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小车站附近。
中朝革命者在野营期间一面进行政治、军事集训,一面继续开展东北抗日游击斗争。
1942年7月,经苏联军方同意,抗联南北野营以及在东北活动的抗联成员合编为中国教导旅(对外番号8461 步兵特别旅),旅长周保中,金日成等四人为教导营长,安吉、金策等为政治委员(后称政治副营长),并在该步兵旅设置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也称“东北党委员会”,选举崔石泉为书记,金日成、金京石为副书记。
大反攻中的朝鲜志士
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战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了最后决战阶段。7月,中共东北党委员会举行会议,决定将中国教导旅中共党的领导成员一分为二:中国籍党员组成新的东北党委员会,也称辽吉黑临时党委会;朝籍党员组成朝鲜党委员会,随苏军进入朝鲜反攻作战,重建朝鲜共产党。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兵分四路进攻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苏军的帮助下,朝鲜革命者联合各革命团体,成立了朝鲜民族执行委员会,清除日军残余,实施行政自治,迈开了独立建国的坚定步伐。这些从抗联归国的朝鲜革命者成为创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敌后英勇抗战
朝鲜志士在敌后根据地的最初集聚
在中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朝籍革命者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奋斗的老红军、老革命。虽然人数较少,但有丰富的革命经验,是根据地朝鲜侨民进行抗敌斗争的领袖和核心;二是从中国国民政府统治区转移至敌后根据地的朝鲜义勇队将士,是根据地朝鲜侨民抗敌斗争的骨干力量;三是来自华北、华中、华南沦陷区投诚、被俘的日军朝籍士兵和投奔根据地的朝籍侨民和青年学生,他们是根据地朝侨抗日斗争的基本群众。
1940年,原在国统区和国民党正面战场活动的朝鲜义勇队,在中共的影响和八路军总部的安排下,向华北敌后实施战略大转移,其主力部队北渡黄河,进入太行山根据地,实现了与八路军三八五旅的胜利会师。
1941年1月,进入太行山根据地的朝鲜义勇队会同各界朝侨在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桐峪举行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成立大会。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到会祝贺。会议决定成立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选举老红军将领、朝籍革命者武亭为会长,组建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会议特别强调“中国抗日战争与我们朝鲜民族解放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共同联系”,号召朝籍革命者“积极参加中国抗日战争,打击日寇,促进朝鲜民族解放事业”。联合会的建立标志着有组织的朝鲜反日复国运动已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展开。
朝鲜独立同盟与朝鲜义勇军
1942年7月,华北朝鲜青年联合会在晋冀鲁豫根据地举行代表大会,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新情况,决定将联合会扩大为朝鲜独立同盟,将朝鲜义勇队华北支队扩编为朝鲜义勇军,选举老革命家金白渊为委员长,崔昌益、韩斌为副委员长,任命武亭为朝鲜义勇军司令,朴孝三、朴一禹为副司令。同年12月,朝鲜独立同盟在太行山根据地创办朝鲜青年革命学校,金白渊兼任校长,朴一禹任副校长,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形成了朝鲜独立同盟、朝鲜义勇军、朝鲜青年革命学校以及各根据地的分盟、支队、分校三位一体的朝鲜反日独立运动的新体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中,朝籍革命者冲锋陷阵,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在大江南北战斗,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44年8月,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撰文高度评价朝鲜革命者对于中国抗战的支持和贡献,称赞他们“做了艰苦勇敢的工作”。
1942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联合制定《纪念朝鲜义勇军烈士办法》,决定将诸烈士生前从事革命运动的经历,编成学校教材和战士课本,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朱德将军也在《解放日报》发表文章纪念朝鲜战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