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笔下的“现代侠盗罗宾汉”,他是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赞誉的“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他是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心中的“好导师、好领导,好朋友、好兄长”。
在33岁壮烈牺牲后,他的家乡以他的名字命名。即便过去了80多年,他的故事仍被传颂,他的精神仍在继承。他就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刘志丹。
刘志丹牺牲后,留下的唯一骨肉是年仅6岁的女儿刘力贞。刘力贞一生致力于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2014年11月去世。八一前夕,记者采访了刘志丹的女婿——已88岁高龄的张光老人,感受刘志丹在短暂燃烧的生命中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
“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在张光眼中,从未谋面的岳父刘志丹在陕北群众中有着崇高威望。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岳母同桂荣还在世的时候,家里一年到头都有从陕甘老区来的群众看望他们的“刘嫂子”。张光说,这表达了老区人民对刘志丹的怀念和敬仰。
1903年10月,刘志丹出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丁镇,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入党誓言中,刘志丹写道:“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陕甘各地组织起义暴动,成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
这期间,刘志丹身经百战,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失败、挫折、死里逃生,率领的部队在重重围剿中屡屡被打散,却又一次次发展壮大。
“岳父名声很大,也很受群众爱戴,因为他打地主老财,让百姓吃上饭、有了田,自己却和红军战士一样过艰苦的生活。”张光说。
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正确领导下,西北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在20多个县建立起红色政权。这块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出师抗日的出发点。
1936年3月,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4月14日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33岁。为纪念他,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
“他的确是一位光辉四射的革命家”
解放战争时期,张光开始了“一手拿枪,一手拿笔”的新闻战士生涯。在工作中,张光与时任西北局书记的习仲勋有过多次接触。
张光说,习仲勋老前辈多次谈到刘志丹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他对这位革命引路人的领导艺术和人格魅力给予很高评价。
1932年,年仅19岁的习仲勋在甘肃两当组织兵变,失败后辗转来到照金,在那里,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刘志丹。
刘志丹告诉他,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70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的根据地。
习仲勋在回忆录中写道:“刘志丹的谈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也给我们指明了今后革命的道路。”
1934年,陕甘边根据地在南梁建立起革命政权,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
当时担任陕甘边区军委主席的刘志丹比习仲勋年长10岁。有一次,刘志丹正带领红军学校的指战员操练,看见习仲勋来了,马上喊了一声“立正”,向习仲勋敬了一个军礼,弄得习仲勋不知所措。事后刘志丹对习仲勋说:“我们共产党员要拥护我们自己建立起来的政权,如果我们不敬重,老百姓也就不在乎了。”
1998年,刘志丹诞辰95周年,习仲勋在纪念文章中称赞刘志丹是一位“随和的好导师、好领导,也是好朋友、好兄长,他的确是一位光辉四射的革命家。”
“作为后代,要对得起先辈的牺牲”
刘志丹出任红28军军长时,宋任穷任政治委员。短短几个月的“搭班子”,却让宋任穷直到晚年还对刘志丹在当地群众中的威信感叹不已。
|