心,甚至接壤驻防之部队时有小冲突。但因双方均处敌后抗战环境,要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最后做到订立抗日现地作战协定:(一)双方各守原防,除在必要时可超界对日作战外,平时各不相犯,如遇敌“扫荡”友区时,另一方有协助友区之义务。(二)双方在各驻防地区之政治文化教育之实施,均有自由权,不得互相破坏,互相攻击,并可互派代表参观。
(三)互通情报,共收联区联防之效。这一谅解成立后,双方关系尚称密切,友军渡河后,所留李汉一部所需的衣服粮食等,均由我方供给,保持从来未有的友好关系。
至于与八路军的关系亦堪称模范。十二月事变后,我在军事上物质上均处于极端困难的时期。八路军朱彭总副司令给我们以莫大帮助。在敌人“扫荡”时,抵抗敌人进攻重要方面的任务,由八路军来担负;次要方面的轻微的任务,才由决死队来担负。八路军是一个穷队伍,但当我们非常困难时,衣服粮食和一定的菜金还由他们来帮助。我们决死队是一支新军。它帮助我们以真正的友谊、作战训练和教育。决死队想不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八路军倒代为想到了、筹划好了。我从来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团体,能够这样的牺牲自己、帮助别人。我们不必讲这决死队对八路军有特别的好感,但这是由八路军自己的好换来的“礼尚往来”。如果人家待我以礼而我不以礼往,那还算什么人!
有人说我们在敌后进行“封建割据”,这又是造谣污蔑。
从敌人占领区中“割”出一块土地来作为抗日根据地则有之“封建”则未也。我与周围抗日友军向来是守望相助,互通有无,毫无封建割据的事实。根据地一切所实行的法令政令,都依据三民主义之最准绳而制定的。我们在坚持抗战中,正在建设民主政治,坚决反对封建。我们非常注视建设根据地,把它视若珍宝。因为没有根据地,就等于军队没有休整补给的地方,人民就失所凭据,失掉抗战信心。武装抗日斗争与根据地脱节,就要失败,所以非要根据地不行。
它究竟用什么方法坚持了并继续坚持着这样严重的斗争呢?它是用密切群众关系,改善群众生活,发动群众的抗日积极性来坚持的。今天所进行的民族革命战争,基本上是一 个农民战争。如果不能够把占全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广大群众发动起来,抗战胜利就会是一句空话。为了改善群众生活,提高其抗战热情,我们就是从几方面着手的:(一)从减租减息、改善群众生活上来着手。我们实行了二五减租,我们实行了分半减息。既改善了群众生活,又照顾了地主的利益。在减租减息以后,人民生产情绪提高了,保证军粮民食,人民积极的参加了政府工作。参加了民兵,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大大的活跃起来了。(二)从实行精兵简政以减轻人民负担上着手。我党政军脱离生产的人数只占巩固的根据地的人口百分之二点八。在一九四二年,比一九四一年全区人民负担减少了一百零八万四千六百二十石。目前部队生活是困难的、艰苦的,但我们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以改善人民生活,我们还是坚决的这样做了,并保证以后不再增加负担。(三)从发展根据地生产事业以改善人民生活着手,主要是农业生产。去年秋后到今年春播中,全区共垦荒地(包括熟荒在内)七万五千亩,开渠一千一百五十里长,变旱田为水田者一千顷,每亩增收粮食三斗,即增收三万石。今年是生产情绪从来没有这样高涨的一年。这主要由于减轻负担的政策刺激和鼓励。其次是合作运动,这一运动才在开始,还没有显著成绩,但蚕、丝、铁、锌、纺织、油坊、粉坊、运输等业合作社所吸收的合作社员业已有几万人之多,资金在一百万元以上。
在游击区战敌占区除暴安良,施行善政,特别帮助群众减轻对敌负担。在敌占区,有这样的特点:“谁能替群众减轻对敌负担,谁就是群众领袖”。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